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拆迁村民被安排在农业用地建房引争议

发表:2009-08-28 08: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这是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林海公路"拆迁中发生的一幕,动迁证尚未下发,地方就开始征地建设,而被征地的大量农民却被安排在"农业用地"上自行建新房.近日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青村镇被拆迁居民将被安置到"农业用地"上建房, "以后就较难拿到宅基地证了.

土地属性之争

青村镇居民张可飞这些天来一直不开心,自己家拥有产权证的房子要被拆迁了,拆迁人员告诉他拆迁之后建的房子将不能保证"有产权证".

由于林海公路动迁需要,张可飞家等104户沿线农户(青村镇范围内)需要搬迁.

根据"青村镇市政道路建设林海公路及污水管网房屋动迁赔偿安置的若干意见"显示,当地农民只允许采取"异地建房"的方法,即在其所在村另寻一块地建设住宅.

问题随之而来,当地农民发现被指定建房的地块完全属于农业用地,在张可飞所在的朱桥村,记者在现场看到,相关土地已经平整完毕,等待当地农民搬迁建房.

而上海市规划系统的一位官员8月24日查询了朱桥村用于动迁农民建房的土地地块的属性,显示为:农业用地.

青村镇一位主管动迁的负责人8月25日也对本报记者坦承,动迁时的确不能肯定保证农民搬迁后能拿到"产权证", "这个主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没对农民做这个保证.

根据2007年5月批准的"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规定,严格要求不得非法建设宅基地住房,这就使得当地农民不愿意动迁.

而根据"上海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补偿安置若干规定"具备异地建房条件的区域,被拆迁人可以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村或居民点范围内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

上述动迁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目前动迁处理过程中,以前一些镇政府颁发的证明什么的, "我们其实都是承认的.

但"我们担心我们以后的房子会随时被划定为违章建筑物.一位朱桥村村民告诉本报记者,在当地村民眼里,青村镇已经存在一些没法办理"产权证"的农民住房.

外界注意到,在青村镇褚家村,因2003年动迁,老宅基地征用,另批土地建房, 30多户农户到2007年都没有办宅基地证.

不过,青村镇动迁速度并不慢,宋建华告诉本报记者,青村镇104户动迁户,已经只剩下10户还没有搬迁.

而在奉贤区的另外一个镇金汇镇,记者获悉, 44户需要动迁的农民,截至7月底也已经有37户签约.

"区里面以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农业用地建房问题."一位奉贤当地官员告诉本报记者.

程序倒置

在诸多村民眼里,青村镇的动迁行为"不按程序走,而在青村镇相关官员的眼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全国各地基本上都这么做的.

奉贤当地相关政府官员对本报记者坦陈,林海公路尚未拿到批文, "只能拿着区里面的材料去给老百姓看.

尚未拿到批文就开始动迁,上海市土地规划系统的一位局级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个程序违法了."

不过,上述这位官员也坦承, "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都是提前动迁的."

"比如协议动迁,这个可以理解,尽管不合法,但至少要做到合理.上述这位局级官员透露.比如,这次安排老百姓到农业用地上建房就不合理了."

事实上,当地政府先安置老百姓在"农业用地"上建房再向上海市申请批准,亦被当地老百姓看成是"程序混乱"的一种体现.

"按照规定,应该先申请转变土地使用性质,得到正式批复后,再动员百姓动迁,否则万一上面不批,怎么办?"上述官员说.

据一位熟悉土地动迁运作的人士解释,现在很多动迁都是先做后补文件,或者边做边申请批文.

上述这位局级官员猜测,为什么"不变更农业用地性质,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镇里需要每亩交几万元.

青村相关官员并没有对这个问题给予正面回答,只表示,青村财政的确"不那么富裕."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