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不合史實大揭秘

作者:戴詠萱 發表:2010-03-12 14: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壹、前言

吳宇森導演強檔劇作《赤壁》近日又再整個亞洲區域掀起了一股熱潮。但是那場火究竟怎樣才能放起來?那場風如何才能刮起來?曹操對小喬的覬覦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赤壁之戰到《三國志》、《三國演義》再到吳宇森的《赤壁》之間,走過了一千八百年,其中還有《後漢書》、《裴松之注》、《世說新語》、《資治通鑒》以及許多詩人和說書人的再度創作,最終赤壁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制高點。曹操成了大花臉,在於他沒有完成統一,三國所有的人物和細節都被反覆咀嚼,吳宇森毫無疑問有權利進行自己的解讀,一方面說要還原歷史,另一方面卻又刻意顛覆歷史,這樣是否太矛盾?有關吳宇森的《赤壁》,報章媒體已經說了不少,不管是正面或者負面的報導。但是根據史實記錄,從歷史到演義的過程-諸葛亮、關羽、趙雲從人變成神,在各種廟裡被供奉,是個客觀事實。要再把他們變成人,相信也不是如前《赤壁》這麼簡單,至少他們要成為同時代人吧。正如歷史學家顧頡剛所言,歷史是層層累進的,而演義和影視作品更是突破性創造的。過去的史書和演義,或尊魏、或尊漢,難道因為作者的一些編劇巧思,就顛覆了歷史嗎?

貳、正文

《三國誌》為紀傳體史書,有關赤壁的記載分散於各人物傳記之中,呈現出散點描摹的特點。《資治通鑒》則是編年體,讀者易看見全面,然而卻刪減過多。至於《世說新語》則是筆記小說,劉義慶巧妙捕捉到了人物的精華,並且勾勒出真實的情境內容。然而裴松之注因為來源眾多,題材相互矛盾,數據龐雜繁蕪和體例不純,因此真實性也不高。至於《三國演義》則是最具傳奇性的小說,民間對於三國人物的接受、記憶和臧否多來於此。清朝章學誠在《丙辰札記》中,疑慮」七實三虛惑亂觀者」,證明《三國演義》並非大而不當的虛構作品。

一、三國演義與史實的差異性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誌寫的。其中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因魏晉政治黑暗,史料多招刪改,對中央政府多加美化,穢史、疑史眾多。三國誌就有不少自相矛盾之處,至魏晉以降歷代不少史家認為影響《三國演義》極深的逸史軼聞才是被魏晉政府隱瞞抹消的歷史,《三國誌》本身有其爭議性。但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護航《三國誌》官史,以對諸葛亮、關羽、劉備傳統正面 人物展開批鬥,胡適、魯迅等爭議極高的革新派學者更帶頭炮轟《三國演義》,而中共建政後受馬列主義反封建思想影響,在加上毛澤東本人對秦始皇、曹操、成吉 思汗的愛好以及 對農村思想徹底掌控。便繼承反傳統派學者對諸葛亮、關羽等人物鬥爭,大量引援《三國誌》來加重炮火而忽略其爭議性。直到改革開放才見反省,但不見其放鬆力道。

