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告急,长江告急!

作者:郑义 发表:2010-03-26 01: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几天前在BBC中文网站上看到一条消息,说英国气象局新公布的报告证实人类活动影响气候证据明显。

最近一个时期,全世界有不少人开始怀疑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政治家、科学家们有点夸大其词。

英国气象局分析了110份研究论文,结论是地球在发生迅速的改变,很可能是因为温室气体的效应。

早在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的一个报告说,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地球变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燃烧石化燃料。此后,关于人类活动导致气温升高的证据不断出现。

为了表示客观中立,英国气象局表示,公布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是回击气候变化的怀疑派。尽管极端天气现象会越来越频繁,但是要找到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难度很大。

我想这一点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全球气候是一个太大的系统,这个巨大系统又有无数的子系统,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全部关系、并且证实给大家看,确实不易。

我的应对之道是相信专家学者,当然要是没有利害关系的、不从权势集团拿黑钱的。另外呢,在专家学者中相信多数的意见。这就好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我们常人都无从证实,只有相信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的判断。所以我是相信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并且这种判断在较小的尺度上也得到我们生活常识的支持。

有一位旅游者在长江最大的支流岷江上顺流而下,两天之内亲眼看到江水如何从清澈见底、逐渐变得混如泥汤。到了岷江下游,当地人干脆称之为“黑江”了。他在网上发布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并且愤怒地质问道:“当地的环保当局、四川省的环保当局是干什么吃的?其中有多少利害关系和腐败。”

另一位网友跟贴说他就在岷江边长大,小时候看到的岷江河水清澈透底、鱼种繁多。常见渔民用鱼鹰捕鱼,木船、渔船、货船很多。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人都下河去捉鱼。那时候的鱼很多,捉鱼的方法也很简便。用鱼叉来叉,甚至钓鱼不用鱼饵,只要在水里头不停地拽着鱼钩晃悠,就能把过路的鱼钩起来。

夏天更是天然的游泳场,男女老少都在河里头玩水消夏。那时人畜饮水都是直接从河里头挑。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河水开始污染变黑。现在他老家的那段岷江,河面变窄,河床变高,河水变小,水质发黑发臭,基本上没鱼了,就连小虾都难见,自然也就再没有人再敢下河游泳了。

最后他感叹道:“人类的良心死了,这条河也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我小时候的那条美丽的岷江啊?”

我心里头说,你这辈子、你儿子这辈子,都没指望了。即便从现在起,污染及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个大江生态系统的恢复至少也是几代人以后的事情了。

一谈起环保,官府总以GDP的增长来为自己辩护。当地的官员则更加理直气壮,说不能为了游客的审美,牺牲当地人的发展。可是现状往往是极少数的几家污染企业就毁掉了一条大江。细究起来这些污染企业到底贡献了多少GDP、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其中官商勾结的猫腻,其实早就是人所共知的秘密。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气候变化的话题上来,从科学以及我们的生活常识看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无疑是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最好也相信全球气候变化是这样的,进而简化生活、节约能源,做一个真爱环境的文明人。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