卫生局,拜托您别再“自娱自乐”了

发表:2007-03-06 02: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将在医务行业中开展“诚信微笑,优质服务”活动,倡导医务人员与患者见面先问候,告别时道一声“谢谢您”。卫生局称,此举旨在医务工作者中树立“患者是老师”、“感谢患者信任”的理念。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患者习惯把去医院看病叫“求医”,一个“求”字,表达了医患之间关系的不对等。卫生局负责人表示,看完病后对患者说一声“谢谢”看似简单客气,其实是医务人员“感谢患者信任”理念的表达。


北京市卫生局看样子真是被政府内部的评议评“毛了爪”,才想出如此一个“别出心裁”的“高招”。希望能在“两会”之前,为代表委员们交一个有些样儿的“差”。但其效果,想必也会遭遇年前那个“11自觉排队日”一样的境遇。除了初期在媒体上热闹热闹,同时给人们带来一些“娱乐效果”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多少作用。

从早先“治理医疗领域商业贿赂运动”的开展,到这个“患者是老师”的高论,面对失败的“医改”、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的卫生行政管理官员们除了一再将医务人员推上“祭坛”,自己没有表现出丝毫歉意,更不用说站出来主动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身为基层的医务人员,我真为他们的“执政能力”汗颜,甚至隐隐听出其中某些人的窃笑。

医患关系,对等的是人格,不对等的是其专业性和技术性。由于医学自身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决定了病人和医生间存在“不对等”的关系。如同学生向学校“求学”,毕业生向单位“求职”,其内容都是“不对等”的。人生来平等,理应相互尊重。但就“专业”与“非专业”而言,肯定是绝对的“不对等”。

科学永远都仰着高贵头,人必须尊重她,遵守她的原则。

我相信,抱着“求医”去医院看病的人,求的是医学,而不是医生。卫生局里想必也有一些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干部,但病人肯定不会去您那儿“求医”。

如果抹煞医患间专业角度上的不对等,甚至抛出“患者是老师”的奇谈怪论,而且出自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官员之口,只会助长不尊重科学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而加重医患间的互不信任。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我遇到过太多“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的“老师”。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让我钦佩。我不得不告诉他们,医学这东西,我研究了10来年,还是没完全弄明白,您花这些日子就理解得如此深邃,真不简单!在100个人心目中,对《论语》可以有100种理解。但对于孔子的性别,即使问1000个人,也只会有一个答案。

而社会上还有人将医患关系异化成商品关系,无视医疗活动中体现出的医务人员的爱心、怜悯和专业精神。从根本上还是缺乏对医学科学的尊重。谁都可以开商店做买卖,却只那些经过长期严格专业训练的人才可能为医生。医生做腹穿是治疗,如果换成非专业士做恐怕便会成为谋杀。

甚至有人提出“患者是上帝”的怪论,彻底颠覆了医患关系中最基本的人格对等原则。还有些病人病愈出院时,向医务人员道一声“谢谢”的客气都没有。遇到这样的病人,医务人员可能去表达“感谢患者信任”的理念吗?

其次,我们更应该反思造成医患间“不信任”关系的根本原因。当然,关于这个层面的讨论已经有许多了。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还是医患间的“不信任”,其背后是紧张的经济利益关系。患者从踏入医院的第一步开始,便觉得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榨他的“油水”。而医生从接触到病人的第一刻起,便在琢磨如何才不会被抓到“把柄”,尽可能将一切责任推到患方。常常听老大夫们谈起他们当年做住院医生时,一张“三联单”可以解决一些费用问题,医患关系哪像现在这样“势如水火”,一切都是“钱”惹的祸!

而其根本则是“甩包袱”式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失败,医患都成为了改革成本的承担者。

前些时候,甚至有卫生部官员大为不屑印度的初级医疗保障制度,称印度的免费医疗是低水平的,就我们目前的国力来说去建一个“低水平”的免费医疗制度人民不会满意。好一个鸿图大略!如果少弄几个“恐龙蛋”,少玩几次“神五神六”,咱中国老百姓们恐怕还是有望享受到发达国家那样“高水平”的医疗制度吧。

不过,如果咱们即便真能建立一个“低水平”的免费医疗制度,中国的大部分老百姓、大部分医生们不一定不会满意的。到那个时候,卫生局的官员们用不着再为应对“两会”评议而“花样百出”、“自娱自乐”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