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不合史实大揭秘

作者:戴咏萱 发表:2010-03-12 14: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壹、前言

吴宇森导演强档剧作《赤壁》近日又再整个亚洲区域掀起了一股热潮。但是那场火究竟怎样才能放起来?那场风如何才能刮起来?曹操对小乔的觊觎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赤壁之战到《三国志》、《三国演义》再到吴宇森的《赤壁》之间,走过了一千八百年,其中还有《后汉书》、《裴松之注》、《世说新语》、《资治通鉴》以及许多诗人和说书人的再度创作,最终赤壁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制高点。曹操成了大花脸,在于他没有完成统一,三国所有的人物和细节都被反复咀嚼,吴宇森毫无疑问有权利进行自己的解读,一方面说要还原历史,另一方面却又刻意颠覆历史,这样是否太矛盾?有关吴宇森的《赤壁》,报章媒体已经说了不少,不管是正面或者负面的报导。但是根据史实记录,从历史到演义的过程-诸葛亮、关羽、赵云从人变成神,在各种庙里被供奉,是个客观事实。要再把他们变成人,相信也不是如前《赤壁》这么简单,至少他们要成为同时代人吧。正如历史学家顾颉刚所言,历史是层层累进的,而演义和影视作品更是突破性创造的。过去的史书和演义,或尊魏、或尊汉,难道因为作者的一些编剧巧思,就颠覆了历史吗?

贰、正文

《三国志》为纪传体史书,有关赤壁的记载分散于各人物传记之中,呈现出散点描摹的特点。《资治通鉴》则是编年体,读者易看见全面,然而却删减过多。至于《世说新语》则是笔记小说,刘义庆巧妙捕捉到了人物的精华,并且勾勒出真实的情境内容。然而裴松之注因为来源众多,题材相互矛盾,数据庞杂繁芜和体例不纯,因此真实性也不高。至于《三国演义》则是最具传奇性的小说,民间对于三国人物的接受、记忆和臧否多来于此。清朝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疑虑”七实三虚惑乱观者”,证明《三国演义》并非大而不当的虚构作品。

一、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差异性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其中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因魏晋政治黑暗,史料多招删改,对中央政府多加美化,秽史、疑史众多。三国志就有不少自相矛盾之处,至魏晋以降历代不少史家认为影响《三国演义》极深的逸史轶闻才是被魏晋政府隐瞒抹消的历史,《三国志》本身有其争议性。但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护航《三国志》官史,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 人物展开批斗,胡适、鲁迅等争议极高的革新派学者更带头炮轰《三国演义》,而中共建政后受马列主义反封建思想影响,在加上毛泽东本人对秦始皇、曹操、成吉 思汗的爱好以及 对农村思想彻底掌控。便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斗争,大量引援《三国志》来加重炮火而忽略其争议性。直到改革开放才见反省,但不见其放松力道。

二、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与史实的比较

1、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道,『诸葛亮于赤壁之战前夕,到柴桑游说孙权与刘备联合抵御曹操,同孙权麾下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文人儒士发生激烈口舌交锋。诸葛亮言辞犀利,”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注一)。此一情节为古今戏曲影视作品所渲染,成为烘托诸葛亮个人智慧的重要片断。但这一激烈的舌战,却只是文学作品的想象,并非真实的历史事实。 《三国志》记录了诸葛亮与孙权的对答之词,大致内容是:诸葛亮称曹操夺取荆州,刘备虽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但仍将坚决与曹操抗争,孙权应量力而行,要么举兵相抗,要么束手降服﹔年轻气盛的孙权表示自己决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要与刘豫州连手,但同时也对刘军残存实力和曹军的强大感到担忧﹔诸葛亮不无夸大地称刘备尚拥有精兵二万余人,并分析曹军远来疲惫,荆州民众并非心悦诚服接受其统治,且曹军不习水战,孙刘连手,有将其击退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书中并未有诸葛亮与其它人交谈的描述。而且,此后数年间,该书再无关于诸葛亮活动的记录。历史上,孙氏在对待曹操进占荆州的问题上,的确存在意见相左的两派。要割据自保,与挟强大政治军事优势以及经济、文化、人才优势的北方抗衡,仅据江东一隅难以实现。因此,早在赤壁之战前,孙氏就已定下夺取荆州,将来有可能再夺取益州 “全据长江”,从而自保的战略方针。曹操突然进占荆州,不仅使刘备失去了托身之地,也与东吴共享“长江之险”,使孙氏战略目标的实现变得异常艰难。降还是战,成为当时必须面对的选择。在此情形下,诸葛亮为刘备集团的利益奉使前来劝说孙氏抗曹,自然会与主张降附曹操的张昭等人有所讨论、辩驳。历史典籍中未能留下这些讨论的只言词组,却给了文学家以尽情想象的空间,但文学想象终究还是想象,不能视为历史的真实。
具体来说,在”舌战群儒”一节中,罗贯中让薛综、程德枢出场与诸葛亮辩论,而事实上这两人当时身处远在今越南北部的交州,而非柴桑﹔张昭为汉末著名文人,是孙权的辅佐要员,做为晚辈的诸葛亮,假如真与其有所辩论,也绝不可能使用”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这样尖酸刻薄的词句,而张昭的反应却只是”无一言回答”。由此推论此与史实不符。

