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与心灵

发表:2010-06-07 22: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当今物欲化的时代,每个人在身心疲倦时,都想得到一份心灵的归宿。我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安置浮躁的心灵。比如有些人偷闲和朋友聊聊天,喝喝酒,唱唱歌;也有些人下班后就一头扎进书房里,翻翻书,上上网,或小憩一会儿。有些人放飞心情,有些人敛神蓄锐。

生活在当今时代,在物欲和权势的岸边行走,不为物欲所累,不为权势所俘,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宁静,确实不容易。毕竟我们不是圣人,更不是隐者。但是,我们在达到温饱之后,可以更多地关注自身精神生活的陶冶,心灵和谐家园的构建。

人的最基本的需求首先是物质上的,这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的物质欲望的具体体现。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扩张,人的欲望极度膨胀的时代,由于物质利益的刺激和诱惑,一些人深陷其中,追求财富和价值的最大化,满足于感官的享乐和内心的虚荣,因而导致这个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沦落,人格错位,心灵荒芜。当你置身其中,耳闻目睹了兄弟反目成仇,朋友分道扬镳,同事勾心斗角,人际关系冷淡,怎不会让你身心俱疲,精神焦灼,感情失落,内心无所倚傍,灵魂无家可归?

人总是想为自己寻找精神家园的。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追求有质量、有品位的精神生活。物欲化追求,往往把物质上的安逸、享乐和舒适作为终极目标;而人文意义上的追求,则把人格和情操放在首位,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一种悲悯的情怀,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遥想盛唐时代,李白凭着一身才气和傲骨,面对黄金的殿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拂袖而去,李白的胆量和傲气,不仅是对权贵的蔑视,对物质利益的舍弃,更是对人格和情操的坚守!晉朝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人人皆知,他挂冠归隐山林,躬耕终南山下,低吟“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将全部才华和心血都倾注到田园诗创作上,坚守了文人的淡泊和宁静,保持了高远的志趣和高尚的节操。李白和陶渊明这种对权贵的放弃,对人格的坚守,对心灵的把持,已转化为一脉相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注入一代代文人墨客的骨子里、血液中。

人对美的向往,对幸福的感受,对心灵自在的渴望,对高尚情操追求,是人之为人的本质需求所在。而评价人的生活质量的准则,则集中体现在人的精神是否充实,心灵是否自在,思想是否解脱,人生是否幸福,这些不是凭借万贯家财就能买到的,不是手握大权就能拥有的,不是靠名望和地位就能唾手可得的。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