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热潮 为文化为商机?

发表:2010-07-08 03: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报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有学者认为,在中共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短视逻辑下,“世界文化遗产”变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它带来的并不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珍惜,而更多的是追名逐利的商机。

目前,中国已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8处,包括文化遗产20处,总数上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排名第三。

当寂寂无名的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平遥旅遊收入从每年18万元升高到500多万元,丽江旅遊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了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从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潮,就席卷中国各大名胜古迹。

据说,今年中国已列入申报清单的多达100多处。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各类遗产一国一年只能申报一个,换言之,全部申报完就要百年之久。

据 《中国青年报》报导,中国在5年前引入“非遗”概念,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就有将近87万项,成为拥有世界级“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不过,在过去 20年间,中国民间小戏种从386种减少到目前的200多种。一位文物保护专家痛心地表示,“非遗”保护热潮掀起的20年,也正是“非遗”消失最快的20 年。

《北京之春》杂志总编胡平认为,中国各地争着申请所谓的文化遗产,还是着眼于商业,给自己本地区打知名度来招揽旅遊客。

胡 平:“这段时间关于古代名人的出生地啊,谁谁谁的坟在甚么地方也争吵得不可开交。你都可以看得出来,其实对古人情况的关心还不如说用这种方式来炒自己。因 为现在各地他们为了开发经济,对旅遊都很重视,对本地的知名度都非常在意。现在它做出争先恐后搞继承文化遗产,我想这层因素恐怕更重要得多。”

近几年来,由于名人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中国各省地方政府之间为争名人争得面红耳赤。从李自成墓到曹操墓,从李白故里之争到赵云故里之争,最近连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大淫贼”西门庆的故乡也引发了山东、安徽两省三地的争夺大战。一代大儒朱熹的故乡居然在两省四地。

网友讥讽:“古人若地下有知,当于九泉之下骂曰:竟敢借祖宗生财!”

前《中国海洋报》记者,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认为,地方政府花人力、财力申请文化遗产专案,是在乱用纳税人的钱。

昝爱宗:“你有钱还不如改变民生。你可以给福利院、低收入家庭或者做点贡献,比如全民医保、农村人看病难你这个问题来解决。光做些面子上的事情,总感觉你是 在忽悠老百姓。因为这面子是对老百姓没有益处,你弄那么多财产之类的,你可以这样想,如果老百姓饿得没饭吃,没钱看病,那你这个国家对老百姓来讲有甚么意 义呢?”

胡平指出,文化遗产的本身的内涵就在它的文化上,而不是藉著文化的名义去搞商业,去搞经济。这才是中国目前在文化遗产问题的一个关键问题。

来源:新唐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