二、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與史實的比較

1、舌戰群儒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寫道,『諸葛亮於赤壁之戰前夕,到柴桑遊說孫權與劉備聯合抵禦曹操,同孫權麾下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德樞等文人儒士發生激烈口舌交鋒。諸葛亮言辭犀利,」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注一)。此一情節為古今戲曲影視作品所渲染,成為烘托諸葛亮個人智慧的重要片斷。但這一激烈的舌戰,卻只是文學作品的想像,並非真實的歷史事實。 《三國誌》記錄了諸葛亮與孫權的對答之詞,大致內容是:諸葛亮稱曹操奪取荊州,劉備雖處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境,但仍將堅決與曹操抗爭,孫權應量力而行,要麼舉兵相抗,要麼束手降服﹔年輕氣盛的孫權表示自己決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要與劉豫州連手,但同時也對劉軍殘存實力和曹軍的強大感到擔憂﹔諸葛亮不無誇大地稱劉備尚擁有精兵二萬餘人,並分析曹軍遠來疲憊,荊州民眾並非心悅誠服接受其統治,且曹軍不習水戰,孫劉連手,有將其擊退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書中並未有諸葛亮與其它人交談的描述。而且,此後數年間,該書再無關於諸葛亮活動的記錄。歷史上,孫氏在對待曹操進佔荊州的問題上,的確存在意見相左的兩派。要割據自保,與挾強大政治軍事優勢以及經濟、文化、人才優勢的北方抗衡,僅據江東一隅難以實現。因此,早在赤壁之戰前,孫氏就已定下奪取荊州,將來有可能再奪取益州 「全據長江」,從而自保的戰略方針。曹操突然進佔荊州,不僅使劉備失去了托身之地,也與東吳共享「長江之險」,使孫氏戰略目標的實現變得異常艱難。降還是戰,成為當時必須面對的選擇。在此情形下,諸葛亮為劉備集團的利益奉使前來勸說孫氏抗曹,自然會與主張降附曹操的張昭等人有所討論、辯駁。歷史典籍中未能留下這些討論的隻言片語,卻給了文學家以盡情想像的空間,但文學想像終究還是想像,不能視為歷史的真實。
具體來說,在」舌戰群儒」一節中,羅貫中讓薛綜、程德樞出場與諸葛亮辯論,而事實上這兩人當時身處遠在今越南北部的交州,而非柴桑﹔張昭為漢末著名文人,是孫權的輔佐要員,做為晚輩的諸葛亮,假如真與其有所辯論,也絕不可能使用」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這樣尖酸刻薄的詞句,而張昭的反應卻只是」無一言回答」。由此推論此與史實不符。

2、周瑜智算蔣干
史實蔣干赤壁後遊說周瑜不成。

3、智激周瑜
『周瑜本已想戰,況且曹植當時未作《銅雀臺賦》,所謂曹操欲佔東吳二喬之事乃民間傳聞,唐朝詩人杜牧在《赤壁》一詩中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雖是千古絕句,但其後半句來源於」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一句,事實上《三國誌》裡全文記載了《銅雀臺賦》,卻根本沒有這兩句,純係後人偽托之作,可見唐朝已有此傳。』(注二)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根據物資方面及正史記載的真人真事,我們可以得知並無此事,且借箭者另有其人。
A. 物資方面
據考證,三國時並沒有這麼長的船,且期間魯肅需動用極大的人力物資,周瑜會
不知道似乎有些無理。
B. 正史記載的真人真事
據《三國誌‧吳主傳》,『」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雖非有意,但借箭之人應是孫權。』(注三)

5、苦肉計
《三十六計》」苦肉計」一案的原文是:」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據小說家者流稱,周瑜」打」黃蓋發生在赤壁之戰時,因此,在識別真假歷史時我們有必要先簡單地介紹一下赤壁之戰。眾所周知,赤壁之戰發生於公元208年,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役也,曹操率軍二十萬,號稱一百萬,揮師南下,連破劉琮,奪取荊州,敗劉備,聲言欲與孫權」會獵於東吳」。值此危急存亡關頭,孫權起用周瑜挂帥出征。但傾東吳全國兵,聯合荊州新敗的劉備在內,所得不過五萬餘人,與曹軍相比,仍是寡眾懸殊。 可周瑜最後卻打敗了曹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念奴嬌》一詞中寫道: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以文學的手法描繪了當時的歷史——周瑜周公瑾「談笑間」,使敵方的戰船「灰飛煙滅」。但沒有交待周公瑾是怎樣才使敵艦灰飛煙灰的。 唐朝人杜牧在《赤壁》懷古詩中倒是做了一點交待: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但也只是提了」東風」與便——給予的方便,沒有言及是誰幫助周瑜完成火燒曹軍艦船任務的。羅貫中老先生很熱情,他在《三國演義》中說是諸葛亮奪天地之造化,於南屏山筑七星壇借得一場東風,使得周瑜得以實現火燒曹軍的宏偉計畫。』(注四)這種說法也不過是」小說家者言」,因此我們還是得求助於歷史。

《三國誌·吳·周瑜魯肅呂蒙傳》載:」孫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跤戰,公軍敗退引次 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 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預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 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鄭。」
這段為嚴謹的史學家們所認可的歷史告訴我們,幫助周瑜完成火燒曹軍艦船任務的人是黃蓋。 由於黃蓋用的是三十六計中的詐降計,所以,喜歡想像的小說家以為除了詐降計以外,還應該有配套的」苦肉計」。實則不然。

