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与马谡之死浅析(一)

作者:龙城 发表:2010-06-22 14: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一出祁山,讨伐曹魏政权。诸葛亮令赵云、邓芝为疑军(佯攻部队),占据箕谷,诸葛亮本人亲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日的甘肃境内)。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战而叛魏归蜀,一时间,关中震动,惊动魏明帝曹叡亲临长安督战。曹叡派曹真、张郃率军抵御蜀国的入侵。

诸葛亮指挥蜀军在魏国军事力量薄弱的陇西地带展开突袭,力求在魏国做出反应之前占领整个陇西地带。从地形上来看,魏军如想尽快救援陇西,并击败蜀军,只有街亭一条路可以走,是因为其它关隘太险峻,魏军几乎没有机会越过去,因此街亭成为当时魏蜀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诸葛亮也意识到了街亭的重要性,因此任命中参军(大约为参谋长)马谡为前锋,统兵上万镇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魏国,则出动了五万魏军,由张郃率领,突袭街亭。双方在街亭展开激战,结果马谡败于魏将张郃之手,蜀国失去了北伐进军的咽喉要道——街亭,防线上出了漏洞,不得不退兵保守汉中。蜀军先胜后败,一出祁山失利。

一、蜀魏双方前军统帅简介

街亭之战蜀军前军统帅马谡生平简介: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良、马静、马季、马通、马谡)。初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曾经担任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事。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不以为然,仍然非常器重马谡,并用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在当时蜀国同僚中是出类拔萃的,连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

诸葛亮在出兵平息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之前,曾咨询过马谡有什么好的建议。马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疆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非常赞同,并且采纳了他的意见。然后有诸葛亮七擒孟获,收服其心,之后,南方的少数民族果然在诸葛亮有生之年再没有造反。由此可见,马谡确实足智多谋,是有才能和远见的。所以诸葛亮才器重他。

但使马谡名留青史的事件,不是他为诸葛亮献了平南之策,而是他失守街亭,后被斩(一说下狱死)。

街亭之战魏军前军统帅张郃生平简介: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魏国名将,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东汉末年的时候,张郃应征入伍征讨黄巾军,做到军司马,是韩馥的部下。韩馥兵败,张郃就带兵归附了袁绍。袁绍让张郃当了校尉,并让他带兵攻击公孙瓒。公孙瓒被打败,张郃因功升为宁国中郎将。

后,曹操和袁绍打仗,双方在官渡对峙,张郃给袁绍出主意:“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操兵自败矣。”袁绍不听。袁绍派将军淳于琼等督运粮草驻扎在乌巢,曹操亲自带着精兵偷袭乌巢。张郃又给袁绍出主意:“曹操亲率精兵攻击乌巢,必然会打败淳于琼等人;如果淳于琼被打败,那么就将军您就大事去矣,现在应该立刻派重兵援救乌巢。”然而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说:“张郃的计策不妥当,不如去打曹操的大营,他必然回来救应,乌巢之危可不救而自解。”张郃说:“曹操一定会让他手下的人坚守大营,我们绝对打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曹操打败,我们将失去军粮辎重,军心大乱之下,我们都会成为曹操的俘虏。”但袁绍不听张郃的意见,只派了一少部分兵力救援乌巢,而以重兵攻击曹操的大营,却打不下来。然后,曹操果然像张郃预料的那样,击败了淳于琼,火烧了袁绍的军粮辎重,袁军溃散。官渡之战中,如袁绍能听从张郃的劝告,可能三国的历史就将改写了。

郭图非常羞惭,对袁绍诋毁张郃说:“之所以曹操的大营打不下来,是因为张郃不尽力,他打了败仗后还对你出言不逊。”张郃听说后,又气又恨,又怕袁绍加害自己,于是率军投降了曹操。袁绍手下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大势已去,于是大半都逃散了。曹操听说张郃来降,大喜。将张郃来降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

