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俯首拜阳明

发表:2007-04-23 04: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当日本天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中大胜俄国,近代中第一次黄种人战胜白人,凯旋而归,受到众星捧月的欢迎,他亦不过看看随身携带的一枚印章,上面便是这段文字。 将介石晚年改台北的草山为阳明山,亦于如此!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王阳明都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成就文治武功的少数人之一,虽然他未必愿意这样。但是,当490年前,44岁的王阳明一脚踏上这片土地,赣南的历史就注定要被改写,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从此闪亮登场。这是赣南的机缘,为了这份缘,这片貌似平实的土地在儒家文化的阳光雨露中,足足浸泡了1500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空中,包括白居易、苏东坡、周敦颐、辛弃疾、曾几在内的等等文化巨匠,曾以不同的方式,一次次地翻犁过这片土地,并播撒下生生不息的文明火种,盎然于山水波澜间的那份文化葱绿,已经把南赣这个文化称谓嵌入泱泱中华的五千页文明长卷之中。于是,王阳明的到来,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这种文明的摧熟者和收割者。

不管王阳明是否愿意,后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也是王阳明的机缘。对这位十一岁时,就以一句“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龙洞眠”语惊四座的余姚神童来说,生命中的黄金时期竟如此地突如其来,不但他那颗盛满哲学的大脑无法格知,而且还让他直觉地略感诧异。文官行伍,令行禁止,振臂一挥,应者万千,这事太眩晕太富有梦幻况味了,即使他此行的任务与他所熟知的哲学风马牛不相及。他是为剿匪而来的,就凭这一点,就已经让此公骨子里的武学细胞格外地活跃起来了。大家知道,王阳明在弱冠之年就刻意读过研古人兵书,而且曾“聚果核列阵为戏”,那份乐在其中的执著劲,就像他曾经迷恋诗文,痴于朱子,混迹佛老,也像他那时的龙场悟道和后来的天泉证道一样。说来也怪,纵观中国文化史,许许多多的文化人都梦想过战场,有的甚至痴迷于战争,赣南人津津乐道的辛弃疾便是例子。

有时候,战场是通往男儿宏愿的捷径。在这条通道上,走得最顺畅、最英姿勃发的,有曹孟德,有诸葛孔明,有张良、韩信,当然也有王阳明。

不过战场并非可以任意选择的去处,虽然在后人看来战争是有些人的选择。那些年,赣南以及赣南的周边很不太平,不断有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庄稼汉跑进深山老林里乌合成众。一开始还好,仅仅是干些打家劫舍,收些买路钱之类的小勾当。队伍壮大后,便渐渐的明目张胆起来,其中就有崇义人谢志山(一说谢志珊),竟发展到明火执仗地攻城掠府,并提出政权的口号和要求,终于震惊朝野。在这里,要顺便提一下当时的皇帝--以“顽主”闻名后世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游龙戏凤”的男主人公,也是这位仁兄。除了生性风流以外,此公还是古今往来“官瘾”最大的皇帝之一,总是不断地挖空心思给自己加官进爵,曾自封诸如 “威武大将军”、“镇国公”、 “太师”之类的职务(也许,他也梦想过战场)。当时,也不知道正德皇帝究竟是哪根筋搭对还是搭错了,在兵部尚守王琼的推荐下,作出了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正确决策之一:命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的王阳明巡抚南赣漳泞,坐镇赣州剿匪。

对聚啸山林的赣南贼匪来说,这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对王阳明这样一位天才军事家而言,赣南平寇只不过是牛刀小试罢了,而对朝庭来说,书生拜将之举还是多少有些冒险成份的。假定我们把时间往王阳明巡南赣之前推几年,就会发现朝庭在与赣南周边盗匪的较量中,曾吃亏不小。公元1509年,有一位名叫王哲的佥都御史就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那年冬天的某一个黄昏,一股山贼采用长途奔袭的战术,从武平奇袭于都,强渡后趁城防空虚架云梯从城西杀入,攻一时,城陷。王哲只身逃往万寿官,躲在小阁楼里束手就擒,扫尽朝庭脸面。因此,王阳明到赣州后,战略上并不急于寻找以谢志山、池仲容为首的两股最强大的山贼决战,而是先行扫平信丰、龙南等地的小股盗匪,为决胜提供战机。战术上,王守仁灵活使用功心战、离间计,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等策略,历时仅两年多,即告功成,加上平宁王之叛。说王阳明在平定内乱中战功赫赫,有明以来,断为一人,毫不为过。

王阳明的武功,后人虽褒贬不一,但总体上大致还是褒多于贬。把谢志山、池仲容之流贬为土匪也有其道理,毕竟这帮人干的是杀人越货的勾当,做的是伤天害理的买卖。但是,王阳明是一个哲学大师,他不可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总以为造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最妙的是看到哪家姑娘长得俊俏,便抢来做了压寨夫人--其实不然,无非是一伙衣食无着的贫民在崇山峻岭间东躺西藏,偶尔杀几个送上门来的,也是给自家壮胆兼唬唬官兵。老百姓大凡吃得饱,穿得暖,好呆还可以楼着老婆在木板床上安睡,顿然是不肯去造反的。

这一点,在王阳明破敌之后写给友人的信中可以得到印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王阳明是这样想的,他更是这样做的。荡平孑民心中之贼,想到这一层,他一肚子的哲学才终于派上用场。他要做一件旁人难以察觉,或者说察觉到了也难以置信的匡世之举:重塑赣南人价值观。

如果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有王阳明以前赣南仕人的价值取向的话,那么,王阳明可能已经强烈地意识到,这些充满泛物质化思维的价值观一旦失去实现途径,就会衍生社会生态的裂变。也就是说,在王阳明生活着的明代,绝大多数的民众既没有读书的条件,更没有学而优则仕的可能,但是这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却没有放弃对千钟粟、黄金屋还有颜如玉的向往和追求。这种价值观的滋长与发酵,必然使商人逐利走向官场腐败,仕人逐名走向浮夸揽虚,部分不甘寂寞的农民忍无可忍又无计可施,索性选择挺而走险,用暴力手段获取异形价值观的暂时满足。对谢志山、池仲容们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举事之初都明白,这将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了千钟粟、黄金屋,更为颜如玉,他们豁出去了。

这不是王阳明的价值观,当然他也认为这不应该是明代赣州的价值观。他的哲学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价值观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这里,我姑且不说礼仁廉耻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可以将其与千钟粟之类的进行简单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有人说,王阳明在赣州的教育尝试是失败的,但照我看来,他留给我们的价值思考,是赣南人一笔永久的财富。因为这笔财富,他在深山老林里的刀戟交伐之声,才逐渐远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