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塌方超过48小时 六人生还无望

发表:2007-03-30 22: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8日上午9时20分,位於北京市海淀南路的地铁十号线工程苏州街车站东南出入口发生塌方事故,大量泥土倾泻而下,将正在地下作业的中铁十二局六名施工者掩埋。截至发稿时,六名工人已被埋超过35个小时(发稿时间),据知情人士透露,已发现一名遇难者尸体,其他被埋工人,生还希望渺茫。

据悉,塌方面积约20平方米,距离地面约11米。在事发地海淀南路与苏州街十字路口看到,路边停留着多部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和抢险车。大批社会车辆和人员在数名交警和十几名交通协管员的指挥下有序通过。有很多民众滞留在路口围观,还有几十名警察在维持现场秩序。

工人暗打手机跨省报案在救援现场,经过一夜的紧张工作,地面临时修建的工程项目部小楼被夷为平地,挖掘机已由南向北开掘出一条十几米长的斜坡,延伸向被埋工人遇险的位置。到了下午,搜救工作已进展到距离地面深约20馀米的位置,接近事发地点,因此搜救工作由大型工程机械挖掘转为人工挖掘。为防止泥土滑落,有工人不断在坑壁上安装钢筋网,并浇注水泥进行加固,但由於坍塌位置地下管线复杂,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抢险人员一直小心翼翼,进展缓慢。加上北京今晨普降小雨,也加大了施工难度。

据《新京报》报道,事发后工地施工方曾组织工人自救,但没有找到被埋工人。工地上大门立即被人锁死,所有抢险工人被要求不得外出,不得向外透露与此有关的任何细节。一名工头将工人手机收缴,但有一名工人手机未上交,他用这个电话向河南警方报警,北京方面才获悉此事。

被埋六工人属不同工种, 该报报道,「对於此次抢险,很多参加抢险的工人对此都很有意见,因为施工方一直要求工人不得泄露消息,参加抢险的工人也不允许出工地大门,当时施工方一直与被埋家属交涉,希望将事故私下解决,一直到下午6时左右,才有工人陆续私自跑出来。」

在离塌陷地点不到十米的海淀南路12号楼上,一位居民告诉记者,28日上午她曾看到工人将铁板立在工地周边,防止外界看到,同时一个报刊亭也因为要安装铁板而被施工方要求暂时停业。一家复印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还看到警车在这附近巡视,但很快工程方就把项目标识撤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告诉记者,他昨天早上刚刚交接完毕,回到地面便发生了坍塌。随后工头让他们参加抢险,但临近中午才得知有工友被埋在下面。他说六个工人分属不同工种,有焊工、杂工等。

北京市公安局已对被埋工人身份进行核实。现已查明:六名被埋工人都是男性,分别为河南省周口市人李鹏(20岁)、四川省人牟朝清(37岁)、周永权(37岁)、周从云(35岁)、周杰(18岁)和四川省名山县人廖正军(37岁)。

 



塌方事件报道与疑惑

北京地铁十号线塌方事故已发生超过35个小时,六名遇险工人的情况仍不明朗。事发当晚,本地媒体一直坚守在现场到深夜,中央级媒体、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境外媒体都是今天才陆续赶到。北京媒体今日登载的报道,也成为后来者了解情况的主要来源。

翻看今日北京媒体的报道,市属媒体《北京青年报》只刊登了一则200字左右的消息,今天下午面市的《北京晚报》和由北青报主办的《法制晚报》也都只有 500字左右,内容几乎完全一致。而由《人民日报》主管的《京华时报》、《光明日报》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京报》则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整版报道,并都披露了「工头封锁消息」等内情。

为拍摄一张照片,一些记者爬到路口西南侧几十层的大厦楼顶拍摄,装备不够「精良」的人,只好趴在路边居民楼的窗口寻求拍摄的角度。

到了下午,有「好心人」偷偷放十几位记者进入了现场。本报记者也混在其中,只是刚刚拍摄了两张照片就被发现,被喝斥为「给救援工作添乱」。看到现场紧张忙碌的场面,可能很多记者都感觉有些不合时宜,十分配合地被「请」了出来。

就在本报记者准备离开时,看到一组外国电视记者也来了,不禁有些惊讶,以往这种中国的社会新闻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但在奥运的背景下,看来北京的一举一动确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多位市民都痛斥工头不及时上报的行为,一位善良的大姐甚至说:「要不要下去帮他们挖?」但也有市民怀疑下面会不会不止六个人?不然怎麽会惊动市长和安监总局局长?更有人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奥运期间发生这种事怎麽办?或许这种意外的发生是人力不能完全控制和避免的,但此刻若能及时出现一个面对外界答疑的权威声音,也许更有助於避免无端的猜测,让市民及时了解到更多真实。

来源:大公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