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中,香港时代的王佳芝处于青春骚动,因着寂寞,以及抗日爱国话剧的场景,误入了锄奸行动的荒谬剧,这里有青春热血的单纯,也有爱情憧憬的诱因,对于易先生的仇恨是抽象的,调情却是刺激的,尤其在整个香港行动突兀地宣告失败,慌乱地以刺杀误闯的走狗为终时,王佳芝之前的献身显得愚蠢,甚至有被骗的怨恨存在,整个荒谬行动的真正伤亡,就是王佳芝的纯真(innocence)。
相对的,上海时代的王佳芝当然是张爱玲的历史映影,国民党内蒋介石与汪精卫的斗争不过是一个历史背景,被父亲遗弃,爱国献身被嘲弄的王佳芝,与神秘而权势的易先生重逢,是任务的持续?还是困顿人生的新出口?疑惑的是:难道王佳芝会继续成为爱国行动的可牺牲工具,尤其主导者是更专业更冷血的特工人员时,这时候王佳芝的选择既是个人,也是历史性的。
就如张爱玲与汪政权的大臣胡兰成相恋一样,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历史性的:与才子胡兰成的恋情虽然个人,但随之而来的历史评价却是政治性的,尤其太平洋战争的结束,证明汪政权选错了历史的边,单纯的才子佳人成为富争议的「汉奸」之恋,爱不爱国,忠诚的帽子随之而来,这样的压迫是绝对性的,许多与纳粹交往的法国女子,在胜利之日被剃成光头,一样是胜利报复快感的满足。
撰写「色戒」这个短篇,成了张爱玲历史性平反的行动,一个长远孤独而历史性的等待,难道预知台湾李安会在生涯的颠峰来拍这部电影,动员足够的资源与权力,在华语片笼罩大中国崛起史观的当头,以激情艺术片的包装突围,真是相当的迂回而有力,张爱玲应该会微笑的,就如王佳芝选择面对处决,环视香港行动的伙伴,这次不是只有王佳芝个人被留下来牺牲,而是一个「快走」的提示,决定了集体的沈沦。
国民党的蒋汪内斗,对于共产党而言是坐收渔利,对于台湾更是天外飞来一笔,不过亲日的汪政权却提醒了日据时代台湾人民的处境,作为战败国的一部份,重演被割让与歧视的命运,就这个历史性的平反努力而言,张爱玲的色戒的确有让台湾唏嘘之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台湾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