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走穴 不是票子驱动就是面子驱动

发表:2010-03-12 11: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院士“走穴”现象,不是因为票子就是因为面子。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今天接受记者专访时,评论了当前出现的院士“多栖”怪现象。

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的官方信息显示,全国有中科院院士699人、工程院院士719人,两院总计1418人。据教育部统计,两院院士中将近4成是高校教师。以此计算,任教于高校的院士约为550人。可记者仅把27所高校自己宣布的院士数量简单相加,就算出了500多位。

一些院士在几家单位身兼数职,已是学术界公开的秘密。实际上,身为中科院院士,王志新委员自己就接到不少高校发出的担任双聘教授的邀请。有高校表示,我们这里非常重视院士,如果能够请到的话,“可以提供一栋小别墅”。

王志新婉拒了很多这样的差使。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干好那么多事儿,也很难给各个学校培养学生。

“这些高校不是利益驱动,就是面子驱动。”王志新委员说。比如有的院士调离原单位还挂着名,是原单位为了撑门面。

更多的单位争抢的不是院士,而是院士手中掌握的资源。 “这跟我们资源分配的计划模式有关,院士在资源分配的时候能起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某些重大项目评审中能起关键作用。利用院士的名义,也可以从政府部门争取资源。

因此,高校聘请兼职院士虽然所费不菲,但只要请到院士,是能够得到“回报”的。可是,院士毕竟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

“教育行政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资源分配的行政化。”王志新说。

去年,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被揭发,他所在的课题组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有14篇,其中,署有李连达姓名的3篇论文有造假问题。

李连达表示自己一无所知,并解释,浙大药学院院长只是自己的兼职,每年去的时间有限,每次去更是只有一天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而且还是集体开会的形式。

另据公开报道,李院士为浙大带来了上百万元的科研经费。

中国工程院对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是:浙大科研合作者贺海波等人剽窃情况属实,浙大药学院兼职院长李连达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查不严的责任。浙大校方随后也表示,不再续聘李连达。

王志新委员认为,解决院士“多栖”问题,是教育去行政化的一方面。教育去行政化,不仅是官位去行政化,关键是资源分配的去行政化。要让那些“挂名”院士不能给单位带来利益,说不上话,算不得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