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傳》作者祁福德表示:「根據聯合國《曼德拉規則》明確指出,單獨監禁只能作為最後手段使用,且不該超過15天。但黎智英已被關近1700天,大部分都是單獨監禁,已是建議上限的100倍!」(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記者王逸本綜合報導】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發布煽動刊物」一案,歷經超過150日的審訊,近日已進入結案陳詞階段。這宗被視為香港「國安法」立法以來最具指標性的案件之一,不僅攸關黎智英本人的自由與安危,更牽動國際社會對香港新聞自由與法治的關注。
庭審進展與健康爭議
BBC中文與美聯社報導指出,法庭原定8月中旬展開最終辯論,但由於黎智英在庭上出現心悸與身體不適,法官要求他在醫療監察下才能繼續出庭,導致結案陳詞延後。路透社補充,77歲的黎智英患有糖尿病與心臟疾病,長期單獨監禁下健康每況愈下,外界擔憂他恐難以承受冗長的審訊過程。若罪名成立,他可能面臨無期徒刑。
檢方指控黎智英透過旗下《蘋果日報》「勾結外國勢力」。然而,黎智英否認相關指控,並強調新聞報導與評論屬於言論自由範疇。
祁福德說:「他(黎智英)已快八十了,他有糖尿病,眼睛也動過白內障手術,在牢裡也曾確診過Covid-19。監獄非常熱,可到35度C,濕度可以到95%,在無窗的(單獨監禁)牢房中濕度有時會更高。」(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際人權組織強烈關切
黎智英的囚禁情況也引發全球人權組織的強烈譴責。無國界記者組織(RSF)近日發表聲明指出,黎智英在未被定罪的情況下,已遭長達逾四年半的單獨監禁,每日僅有約50分鐘運動時間,幾乎無法接觸自然光,且未獲得專科醫療照護。RSF形容這種處遇已嚴重威脅他的生命安全,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行動促其釋放。
美國人權基金會(HRF)與香港自由委員會(CFHK)也共同聲明,若法院最終判處黎智英終身監禁,對一名高齡且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而言,實質上等同「判處死刑」。他們敦促美國與英國等民主國家加大對中國與香港當局的外交施壓。
聯合國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則早於2024年底認定黎智英遭「非法任意拘禁」,要求立即釋放。歐洲議會和英國政府亦多次公開表態,稱黎智英是新聞自由的捍衛者,呼籲撤銷所有指控。
「國安法」影響擴展至海外與民間除了黎智英案,其他與「國安法」相關的發展同樣受到國際媒體關注。路透社則披露,澳洲近期已向前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提供政治庇護,顯示各地民主國家對北京擴張國安手段的回應。
另一方面,美聯社調查發現,香港境內部分獨立書店、餐館與小型企業,因業者被視為與民主運動有關聯,遭到密集的牌照檢查與匿名投訴,形成「不透過司法卻能施壓」的行政手段,間接削弱異見空間。
國際政治回應與象徵意義
黎智英案的政治象徵意義,也使國際政壇持續關注。《倫敦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將盡力推動黎智英的釋放。華爾街日報則形容黎智英從難民到媒體大亨,再到囚犯的轉折人生,已成為全球抵抗威權、捍衛新聞自由的重要象徵。
結語
隨著庭審接近尾聲,黎智英案的判決不僅將決定一名新聞工作者的未來,也將深刻影響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現況的評價。從國際人權組織的警告,到外媒揭露的跨境執法與社會壓力,「國安法」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力度,改變香港的政治與新聞生態。黎智英最終命運,將成為香港自由空間能否存續的風向標。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