2、周瑜智算蒋干
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

3、智激周瑜
『周瑜本已想战,况且曹植当时未作《铜雀台赋》,所谓曹操欲占东吴二乔之事乃民间传闻,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虽是千古绝句,但其后半句来源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句,事实上《三国志》里全文记载了《铜雀台赋》,却根本没有这两句,纯系后人伪托之作,可见唐朝已有此传。』(注二)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根据物资方面及正史记载的真人真事,我们可以得知并无此事,且借箭者另有其人。
A. 物资方面
据考证,三国时并没有这么长的船,且期间鲁肃需动用极大的人力物资,周瑜会
不知道似乎有些无理。
B. 正史记载的真人真事
据《三国志‧吴主传》,『”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虽非有意,但借箭之人应是孙权。』(注三)

5、苦肉计
《三十六计》”苦肉计”一案的原文是:”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据小说家者流称,周瑜”打”黄盖发生在赤壁之战时,因此,在识别真假历史时我们有必要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赤壁之战。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役也,曹操率军二十万,号称一百万,挥师南下,连破刘琮,夺取荆州,败刘备,声言欲与孙权”会猎于东吴”。值此危急存亡关头,孙权起用周瑜挂帅出征。但倾东吴全国兵,联合荆州新败的刘备在内,所得不过五万余人,与曹军相比,仍是寡众悬殊。 可周瑜最后却打败了曹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念奴娇》一词中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以文学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的历史——周瑜周公瑾“谈笑间”,使敌方的战船“灰飞烟灭”。但没有交待周公瑾是怎样才使敌舰灰飞烟灰的。 唐朝人杜牧在《赤壁》怀古诗中倒是做了一点交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但也只是提了”东风”与便——给予的方便,没有言及是谁帮助周瑜完成火烧曹军舰船任务的。罗贯中老先生很热情,他在《三国演义》中说是诸葛亮夺天地之造化,于南屏山筑七星坛借得一场东风,使得周瑜得以实现火烧曹军的宏伟计划。』(注四)这种说法也不过是”小说家者言”,因此我们还是得求助于历史。

《三国志·吴·周瑜鲁肃吕蒙传》载:”孙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 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 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 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郑。”
这段为严谨的史学家们所认可的历史告诉我们,帮助周瑜完成火烧曹军舰船任务的人是黄盖。 由于黄盖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诈降计,所以,喜欢想象的小说家以为除了诈降计以外,还应该有配套的”苦肉计”。实则不然。

6、庞统献连环计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雅号”凤雏”。庞统一生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是”巧授连环计”。曹操大败于赤壁,其可谓功劳不小。在《三国演义》中,对此事有详细的描述,然而根据正史,不仅没有此事,庞统甚至没有参与赤壁之战,由此可知此事是完全虚构的。

7、孔明求东风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这段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的诗句,虽然写得并不怎么好,但却迷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以为诸葛孔明果有”借东风”之能,不知不觉间步入了一个误区。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兵二十余万南 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又不稳 定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 赤壁之战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火攻破曹也已成了千古之定论,但关于火攻的某些细节却一直似是而非。

借东风一说,于严肃的正史并无记载。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蜀·诸葛亮传》,该书是这样叙及这个时期的诸葛亮的:”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 鲁肃等率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

『《三国志吴周瑜鲁肃吕蒙传》中叙及此事时说:”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驻夏口,遣诸葛 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 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降。又预备走舸, 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还保南郡。” 《三国志吴黄盖传》中叙及此事时用的是:”建安中,(盖)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三国志魏武帝纪》中叙及此事时,写道:”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 月,以公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 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 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宪救合肥。权闻宪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条下叙及此事时说:”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侯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 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偿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 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 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 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列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 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注五)

这些严肃的正史,没有一家言及诸葛亮仗剑作法,借来东风,帮助周瑜纵火破曹之事。更没有『”都督若要东南风,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一说赤壁之风自何来。
在中国地理图册中,至少有两个赤壁: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这个赤壁,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长江南岸(实为东南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笔下的赤壁,位于湖北黄冈县城西北的长江南岸。

