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的"发票"

作者:陶笸箩 发表:2009-06-28 22: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朋友在某社区居委会工作。该社区居民职业成分复杂,有记者,有律师,有大小私营业主,其中不乏博士头衔者。而无论单位效益好坏,无论知识层次高低,朋友做社区工作时,无一例外都碰到了向她讨发票的情况。公司要用发票充帐,个人要用发票领奖金。其中,又数火车票最为抢手,因为不是实名,而且金额不是毛毛雨。朋友今年春节坐火车回了趟重庆娘家和安徽婆家,立即成为了香饽饽,待得我打听到,要为亲戚抢一张火车票发票的时候,朋友无奈地说,晚了,早就没票了。

似乎中国人都在疯狂找发票。年关的时候最十万火急,MSN的签名栏,此时会出现一溜"跪求发票"的签名,有人甚至加上了SOS的求救呼号。均是小老百姓的血汗钱,好容易单位"人性"化管理,允许用发票来换银子,不找票,就得割肉。一位朋友因为工资长期处于底层,曾经补发过一次工资,加上年底奖金共两万多,结果还没拿到手,税钱先扣掉了五千块,该朋友表示,"鼻子都气歪了!"

其实转圈找发票的,还大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比如从不拖欠房贷、手机费和水电费,慈善捐赠从不落下,看到老人和残疾乞丐就忍不住掏腰包,从不坑蒙拐骗,甚至谈钱都脸红。有人为此而找不到发票,又不敢买假发票,憋得着急上火,嘴巴起泡,脸上长疱,颇有点"逼良为娼"的架势。

票还得找。无他,还是内心挣扎,觉得税太高,而担子又太重。房子、教育、医疗,哪一项不需要你自力更生?尽管有专家为个税起征点调高还是调低争论不休,体恤民意的专家论点更受追捧,但是光纸上谈兵,对于咬牙扛着一家老小的工薪阶层来说,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税前和税后的钱,那就好比是面包圈和面包圈里的那个洞,前者引得人食欲大动,后者则让人空欢喜一场。 "发票狂"们对找票避税自有一套辩护词:中国这么低福利的国家,个人没理由要交这么高的税。而最令"发票狂"们不忿的是:我们用税养了的那些公务员们,他们又有多少把纳税人放在了眼里?不愿意再"掏钱狂纳税,办事猛哈腰",用发票找补回来一点是一点,这是"发票狂"们的中国式精神胜利法。何况,那还真的只是笔小钱,需要依靠找发票来多挣个仨瓜俩枣的阶层,起码进入不了中国的上流社会。

而一张合格的发票,并不是唾手可得。找亲朋好友杀熟是最常见的做法。我因为级别太低,还沾不到发票的好处,于是成了亲朋重点关照对象。偶尔打一次车,的票都要小心翼翼折好,放入专门的信封,同时还要按照时间仔细分类,因为有些单位限定只有某个时间段的发票才有效。至于我家所有喜庆聚餐,餐票抬头更是玲琅满目:今天吃甲单位的饭,明天吃乙公司的饭都是常事,甚至吃过八杆子打不着的单位,因为朋友的朋友正在找发票。不过,我好歹吃的还是北京的饭,而朋友曾经在上海,为亲戚两肋插刀,屡次吃某中央媒体的饭,每次发票写抬头时,店家都要敬仰地看上她数眼,朋友为此而神气活现。

久而久之,身边人都养成了攒票的好习惯。一次看见一张停车票,三岁的女儿都知道欢呼,她很珍惜地捡起来,妈妈,这里有张票。而另一位朋友曾无比感动地提起友谊之伟大,在她十万火急要找发票充帐的时候,她的一个死党去乘地铁,发现地上居然有吹落的好几张发票,立即不顾形象,在出风口疯狂追捕,都攥到手心才作罢。

也不是所有的发票都适用。最需要小心的陷阱,是发票的抬头。如果与单位名称不符,发票再多也是白辛苦。一位仁兄在某研究所,该单位要求所有抵扣的发票必须写全单位名称,而该单位的全称有十四个字,亲朋好友总是记不住。在屡次遭遇"撕票"之后,该君恼羞成怒,终于自己跑去开了一张史上最全的全称发票,抬头加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