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一響 父母白養」台青年深陷資訊戰泥淖(圖)


曹興誠表示,青年世代長期浸淫在這些由中共控制的平台上,使得「抗共保台」意識逐漸薄弱,已形成嚴重的國安危機。
曹興誠表示,青年世代長期浸淫在這些由中共控制的平台上,使得「抗共保台」意識逐漸薄弱,已形成嚴重的國安危機。(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8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翁友德綜合報導)在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板塊重塑、資訊戰烽煙四起的背景下,台灣不僅面臨來自軍事上的傳統威脅,更在無形的「認知領域」展開一場關乎國家生存的訊息戰爭。這場戰爭的主戰場,從傳統媒體轉移至社群平台,而其中最為隱蔽、滲透力最強的武器,莫過於源自中國大陸的短影音應用程式——抖音(及其國際版TikTok)。

近期,台灣社會對於抖音的討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的振聾發聵,到資訊戰專家李忠憲的憂心示警,再到國際研究機構揭露的驚人真相,無不指向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在資訊戰的戰場上,台灣的年輕世代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侵蝕,而這場八年來被動挨打的訊息戰,已使台灣的認知防線瀕臨潰敗。

一、曹興誠的國安憂慮:青年世代「抗共」意識的弱化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這位長期投身「抗共保台」運動的企業家,在近期的一次觀察中,發現了潛藏於台灣社會深處的國安隱憂。他指出,在近期的罷免行動中,年輕人的參與度異常低迷,絕大多數參與者為30歲到40歲的女性。這一現象,讓曹興誠與其台大電機系學弟們深感憂慮,他們共同將問題的根源指向了抖音與小紅書這類中國短影音平台對台灣青年世代的影響。

曹興誠明確表示,青年世代長期浸淫在這些由中共控制的平台上,使得他們的「抗共保台」意識逐漸薄弱,已形成嚴重的國安危機。他質疑,面對中共對台灣遠大於印度的安全威脅,為何印度早在2020年便以「損害主權完整、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為由,全面禁用TikTok及近60款中國應用程式,而台灣政府卻遲遲不跟進?

他強調,印度全面禁止的目的是阻止這些應用程式秘密傳送用戶數據到境外,而這一禁令持續至今,TikTok在印度未再恢復合法使用權。這項對比,不僅突顯了台灣在資訊防禦上的遲疑,更讓外界對背後原因產生諸多疑問。

二、李忠憲的資訊戰警鐘:八年來一敗塗地的認知作戰

除了曹興誠從宏觀層面發出的警訊,資訊戰專家、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則從技術與戰略角度,進一步剖析了抖音所帶來的深層威脅。他毫不諱言地指出,在訊息戰爭中,台灣在過去八年來可謂一敗塗地,而抖音正是這場敗仗的關鍵工具。

李忠憲解釋,抖音的危害不僅僅是散播假訊息,更是一場有計劃、大規模的「教育訓練」。中共利用其強大的演算法,在95%的娛樂內容中,巧妙地滲入5%的認知操弄資訊。他指出,抖音在台灣的用戶已達600萬,涵蓋從國小、國中到大學、研究生的廣泛年齡層。這些年輕人長期被抖音餵養,在潛移默化中被植入特定的認知觀點。他警告,這種基於演算法的長期性、系統性教育,所形成的認知堡壘「不是幾篇文章、連署或社會運動,就可以清洗過來」。

李忠憲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強調中共的最終目標是透過控制抖音來影響台灣人的認知,讓年輕人「喜歡中國」,進而達成最終全面控制半導體的戰略目標。他沉重地表示,這場危機的嚴重性甚至超越了當年紫光企圖收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威脅。然而,他遺憾地看到,台灣從國安會到數位發展部,再到立法委員,似乎很少有人真正關注這個問題,這與美國部長級官員和國會議員的高度重視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呼籲台灣應成立類似「訊息戰爭作戰司令部」的單位,將資訊戰視為國家級的緊急任務,並從總統層級進行統籌,以資源、犧牲和設備等四大面向來應對這場挑戰。

三、IORG揭露的資訊操弄:攻擊民主體制的六大敘事

除了來自外部的滲透,台灣內部同樣存在著認知作戰的具體案例。認知戰研究智庫IORG近期發布的報告,揭露了在某次罷免行動中,高達32項資訊操弄手法,攻擊對象不僅包括執政黨、罷團及其支持者,甚至波及選務機關,其核心目的是「說服讀者罷免不正當」,並削弱台灣民主體制的信任度。

IORG歸納出六大資訊操弄敘事類型,分別是:

1.政爭說:宣稱罷免是執政黨為了政治鬥爭而發起,罷免團體只是其側翼。

2.民怨說:指稱罷免是執政黨為了轉移焦點,不顧民生,因此不得民心。

3.污名說:利用「罷團牟利」、「社會邊緣人」等無證據的人身攻擊,抹黑罷免團體。

4.害台說:聲稱罷免會導致社會對立、兩岸兵凶戰危,造成巨大危害。

5.黑手說:捏造「大罷免是大造假」、「有幕後黑手操控」等陰謀論。

6.作票說:指控選舉舞弊,利用「唱票開票不一致」、「票箱夾層藏票」等謠言,打擊選務機關的可信度。

IORG警示,這些「作票」陰謀論自2019年以來每逢選舉都會出現,其背後力量旨在讓選民對民主體制產生不信任。針對這些資訊操弄,IORG呼籲數位公民採取「4不要」原則:不要相信作票陰謀論、不要相信二元對立的零和論述、不要受強烈情緒影響、不要回應可疑帳號。他們也提醒Threads等平台上的可疑帳號經常刻意引發情緒、激化對立,其目的是擾亂公共討論,應保持批判性思考,節省時間與精神,回歸對重要公共議題的理性討論。