6、龐統獻連環計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雅號」鳳雛」。龐統一生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是」巧授連環計」。曹操大敗於赤壁,其可謂功勞不小。在《三國演義》中,對此事有詳細的描述,然而根據正史,不僅沒有此事,龐統甚至沒有參與赤壁之戰,由此可知此事是完全虛構的。

7、孔明求東風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這段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中的詩句,雖然寫得並不怎麼好,但卻迷惑了成千上萬的中國老百姓,以為諸葛孔明果有」借東風」之能,不知不覺間步入了一個誤區。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東漢末年,曹操在統一北方以後,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兵二十餘萬南 下,孫權和劉備聯軍五萬,共同抵抗。曹兵進到赤壁,小戰失利,退駐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孫劉聯軍利用曹軍遠來疲憊,疾疫流行,不習水戰,後方又不穩 定等弱點,用火攻擊敗曹操水師。 赤壁之戰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兩千年,火攻破曹也已成了千古之定論,但關於火攻的某些細節卻一直似是而非。

借東風一說,於嚴肅的正史並無記載。我們先來看看《三國誌·蜀·諸葛亮傳》,該書是這樣敘及這個時期的諸葛亮的:」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 魯肅等率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並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

『《三國誌吳周瑜魯肅呂蒙傳》中敘及此事時說:」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駐夏口,遣諸葛 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 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降。又預備走舸, 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 還保南郡。」 《三國誌吳黃蓋傳》中敘及此事時用的是:」建安中,(蓋)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三國誌魏武帝紀》中敘及此事時,寫道:」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 月,以公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 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益州牧劉璋始受征役,遣兵給軍。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 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憲救合肥。權聞憲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條下敘及此事時說:」劉備在樊口,日遣邏吏於水次侯望權軍。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 備遣人慰勞之。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償能屈威,誠副其所望。備乃乘單舸往見瑜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備深愧喜。進,與操遇於赤壁。時 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 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繫於其尾。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 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列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 銳繼其後,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注五)

這些嚴肅的正史,沒有一家言及諸葛亮仗劍作法,借來東風,幫助周瑜縱火破曹之事。更沒有『」都督若要東南風,可於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旛圍繞。亮於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一說赤壁之風自何來。
在中國地理圖冊中,至少有兩個赤壁: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唐代大詩人李白筆下的這個赤壁,位於湖北省蒲圻縣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實為東南岸)。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宋代大詞人蘇東坡筆下的赤壁,位於湖北黃岡縣城西北的長江南岸。

我們知道,湖北省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這種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春季陰晴不定、夏季濕熱、秋高氣爽、冬季干寒。有人根據」我國東鄰 太平洋,在夏季,因大陸氣溫高於海洋,低層氣壓相對較低,風由海洋吹向大陸,形成濕熱的東南季風。在冬季,因大陸氣溫低於海洋,氣壓相對較高,風由陸地吹 向海洋,形成干冷的西北季風」這種說法,認為發生於冬季的赤壁之戰不可能刮東南風。 這種說法粗看起來不是沒有道理,但它概括的卻只是通例,而非變例。據氣象學專家們說,倘若冬季氣候轉暖,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帶 的蒲圻一帶是完全有可能刮幾場東南風的,即使在隆冬十二月。而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建安十三年這一年十月」日有食之」出現了日蝕,天氣十分反常。而且瘟疫流行正是所謂夏季不熱,冬季不冷,來自東南沿海一帶的副熱帶高壓逐漸增強北上,形成了這一年特有的冬季常刮東南風的奇觀。這也是曹軍不能 揮得勝之師渡江南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8、華容道
《三國演義》寫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個英雄,是為了表現曹操雖奸詐,卻不如諸葛亮神機妙算;寫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是為了表現關羽知恩圖報、義重如山之人格,兩者皆為作者欲神話兩人之演義筆法,正史並無記載。但《三國演義》上的描寫並非全部憑空杜撰:曹操從赤壁敗退,走的確實是華容道,但並無關羽等人出現,雖真有出現敵情,但也只是有驚無險而已;曹操途中確實大笑,但只有一次,且其笑的是劉備雖有計策,卻總是慢其一步,並不是笑諸葛亮及周瑜的智謀不足。

