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中国文化

发表:2007-09-22 19: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当今中国,光怪陆离,奇异名词,不断涌现。又出来一个新名词,曰“文化赤字”。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举办一个论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论坛上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严重“入超 ”,惊呼:“文化赤字”巨大!

据报道,仅就图书进出口贸易而言,进出口比例达10比1,形成的逆差或赤字为每年1亿多美元。除了图书,外国音像产品,也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如果没有盗版,以正常贸易而论,音像方面的中外贸易逆差,则更为巨大。

有些领导认为:翻译手段,直接决定中国对外传播的效果;翻译问题,成为中国出版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另外,缺乏现代化的包装,也是中国文化产品走不出去的原因。

当场就有一名学者反驳说,翻译只是中国文化产品“走不出去”的一个表面原因,现代化包装和运作也不是问题的关键。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目前的主流价值观缺乏吸引力。这名学者说出了更为大胆的话:反映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作品,在国内都缺乏市场,在海外更无人问津。这名学者的话,既大胆,也切中了要害。当前的所谓主流“中国文化”决非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赤字,折射的,是文化枯竭。

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产品,如电影《满城尽戴黄金甲》、《英雄》等,歌剧《秦始皇》等,企图进军国际市场,却无一例外地惨遭失败。这类文化产品,表面上看,是中国古装题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但实质上,却毫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其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如说是暴力文化、谎言文化、和仇恨文化。

这类电影、电视剧、歌剧等,本身就建立在篡改历史、颠倒黑白、轻蔑人性的基础之上。不管编导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是显意识还是潜意识,一律都迎合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口味,为当今巧取豪夺、强肉弱食的现实背书。这类作品,出自堕落文人之手,他们本身就是这个权钱勾结、纸醉金迷的糜烂的既得利益者。由这等堕落文人包装的劣质文化,理所当然地,被日益文明的国际社会所摒弃。中国文化赤字,反映的,就是这个铁一般的事实。

就在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国际上屡屡遭受滑铁卢之际,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却在国际上大获成功。比如,中国文人和商人炮制了无数古装片,却没有一部能够走出国门。而韩国推出一部电视剧《大长今》,就立即风靡亚洲。

两相对照,中国影视作品,渲染权力、暴力、血腥,宣扬奸诈、欺骗、谎言;而韩国影视作品,却弘扬人性、张扬爱与善。完全迥异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成败。亚洲刮起“韩流”,当在情理之中。

目前不断投下巨资,在海外大办“孔子学院”,借以掩盖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本土荡然无存的尴尬。而一些勾结者本身就背离了“孔孟之道”的核心价值:仁政与民本。对外打“孔子”招牌,不过是欺世盗名。

中国,原本是亚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中心。但如今,在亚洲,在中国周边,几乎任何一个国家,文化上都超越中国。如果要见证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只能去香港、去台湾,甚至去日本、去韩国。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竟然不在中国本土!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也是人类文明的大不幸(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