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实为误传

发表:2010-06-06 23: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半部《论语》治天下”传说是宋朝人赵普说的。

在后周时代,赵普 一直是大将赵匡胤的主要幕僚,给赵出谋划策,但“陈桥兵变”赵氏黄袍加身之后,篡窃了后周政权的宋太祖为了维护朝 局稳定,留任了后周重臣范质、王溥、魏仁浦为相,赵普当时的实职是枢密直学士(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后升为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直到北宋建立后第 五年,才当上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够资格例行参与国务会议,相当于宰相的级别了。而且,因为赵普对政事生疏,还闹出了一连串职责、公文方面的 笑话,亏得王弟赵光义出面,数次出头帮他缓解尴尬、收拾残局。

原来,因为出身小吏,赵普幼时起就学问荒疏,属于典型的办事能力强、理论水平低的干部。连宋太祖都觉得赵普的政策根底太浅薄,常劝他多读书。开国时不用赵普为相,主要也是赵匡胤认准赵普只能干实事,不能谋全局,难以胜任主持新朝建制的工作。所以,直到形势非常稳定了,新朝的体制运行得差不多了,太祖才让赵普坐上宰相的位置。

赵普长期做幕后工作,熟于吏事,专擅权谋,是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谋主,当上宰相后,他器量不足、目无全局、公私不分、揽权倾轧的毛病暴露无遗,甚至有一次还被宋太祖抓了个现行。

原来,宋太祖这个人对大臣常常不放心,动不动就搞“家访”。尤其是他听说赵普曾经把有些大臣说自己坏话的奏折,直接点炉子生火的八卦传闻之后,他就非常想到赵普家去看看。

于是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宋太祖不宣而至,进了赵府大院。赵家正在吃饭,听到外边通报圣驾到了,赶紧抹抹嘴出来接驾。宋太祖扶起赵普,正待寒暄,眼角的余光却看见西边廊下的阴影里,一字摆开,有十个坛子,工艺精美,一看就是江南之物。

皇上背着手,在院子里转了几圈,终于忍不住问赵普:你们看,那西边的走廊下,是不是有几个坛子啊?

赵普低头道:是有几个坛子。

皇上朝坛子越走越近问:这十个坛子里,是什么东西呀?

海产。

皇上俯身摩挲着一个坛子:哪里来的海产啊?

吴越王钱俶刚送来的,还没来得及打开。

皇上用力晃了晃坛子:收的什么海产啊?大老远送来的。

臣不知道。

皇上背着手回到院子中央:打开尝尝。

皇上的随员费力搬过坛子,好容易开开了,坛子里上面铺着一层海产,下面满满的全是金元宝。皇上转身就走了。

其实,赵普也不算说假话,因为海参、海带是海产,珍珠、珊瑚也是海产,金子说不定也是从海底沉船中捞出来的。

宋太祖从此就不信任赵普了,所以他在太祖、太宗两朝数起数落,没有能够连续秉政。

堪称实干家的赵普,更是阴谋家。除了策划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后来还有别的表现。赵光义“烛影斧声”弑兄夺位,当时已经被太祖贬斥在外的赵普为了讨好赵光义,编造了一个“金匮之盟”的鬼话。 声称据他现场看到,太祖、太宗的生母杜太后临死前,对太祖说“汝死当传位汝弟”。

而且,他还伪造了一份“誓书”。

因为死无对证,所以赵普编造的故事为太宗制造了“合法继承”皇位的根据,立刻换取了自己的第二个宰相任期。但,此阴谋过于拙劣,当时就被世人识破,赵普因而深为后人所鄙视。

那么,“赵普说自己以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说法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这句话强调了两点认识。一是,《论语》实在了得,是“治天下”的无上秘法。二,赵普是非常厉害的经学大师,功力深不可测。可惜这两点认识,既不符合史实,也经不起推敲。

翻开《宋史·赵普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则《论语》二十篇也。”当年,皇上嫌老赵书读得少,说话办事不讲究,赵普“知耻后读”,在家常闷头作“看东西”状,一坐就是一天,他死后家人好奇地打开书 箱,发现里边只有一部《论语》。

《论语》全书只有二十篇,当时有点文化的人,半日就可以读完,所以不能由此记载,断定赵普只读过半部《论语》。

正史不见“半部”说法,查《赵普神道碑》也没有,于是,扑去翻野史笔记。

南宋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这段话下面,有作者小注云:“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再就是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再往后的都是转载这两个版本。但是,《宋史》是元朝人编纂的,后人对其评价不高,认为这部史书是突击完成的,选材不严,贪多务得,门槛过低,连很多野史笔记也照录,但即使这样一部书,也没有采用“半部《论语》”的记载。

假设野史中的记载是真实的,那赵普的话也说得言不由衷,更显然很有点献媚成分在里边——

“治天下”是很严肃、很复杂的,用《论语》里边并不系统的理念,作为某些事务的指导原则,还嫌不足,偏要突出“半部”,有些太搬弄造作了。李敖曾经 写道:“《论语》只不过是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的空疏东西,古代宰相竟想用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未免把‘治天下’看得大容易了。”

说“定天下”更荒唐。赵普曾长期担任赵匡胤的掌书记(军务高参),他用来辅佐赵匡胤“定天下”的(其实是“篡天下”),恰恰是谋略变通之术,在《论语》见不到。

敢说自己用《论语》打天下的,古今中外也只有赵普一人。连中学生都知道,赵家的天下不是从正路上取得的,《论语》里哪条是教唆阴谋家们发动兵变的呢?赵普的政治履历,正可以用来作为提倡“君君臣臣”的《论语》政治理想的反例。

因为这话说得不合事理,所以关于这话是否真为赵普所说,历代质疑者不绝——北宋上承五代,那是军阀混战,军人习惯了搞政变的时代,所以,宋代开国的 国策是重文轻武,大力推重读书人,到范仲淹的时代,宋朝人的知识理论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历朝历代。我们现在说宋朝人写诗有学究气,宋朝人还嘲笑唐朝 人的诗写得鄙陋呢。北宋中期有人这样说:本朝开国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在五代时受的教育,所以,连赵普那样《论语》都读不全的人,都可以出来当官秉政……言 外之意是不屑,因为《论语》在那时候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教材。

但“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这个说法却在南宋时成了定论。当时程朱理学兴盛,朱熹着力拔高《论语》,该书被理学家们抬到包打天下、无所不能的程 度,甚至认为《论语》里一句,顶别的书一百句,所以把“半部《论语》”的故事附会到了曾跟《论语》沾边的赵普身上。《古今源流至论》《鹤林玉露》里边的 “记载”大概来自这个需要。这和后世商家的“启发式炒作”有些类似了。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