我们知道,湖北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阴晴不定、夏季湿热、秋高气爽、冬季干寒。有人根据”我国东邻 太平洋,在夏季,因大陆气温高于海洋,低层气压相对较低,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湿热的东南季风。在冬季,因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压相对较高,风由陆地吹 向海洋,形成干冷的西北季风”这种说法,认为发生于冬季的赤壁之战不可能刮东南风。 这种说法粗看起来不是没有道理,但它概括的却只是通例,而非变例。据气象学专家们说,倘若冬季气候转暖,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 的蒲圻一带是完全有可能刮几场东南风的,即使在隆冬十二月。而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建安十三年这一年十月”日有食之”出现了日蚀,天气十分反常。而且瘟疫流行正是所谓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来自东南沿海一带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北上,形成了这一年特有的冬季常刮东南风的奇观。这也是曹军不能 挥得胜之师渡江南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8、华容道
《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却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之人格,两者皆为作者欲神话两人之演义笔法,正史并无记载。但《三国演义》上的描写并非全部凭空杜撰:曹操从赤壁败退,走的确实是华容道,但并无关羽等人出现,虽真有出现敌情,但也只是有惊无险而已;曹操途中确实大笑,但只有一次,且其笑的是刘备虽有计策,却总是慢其一步,并不是笑诸葛亮及周瑜的智谋不足。

9、赤壁之战
『据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郦道元考证,李白笔下的赤壁(蒲圻赤壁)才是真的”周郎赤壁”。到过蒲圻赤壁的人或者虽没有到过、但从地图上神游过那里的人,差不多都会发现,长江在这里一反东西走向,而呈西南、东北走向,所以,当时的人才称周瑜统军所在的一方为江东。』(注六)赤壁之战爆发于何时,一般的工具书如《辞海》只是笼统地说它发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志蜀诸葛亮传》、《三国志吴周瑜鲁肃吕蒙传》等书亦未载明具体时间。这也难怪,因为诸葛、周二人虽然在后世的小说者流的笔下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他们毕竟是臣而非君,所以,只能入”传”不能入”纪”。换言之,关于他们的传记只能宜略不宜详,好在当事人中还有一个曹操,他生前虽未称皇,死后却被追封为帝,查他的本纪,我们发现,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正属冬季。且火烧曹船时质发生发生于乌林。

三、赤壁战主要人物─演义与史实的比较

一、周瑜的气量狭小
周瑜公瑾,吴军大都督,人称美周郎。曾辅佐孙策统一江东。孙策死后,遵其遗命辅佐年幼的孙权。赤壁一役,以五万军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杰出战例。"三国演义中将周瑜描写成气量狭小、工于心计之武将;正史中,刘备评其”器量广大”,而洪迈、苏东坡等古人皆对周瑜的人品有极高的评价,可见这中间有些出入。"(注七)

二、鲁肃的懦弱无胆
鲁肃子敬,由周瑜荐给孙权效力东吴,为人忠厚老实。赤壁之战前,文臣多劝孙权降曹,独鲁肃一人持反对意见,和周瑜一同商量破敌之策。孙权听从之,遂派兵抗曹,命他协助周瑜计划进军方略,终击败曹操大军。然而《三国演义》将其刻画成唯唯诺诺的角色,似乎也有些许丑化。

三、孔明的神机妙算
诸葛孔明,三国时代最杰出军师,本隐居山野,后被刘备三顾之礼感动而出山,初试啼声,便用火计大败曹将夏候惇,一鸣惊人。赤壁一役,与吴连手大破曹军。
孔明最令人乐道的,莫过于他的机智过人、锦囊妙计,不过正史记载诸葛孔明善于内政治理,用兵似乎并非其所长。

参、结论
经过比对后,才发现三国演义杜撰的故事比我们原先预期的还要多。而书中最脍炙人口的情节也大多没有史实记载。其中让我感触很深的是”赤壁之战,孔明借东风”这一误区,说的并不是对诸葛亮形象的贬低,而实在是对他的爱护,还他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也是为了使许多迷信”人定胜天”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人搞清楚,人是只能适应自然的规律,而不能夺天地之造化的,从而免上那些打着科学的旗号,拿着古已有之的经典四处招摇撞骗。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能够搞清楚赤壁之战的风所自何来了。虽然此书的魅力不会因其不符史实而稍减,读者阅读的目的也不在阅览正史,但总希望能精益求精、激发求真的精神。不管是阅读什么书,保持怀疑才是正确的态度,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若对书中内容有疑虑,就应拿来与其它数据比对以了解各种说法,这才是做学问的精神!
衍生到现代,”赤壁之战”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态度,虽然之中疑云重重,但也从中体会到齐心协力必可以打败强敌的观念。


引注资料:
注一、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注二、三国正史。http://k-fung.net/han/realhist2.htm。(检索日期2008/08/10)
注三、陈寿。三国志
注四、颠覆历史。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223/2007/05/23/[email protected]。(检索日期2008/9)
注五、大纪元文化网。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4/c3748.htm。(检索日期2008/10)
注六、冯复华。(民国97年7月17日)。游赤壁前进中国站场。联合报。第EE-EE2版。
注七、现代快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gjx/2008-10/07/content_10157999.htm。(检索日期2008/10/07)

来源:私立明道中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