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狂欢之后中国将如何善后﹖

发表:2009-12-21 08: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年的信贷狂欢已经让中国银行业有些招架不住﹐许多银行正在想办法将部分贷款清理出资产负债表。

而将贷款转让给信托公司已经成为银行偏爱的一种策略。银行将贷款出售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将贷款重新打包后再出售给理财客户。这种操作因为难以掌握相关数据而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然而目前正有增加的趋势。根据一家研究公司的估算﹐11月份银行出售给信托公司的贷款规模超过230亿美元﹐占11月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

一些人可能会说﹐这么做无可厚非﹐毕竟证券化在全球银行业已经形成普遍趋势。但问题是﹐中国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少之又少﹐而缺乏监管的严重后果在其它国家已有前车之鉴。这同时又牵出一个会计问题﹕中国的银行通过把贷款转移出资产负债表来改善资本状况﹐但仍可能承担与这些贷款相关的风险﹐特别是在银行承诺于日后购回贷款的情况下﹐而这种情况常常发生。

针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可能存在的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目前还不清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简称﹕银监会)将采取什么手段加以应对。不过这方面的忧虑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最近有一种传言﹐说银监会打算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如果传言属实﹐那么银监会貌似过于谨慎了﹐因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账面上看是相当高的。截至9月底﹐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在大型上市银行中的资本充足率最低﹐但也达到11.63%﹐其它银行均在12%以上。按照国际标准﹐这样的资本充足率已经很高﹐然而纵向比较却发现﹐单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年初以来一直在下降。

除了银行出售贷款存在监管漏洞外﹐还有其它因素说明有必要对银行实施更审慎的资本要求。

例如﹐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是否包含了其账面上的所有坏帐﹐这一点还不能肯定。另外﹐银监会今年对商业银行在补充核心资本时过于依赖次级债感到不安。银行业发行的次级债有50%左右为银行互相持有﹐这其中蕴含着系统性风险。

如果把这些潜在危险都考虑在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良好的同时﹐银监会仍可能担心银行的资本水平。更何况﹐随着今年发放的大量贷款有一部分成为坏帐﹐商业银行中期内还面临着坏帐水平上升的威胁。

中国银行业今年的确享受了一场盛宴﹐但风卷残云之后如何收拾这杯盘狼藉的困局﹐头痛的事情还在后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华尔街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