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

发表:2007-10-10 20: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在经过夏季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此时如受风寒,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疼、腹泻等多种病症,故金秋需慎保健。
饮食调养,“清润”为上。秋季易伤津液,要适当多饮些开水,多吃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如萝卜、西红柿、豆腐、银耳、梨、柿子、香蕉等。暮秋时节,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易被肌体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的功能,增强人的体质。这时可适当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以及莲子、大枣之类的食品。
勤习吐纳,防燥保健。中医素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亏与肾的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应经常做漱泉术,即每日清晨洗漱完毕,于静室内闭目静坐片刻,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漱练数遍,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呼出,呼气时口唇微张,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6次,,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加强锻炼,适当“秋冻”。民谚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的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体质较好的人衣着以轻装薄素为宜,不可骤增厚衣,应适当受些寒凉,以逐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抵抗力较弱的人,宜逐渐增衣,切不可骤增骤减,以防寒气侵袭,诱发新病。另外,还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提高肺的功能和机体的耐受能力,以抵御秋燥肃杀之气。
秋季养生肺为先
秋季气候多变,乍寒乍热,昼夜温差大。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这一理论提示人们,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注意保养肺气,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
起居顺时
秋季气温由热转凉,且昼热晚凉,应做到中医理论所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避晚凉,早起以从清爽,吸纳新鲜空气。要敞门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还应适度“秋冻”,不要急于多添衣服,注重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饮食润燥
秋季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燥是秋令主气。中医认为肺是娇脏,喜润恶燥,然而燥邪最易犯肺,伤津耗液,使人发生鼻干咽燥、声哑干咳、大便干结等所谓的“秋燥症”。因此,为防燥邪为患,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如芝麻、梨、藕、香蕉、苹果、银耳、百合、柿子、橄榄以及鸭肉、猪肺、龟、鳖、蜂蜜、蔬菜等以润燥养肺,凡辛热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宜少吃或不吃。
摩鼻健身
中医理论认为“肺开窍于鼻”。不少人鼻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风一吹,便不断伤风感冒,打喷嚏,流清涕、咽痛、咳嗽。这类患者应从初秋起就开始做预防工作,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鼻,然后按摩鼻部,做法是将两拇指外侧相互搓热,沿鼻两侧(重点是鼻孔两旁的“迎香”穴)上下按摩30次,每天1~2遍,以增强耐寒能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