曹操加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张郃随曹操攻克邺城,大败袁尚。第二年,又随曹操在南皮消灭了袁谭的部队。曹操远征乌桓,张郃与张辽同为先锋。战后,张郃因功升为平狄将军。后来,张郃又参加了征讨管承,征讨陈兰、梅成等人的作战。马超、韩遂起兵反曹时,张郃随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关中军。随后,张郃率军围攻安定,击败并招降杨秋。又跟随夏侯渊一起征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并再次打败马超,平定了宋建。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汉中,从散关入,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张鲁随即投降,曹操班师,让张郃与夏侯渊留守汉中,以拒刘备。张郃又率兵进攻并征服巴东、巴西两郡,把两郡的居民迁移到汉中。刘备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张郃军进至宕渠,张郃和张飞相持五十余日。张郃因失去地利,被张飞所败,而退回南郑。后来,曹操加封他为荡寇将军。刘备进攻汉中,屯于阳平,夏侯渊、张郃率军迎击,张郃负责防守广石。刘备派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间急攻张郃。张郃率亲兵肉搏战,刘备不能战胜他。随后刘备在走马谷烧都围,夏侯渊去救火,从他道与刘备相遇,两军肉搏战。夏侯渊战死,曹军大败。张郃领败兵退回阳平关之东。当时,魏军新失元帅,都害怕刘备乘机来攻打,三军皆失色。夏侯渊手下的司马郭淮对大家说:“张郃将军是国家的名将,连刘备都非常忌惮他;现在军情危急,除了张郃没有人能够安定军心了。”于是推举张郃为军中之主。张郃继任后调兵遣将,安营扎寨,于是军心安定。刘备欲渡汉水来攻,见魏军已列阵相迎,于是只有隔水相持。曹操在长安听说了此事,就派遣使者,封张郃假节钺的权力。曹操随后赶到军前,刘备保高山不敢出战。曹操进攻汉中,不胜,于是撤军,并让张郃驻扎在陈仓。

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加封张郃为左将军,进爵都乡侯。等到曹丕篡汉之后,又加封张郃为鄚侯。并下诏让张郃跟随曹真征讨安定的胡羌,之后张郃和曹真一起入朝到许都的宫中觐见。张郃同夏侯尚一起进攻江陵。张郃率军渡江,攻取洲上屯坞,击败孙盛屯坞里的主力部队万余人。曹叡即位后,令张郃镇守战略要地荆州,与司马懿进攻孙权部将刘阿等人,追至祁口交战,击败吴军。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曹叡加封张郃位特进,让他统率大军,和诸葛亮手下的将军马谡战于街亭。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来交战,只是据守。张郃派兵断绝了蜀军的水源,并攻击蜀军,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反魏国,投降诸葛亮,张郃带兵前去,平定了叛乱。曹叡下诏嘉奖他,增加食邑1000户,前后一共4300户。

司马懿在荆州训练水军,想从沔水入江讨伐东吴,曹叡下诏令张郃统率关中各路军马前去荆州,听从司马懿调遣。张郃带兵到了荆州,那年冬天水浅,大船不能下水航行,只得退回去驻扎在方城。诸葛亮二出祁山,急攻陈仓,曹叡急召张郃到京都。曹叡亲自到河南城,设酒筵酒送张郃,并调遣南北军士三万交由张郃指挥,并派遣武卫、虎贲给张郃做卫队,然后对张郃说:“将军你要是救援去迟的话,诸葛亮可能都已经占领陈仓了!”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必定缺粮,不可能打持久战,因此对曹叡说:“恐怕不等臣赶到,诸葛亮就已经离开那里了;我估算,诸葛亮的军粮可能都维持不到十天了。”张郃率军昼夜兼程赶到南郑,诸葛亮听说张郃赶到,果然领兵撤退。曹叡下诏张郃回京,加封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通晓应变之术,擅长布置营寨,预料战势、地形,一向准确,即使诸葛亮都对他有所顾忌。(史书记曰:“自诸葛亮皆惮之”。)张郃虽然身为武将却也爱儒士,曾经推荐同乡卑湛经明行修,魏帝于是下诏说:“昔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将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擢湛为博士。”

后来诸葛亮又出祁山,魏帝下诏张郃统领诸将西至略阳,诸葛亮还保祁山,司马懿派张郃率军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非要张郃去追,张郃没有办法,只好率军追击。当追到木门这个地方时,如张郃所料,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蜀军的箭射中了张郃的右大腿,张郃因伤死去。魏国追封他为壮侯,让他的儿子张雄继嗣。魏明帝分封张郃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赐他的小儿子为关内侯。

蜀、魏两国先锋官对比:

马谡,足智多谋之士,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更没有带领大兵团独立做战的经验。

张郃,魏之名将,一生经历战阵无数,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且善于根据战场局势来安排具体的作战计划。《三国演义》小说上,张郃似乎显得有点儿窝囊,但史实的张郃则是非常牛的一个将军。

所以街亭这一仗,实际上是魏国的一流将军对蜀国的二流将军,双方主将实力相差悬殊。在未战之前,就已立判高下。而且,很要命的一点,是小马没有忠实执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如果碰到的对手是个庸才,街亭之战的结局或许会改写。但小马将军很悲剧,因为他的对手是老谋深算的张郃。

来源:看中国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