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近日多起残杀幼儿和小学生案件

作者:刘青 发表:2010-05-20 03: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社会舆论和媒体称这些凶徒为“校园屠夫”。例如4月12日十六点半左右,广西合浦县西镇小学门前,一名男子行凶。杀死一名小学生和一名老年妇女,杀伤两名小学生、一名幼儿和一对夫妇。

4月28日下午,一名男子到广东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行凶,杀伤16名学生和一名教师。4月29日上午近十点钟,徐玉元持刀闯入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砍伤32人,包括一名保安、两名教师和29名幼儿。

4月30日上午,一名叫王永来的山东潍坊男子,持铁锤和汽油闯入潍坊市尚庄小学,用铁锤砸伤5名学前班幼儿,并抱住两名学生,浇汽油自焚。两名学生幸被抢下,王永来则当场被烧死。

5月12日上午八时,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被当地村民吴焕明手持菜刀闯入,连杀9人,重伤11人。死者中包括7名幼儿,凶手吴焕明则在残杀这些人后服毒自尽。

类似的恶性案件在大陆近期频繁出现,说明这不是偶发的孤立事件,必有社会根源。对于这些残杀幼儿和小学生的案件,社会大众义愤填膺、强烈谴责并呼吁制裁与防范。

毫无疑问不论因为任何原因和理由,将屠刀砍向幼儿和小学生,是恐怖罪恶,应该受到最严厉的谴责和制裁。但是在谴责、制裁这样的罪恶的同时,也有必要探讨形成如此频繁砍杀幼儿、小学生的现象,这个社会本身出了什么问题、和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中共媒体有一种现下流行的说法,是媒体的报道激发了、激活了罪犯有样学样的作案方式。这种说法仅只是肤浅和表面的联系,根本不是造成如此频繁和令人毛骨悚然犯罪的实质原因。

不错,一种引发社会轰动的新出现的犯罪现象,媒体对其巨细靡遗的报道,往往会让有心犯罪的人受到启示,从而形成相同的犯罪模式频繁出现。这种犯罪现象确实存在,但前提必须是社会早已存在着有心犯这种性质罪行的人。否则, 再轰动、在新奇的犯罪行为,也不会诱发频繁效仿的榜样作用。

“校园屠夫”这样杀向幼儿、小学生的案件频繁发生,是因为中国社会存在了极度仇恨的群体。他们为了将仇恨发泄出来,是以自身必死的方式采取行动的。而大陆社会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群体,是中共的暴虐无道促生了“校园屠夫”。

中国社会如今贫富差距之大,超越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这种贫富差距主要是中共官员对社会掠夺所致。中共当年靠抢劫富人消灭了中国一切稍微富有点儿的人,如今又靠暴力将社会国有财富纳入私囊。

这种强掠必然在社会大众心理上留下难平心态,而中共统治中大量司法行政不公,同样造就大批愤愤不平的民众。近年来越演越烈的房屋强制拆迁、和农村土地强行征用,更涌现出了无数丢失居所、和对土地赖以为生的民众。

中国民众在如此暴虐的统治和掠夺下,轻生、愤怒、仇恨,是对叫做政府的官方侵害的完全正常反应。在大陆社会如此不公的同时,中共当局还消除了人们争取保护和公正的机会。

最典型的就是中共对待数以千万计的上访民众。受冤上访的民众不仅得不到保护和公正,反而因为上访而遭受欺凌、毒打、抓捕、直至劳教、劳改。中共甚至在舆论上煽动上访者应该被关入精神病院、以及应该制定刑法专门审理、判处这些深受冤屈的上访者。

一方面是暴虐的统治和贪婪的经济掠夺,一方面是如此的不公和没有任何排泄的渠道,将大陆民众逼入了不是死受欺辱、就是无所不用将怨愤表现出来。其实在频繁出现“校园屠夫”恶性案件之前,已经有大量民众以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怨愤了。

例如频繁出现的抗拒拆迁、自焚、自杀和暴力反抗,以及大量上访民众在北京、在天安门,各种各样的跳楼自杀、自焚等。对于这些以死表达自己怨愤的社会弱势民众来说,以死表达的意念已定,剩下的仅是用哪种方式更能表现自己的怨愤。

今年3月23日,福建省医生郑民生闯入小学,杀死8人、重伤5人的恐怖案件,让一些要以死表达自己怨愤的人受到启示。中共对郑民生采取快审、快杀,意图收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其实这种意图对于死意已决的怨愤表达者,荒唐可笑。在中共仅仅一个月就快速处死了郑民生的前后,却接连出现郑民生似的“校园屠夫”,就煽了中共暴虐统治者一耳光。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