四、NewsGuard的調查:TikTok演算法是虛假訊息的沃土

TikTok的危害,不僅僅是地緣政治層面的認知操弄,其演算法本身也存在根本性的問題。新聞媒體NewsGuard的一項調查發現,TikTok的演算法在用戶註冊後短短40分鐘內,就會自動提供有關烏克蘭戰爭的虛假與誤導性內容,無論用戶是否有進行相關搜尋。

NewsGuard的分析師發現,TikTok的搜尋功能會將來自克里姆林宮的宣傳與可靠來源的內容混雜在一起,且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區分。例如,在搜尋「烏克蘭」或「頓巴斯」等通用術語時,前20個結果中會出現多個包含虛假資訊的影片,包括:

烏克蘭戰爭影片是假的。

烏克蘭由新納粹軍政府領導。

美國在烏克蘭設有生物武器實驗室。

影片遊戲片段被誤導為真實的戰機交火畫面。

這項調查證明,TikTok缺乏有效的內容標籤與審核機制,其演算法善於將用戶引導至讓他們持續使用應用程式的內容,使得該平台成為傳播虛假訊息的沃土,特別是對於缺乏辨識能力的年輕受眾。

五、數據安全疑雲:鍵盤記錄器與「德州計畫」的障眼法

除了演算法的危害,TikTok最核心的國安疑慮在於其數據安全性。一位安全研究人員發現,TikTok的應用程式內瀏覽器在每次打開連結時,都會監控所有鍵盤輸入和螢幕點擊,形同一個「鍵盤記錄器」。儘管TikTok官方否認,但該研究人員坦承,只有TikTok自己知道這些程式碼究竟收集了哪些數據,因為它們無法從外部被查證。

為了打消外界疑慮,TikTok曾宣布啟動「德州計畫」(Project Texas),聲稱將所有美國用戶數據轉移至位於德州的甲骨文雲服務器。然而,專家普遍質疑這項計畫的實質意義。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副教授克里斯托·威爾遜指出,無論數據儲存在哪裡,TikTok仍歸字節跳動所有,而字節跳動仍可能在北京當局的強制要求下,向其提供不受限制的美國用戶數據。他認為,「德州計畫」不過是一種「障眼法」。

六、對青少年的危害:從「抖音腦」到致命挑戰

如果說數據安全和認知操弄是國家層面的宏觀威脅,那麼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則是對社會基礎的微觀侵蝕。研究發現,長期沉迷於短影音會使大腦的某些區域出現「灰質減少」,這些區域與注意力、衝動控制和決策能力相關。這種現象被稱為「TikTok Brain」(抖音腦),其症狀類似於藥物成癮,導致個體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降低、容易焦慮衝動,甚至引發抑鬱。

一位台灣小學老師曾發出「抖音一響,父母白養」的感嘆,點出短影音對年輕人三觀的重塑。當習慣了15秒的快速刺激,便再也無法忍受長達數小時的電影或需要耐心閱讀的書籍。此外,抖音上一些劍走偏鋒的「挑戰」也成了家長的心病。例如,2021年曾發生美國母親因女兒參與「窒息挑戰」而喪命的悲劇,這些危險的挑戰在全球已造成多起死亡案例。

七、各國的警覺與禁令:一場全球性的資訊保衛戰

面對來自抖音與TikTok的多重威脅,世界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從2018年印尼的率先封鎖,到後來的美國、加拿大、歐盟,這股封殺浪潮已席捲全球。

印度:2020年,以「損害主權完整、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為由,全面禁用TikTok及其它近60款中國相關應用程式,禁令持續至今。

美國: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在一定時間內剝離TikTok,否則將在美國應用商店下架。法案已於今年4月通過眾議院,並延長了出售期限,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法律挑戰。此外,美國超過25個州已下令禁止公務設備使用TikTok,多所大學也跟進。

歐盟:歐盟委員會、理事會與議會皆禁止員工在公務手機下載TikTok,以因應對北京當局可能利用其收集用戶個資的擔憂。

加拿大:政府宣布禁止在政府裝置上使用TikTok,認為該平台對隱私和安全存在「令人無法接受」的風險。

丹麥:丹麥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強烈建議議員與公務員從其工作設備上卸載TikTok,認為該應用存在間諜活動風險。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宣布,禁止部分公務通訊設備安裝TikTok。

捷克: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局將TikTok列為安全威脅,特別是當應用程式安裝在「訪問關鍵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的設備上」時。

台灣:行政院已限制公部門的資通訊設備及所屬場域使用TikTok,並於2022年對其涉嫌非法經營展開調查。

阿爾巴尼亞:總理拉馬宣布關閉TikTok至少一年,稱其為「流氓」,並指出其助長街頭暴力、傳播虛假信息與不良內容,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

結語:台灣的抉擇與出路

綜觀上述,抖音與TikTok對台灣的威脅是多層面、全方位的。它不僅是娛樂平台,更是中共進行資訊戰、認知操弄的隱蔽工具;它不僅是流量的競技場,更是削弱民主體制信任、動搖國家安全的戰略武器;它不僅是青少年的休閒選擇,更可能對其身心健康造成難以逆轉的傷害。

面對這場「無聲的戰爭」,台灣需要更為警醒與果斷的對策。除了寄望於政府的禁令與規範,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從教育、媒體識讀,到公民意識的提升,重新築起一道堅固的認知防線。這場戰爭沒有硝煙,但其勝敗卻關乎台灣民主的未來與下一代的福祉。正如李忠憲所說,這是一場需要全民動員、總統負責的「戰爭」,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成為這場戰爭中的清醒戰士,而非淪為被演算法操控的認知傀儡。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