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陆人的台湾旅游见闻

发表:2009-11-26 23: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从小喜欢读闲书杂书,看《金陵春梦》大概还是小学吧,在家母单位之图书馆借的。之后的蒋介石在我心目中虽然还不至于成为滑稽小丑,但完全是个颟顸无聊的反面人物。长大以后专注于古代史和其它学业,对于中华民国的过往和现状不免冷漠,蒋介石不过是费正清笔下的军事强人,领导着陈伯达口中的一群腐败分子退守宝岛,靠着美国人的施舍方才茍延残喘还不愿放弃威权体制。反攻失败了,复国失败了,甚至"八二三"炮战都失败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仅仅是一位思想僵硬的独裁老者自我安慰的梦呓而已。

银幕上的蒋介石自然也是面目可憎的大反派。不过很早就知道他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当时人都说蒋的容止有几大特点:1、目光如电、炯炯有神;2、年轻俊朗、相貌清秀;3、衣着得体、儒雅隽永。据说蒋介石最大的麻烦就是他成为总司令时已经40岁了,却看上去还是风神俊秀,如同翩翩美少年,于是1927年引退的时候索性留起了胡髭,让自己老成一点。黄仁宇曾经说过,蒋的面部轮廓长得很清晰秀气,十分适合于摄影。作为青年军官的他是亲见蒋的,因此有发言权(当然,他还讽刺蒋国语很不标准),不过他说,蒋留须以后并不帅气,而看上去比较阴郁。

有些事实愈发清晰可见,总会渐渐引人遐想;很多年前第一次去台湾,在层峦迭嶂的高山中不时邂逅一些聚居的云南人,政府称他们"义胞",而他们自称"摆夷"。这些天性乐观的边民以种花为生,见到我们几位大陆游客便爽朗好客、热情招待。沟通下来,原来他们是1949年以后滇缅游击队的后裔。其父祖必然也是和善淳朴的好人,那么是谁逼使这些良民与之浴血作战呢?又是谁的魅力能令他们抛弃故园、万里追随呢?

旅途中不容思索,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行程总是和蒋介石失之交臂。我们没能去慈湖,但当时听说,慈湖的陵寝用地是蒋私人出钱,让纬国托人买的,为何要辗转请托呢?因为他怕让别人知道是蒋家买的,原地主会坐地起价。中正纪念堂也没去成,到近日才听朋友转述,说那里已被改为民主纪念馆,"但蒋公纪念办公室还保留着,陈列的物品很简朴,显眼的是书柜,共5座,书籍包含四书、五经、《左传》等;小书柜放曾文正公家书、《礼记》等,还有英文、日文书;宋美龄画的两幅画和文石雕刻的海棠叶中国地图是仅有的装饰品"。

其后开始关注那一段并为远去的历史,慎终追远、正本清源本也是中国传统读书人应守的本分功课。事实总在不经意处慢慢显现。虽不敢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历尽满目风霜,再阅读60年前的史料典籍,总有种扑面而来的透明感让我们洞彻真相。蒋介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定位和民族功勋?相信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但是对于坊间、网络流传的他的一些罪责,总可以从关节处细说分明了。

来源:转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