9、赤壁之戰
『據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酈道元考證,李白筆下的赤壁(蒲圻赤壁)才是真的」周郎赤壁」。到過蒲圻赤壁的人或者雖沒有到過、但從地圖上神游過那裡的人,差不多都會發現,長江在這裡一反東西走向,而呈西南、東北走向,所以,當時的人才稱周瑜統軍所在的一方為江東。』(注六)赤壁之戰爆發於何時,一般的工具書如《辭海》只是籠統地說它發生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國誌蜀諸葛亮傳》、《三國誌吳周瑜魯肅呂蒙傳》等書亦未載明具體時間。這也難怪,因為諸葛、週二人雖然在後世的小說者流的筆下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他們畢竟是臣而非君,所以,只能入」傳」不能入」紀」。換言之,關於他們的傳記只能宜略不宜詳,好在當事人中還有一個曹操,他生前雖未稱皇,死後卻被追封為帝,查他的本紀,我們發現,赤壁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正屬冬季。且火燒曹船時質發生發生於烏林。

三、赤壁戰主要人物─演義與史實的比較

一、周瑜的氣量狹小
周瑜公瑾,吳軍大都督,人稱美周郎。曾輔佐孫策統一江東。孫策死後,遵其遺命輔佐年幼的孫權。赤壁一役,以五萬軍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傑出戰例。"三國演義中將周瑜描寫成氣量狹小、工於心計之武將;正史中,劉備評其」器量廣大」,而洪邁、蘇東坡等古人皆對周瑜的人品有極高的評價,可見這中間有些出入。"(注七)

二、魯肅的懦弱無膽
魯肅子敬,由周瑜薦給孫權效力東吳,為人忠厚老實。赤壁之戰前,文臣多勸孫權降曹,獨魯肅一人持反對意見,和周瑜一同商量破敵之策。孫權聽從之,遂派兵抗曹,命他協助周瑜計畫進軍方略,終擊敗曹操大軍。然而《三國演義》將其刻畫成唯唯諾諾的角色,似乎也有些許醜化。

三、孔明的神機妙算
諸葛孔明,三國時代最傑出軍師,本隱居山野,後被劉備三顧之禮感動而出山,初試啼聲,便用火計大敗曹將夏候惇,一鳴驚人。赤壁一役,與吳連手大破曹軍。
孔明最令人樂道的,莫過於他的機智過人、錦囊妙計,不過正史記載諸葛孔明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似乎並非其所長。

參、結論
經過比對後,才發現三國演義杜撰的故事比我們原先預期的還要多。而書中最膾炙人口的情節也大多沒有史實記載。其中讓我感觸很深的是」赤壁之戰,孔明借東風」這一誤區,說的並不是對諸葛亮形象的貶低,而實在是對他的愛護,還他以歷史的本來面目,同時也是為了使許多迷信」人定勝天」不尊重客觀規律的人搞清楚,人是只能適應自然的規律,而不能奪天地之造化的,從而免上那些打著科學的旗號,拿著古已有之的經典四處招搖撞騙。明白了這些,我們也就能夠搞清楚赤壁之戰的風所自何來了。雖然此書的魅力不會因其不符史實而稍減,讀者閱讀的目的也不在閱覽正史,但總希望能精益求精、激發求真的精神。不管是閱讀什麼書,保持懷疑才是正確的態度,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若對書中內容有疑慮,就應拿來與其它數據比對以瞭解各種說法,這才是做學問的精神!
衍生到現代,」赤壁之戰」成為了人們學習的態度,雖然之中疑雲重重,但也從中體會到齊心協力必可以打敗強敵的觀念。


引注資料:
注一、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注二、三國正史。http://k-fung.net/han/realhist2.htm。(檢索日期2008/08/10)
注三、陳壽。三國誌
注四、顛覆歷史。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223/2007/05/23/[email protected]。(檢索日期2008/9)
注五、大紀元文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4/c3748.htm。(檢索日期2008/10)
注六、馮復華。(民國97年7月17日)。游赤壁前進中國站場。聯合報。第EE-EE2版。
注七、現代快報。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gjx/2008-10/07/content_10157999.htm。(檢索日期2008/10/07)

来源:私立明道中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