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看出毛病来:民营医院为何纷纷走上歧路

发表:2007-03-10 00: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月6日,上海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海协和医院给予警告、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医院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医师给予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的行政处罚。就在1年前,上海长江医院也曾曝出类似事件。

  民营医院走着什么路

  几年来,对于民营医院的争议不断。一些民营医院的运作套路基本一致:一是定位于治疗不孕不育以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冷门”,业内俗称“下三路”;二靠铺天盖地的广告砸开市场,不惜血本,动辄数以千万元;三是过度检查,费用远高于公立医院,少数民营医院不惜更改检查报告;四是夸大病情,甚至干脆把没病的也说成有病。

  据说,还有一项“潜规则”:金钱开路,“摆平”受害人。上海一家民营医院发生诊疗事故后,受害人意欲起诉医院,医院给了高额“封口费”,本来一起严重的事故于是不了了之。一位曾在上海某民营医院工作的知情者向记者透露,他的离开,就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一些做法超出了他的道德底线,太“黑”――他经常接到患者的来信、来电,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很多患者迷信医院广告,对基本医学知识也一无所知,成了好欺哄的“弱势群体”。

  民营医院“发病”根源

  信任危机,是民营医院普遍面临的尴尬。

  对公众而言,面临的另一个更大尴尬是:由于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卫生资源明显不足。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力量单薄。

  引进民间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无法回避的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对民营医院实施有效监管?无论是上海长江医院,还是上海协和医院,都是先有报道,随后才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实际上,一些违规违法的民营医院平时就“毛病”不断,患者投诉也很多,但有关部门为什么总“慢了半拍”?

  民营医院何时成正规军

  一些民营医院似乎也有“委屈”。上海一位民营医院负责人抱怨:民营医院进入“医保”非常困难,无形中流失了大量患者。同时,医生在公立医院工作,“四金”不用担心,职称晋升也容易,但在民营医院就难以操作,在吸引人才方面,民营医院也明显处于弱势,只好靠更好的待遇留人,甚至包括给外地来沪的专家买房。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落在患者头上。

  秀屿区的一位领导这样说,开办民营医院无疑是必要的,关键是政府如何鼓励、扶持、规范的问题。“政府不扶持,他们就可能要倒掉。”

  一位曾在民营医院工作的人,建议从政府部门以及公立医院抽调一些力量,参与到民营医院的经营和管理中,促进民营医院早日成为医疗市场的“正规军”。

  【新闻回放】

  日前,31岁的黑龙江籍未婚女士王某到上海协和医院求医,被诊断为“不孕症”,入院检查不到3小时、诸多检查结果尚未出来,医生便将她推上急诊手术台,不到24小时花去医药费近4万元。之后,医生又让她介绍妹妹来检查,两人两天共花费近8万元医药费。一周后,当王某拿到此前在另一家医院做的妇科检查报告时,发现自己竟然没病。(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国际金融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