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崩溃 会给政权沉重一击(图)

作者:颜昌海 发表:2011-10-28 10: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的楼市泡沫,包括私人住宅和商业楼宇,行将爆破。(GettyImages)

美国《时代》杂志刊文《假如中国泡沫破裂?》,分析了中国房地产现状。文章认为,中国的楼市泡沫——包括私人住宅和商业楼宇,行将爆破,并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冲击。知名对冲基金经理查诺斯也表示,中国经济数据下滑的速度比预想的快,硬着陆已经开始。

《时代》的报道说,多数人认为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是因为廉价劳工成为了经济引擎。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廉价的资本和土地也一样重要。生活节俭的中国人,除了把金钱存到利率低于通胀的银行账户之外没有多少其它选择。这些资本最终转移到国有企业,成为它们兴建工厂、大厦,创造中国奇迹的资金来源。“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的工厂以及支持工厂的基建项目带来了建筑业的繁荣,并进而导致多余的高楼大厦遍布全中国。

不论在中国哪个地方,都会见到修建中的新机场、高速铁路,空置的住宅大厦;道路、桥梁和隧道光鲜漂亮但使用率不足;还有新落成的、等待入住的众多鬼城(比如内蒙古的康巴甚)。但是,这种拚命增长造成的巨大压力也开始处处展现——很多时候是征收土地而不给予合理赔偿——群众抗议数字持续上升。许多地方政府设施发生爆炸事件,制造这些爆炸的民众的不满强烈到了不顾后果的程度。

查诺斯说,西方投资者不能指望中国消费者。《时代》也认为,中国官方最新的五年计划虽然想要从出口——建筑繁荣的旧经济模式转向侧重对货品和服务的内需,但事实表明很难。北京当局并无力阻止廉价资本涌入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通常把廉价获取的资金直接投入房地产,或是借给其它这么投资的人。一旦中国官方压制热钱流入的尝试导致物业价值戏剧性下跌,就会触发中国金融体系地震。

官方数据显示,1998到2004/05年间,中国官方银行系统共有5000亿被归类为不良贷款,最后不得不撇账。官员们把这些贷款转入特别投资工具,试图制造问题受控的表象。实质上因为政府是国家最大银行的拥有者,并连带拥有人民存款的支配权,在大银行最终要为撇账付出代价时,埋单的是民众。目前中国国内称另一次大规模撇账即将来临。如果北京是认真打算转换经济模式的话,再把处理这些不良贷款的成本加在民众身上会对达成目标造成严重障碍。中国家庭收入占GDP的百分比十年来一直在下跌,假如民众不得不继续为救市埋单,而存款又没什么利息的话,即使工资上涨,也很难说人们有钱来买东西。降低商品税是另一件政府可以做的事,最近它已经这么做了;但除非它能够扭转家庭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跌的局面,否则人们是不会消费的。

困扰北京的转换经济模式的另一个问题是,地方和省级政府对卖地收入已经上瘾了。根据财政部资料,2010年的卖地总收益为5000亿元,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卖地是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官员的晋升依据是他们的GDP增长数字,想要压抑地方官员对建筑项目的热忱并不容易。如果中国土地价格暴跌,原材料的需求便会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商品市场以及环球贸易的交易跌入谷底。如果这事发生了,很可能会推高西方的失业率。美国经济目前就处于公司空有充裕资金却不花钱、不招聘的奇怪局面。想像一下,假如那些公司害怕中国经济放缓的话,要他们花钱招聘就更不可能了。而美国政府自2008的危机之后就已经在裁减职位,自然也无法再出手救市。

中国的楼市泡沫,包括私人住宅和商业楼宇,行将爆破,并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冲击。查诺斯说,中国经济数据下滑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今年9月和10月(销量最高的两个月份)的楼市销量同比下滑了40%至60%。中国金融股和地产股股价相比峰值下跌了30%,而水泥和钢铁的价格正在下跌。他说,投资者应该明白,世上没有无成本的救助。中国政府能继续救助的惟一途径就是印制更多的货币,这将导致通货膨胀。中国居民的存款利率已经低于通货膨胀率。西方投资者必须记住,中国消费者并非他们的下一个指望。

查诺斯说,中国经济每年新增2万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一半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由于只有50%的问题贷款是可收回的,因此大约5,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是坏账。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买入了价值大约3,150万美元的四大国有银行股票,这四大行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查诺斯看来,此举可能透露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担忧哪些银行。查诺斯告诫西方投资者:要记住在中国营商时政治因素起着很大作用,而银行实际上是国家的政策工具。

《时代》的报道称,中国官方高级官员私底下对硬着陆颇为担心。许多观察者说当局不会容许经济在2012年领导层换届之前进入衰退。但在2008年奥运之前,人们同样认为当局不会放任中国股票市场下滑,结果它却下滑了。假如地产泡沫爆破,中国土地价格暴跌,原材料的需求便会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商品市场以及环球贸易的交易跌入谷底。查诺斯则告诫说,中国正在卷入一场经济风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硬着陆已经开始。

而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却表示,最新一轮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即便房地产抵押品下跌四成,银行业仍风险可控。刘明康是北京举行的“CEO组织峰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认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房地产贷款风险总体可控,而对于近来颇受关注的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刘明康表示,要从严防范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相关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刘明康还透露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中银行贷款余额和房地产贷款余额这两个数据:截至2010年末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80%,即8.56万亿元;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余额为10.4万亿元。

刘明康透露,从债务规模看,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而其中80%是银行贷款,《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以此匡算,地方政府性债务贷款中,银行贷款余额为8.56万亿,占当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6.8%。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银监会一直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工作重点。从2010年至今,银监会按照“降旧控新”的精神,依据“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清理原则,推进平台贷款补正合同、追加有效抵质押物、增提拨备、提高资本占用成本,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颱风险。对融资平台自身产生的现金流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均转为按正常商业贷款运作;剩下的仍按平台管理,不允许赖账。在刘明康看来,政府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改善偿债条件。与此同时,他认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国家和地方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化解风险有着重要作用。

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类似,房地产贷款风险问题也令投资者焦灼,而这种情况在房价拐点渐近时愈发明显。延续了之前的口径,刘明康依然认为房地产贷款风险总体可控。在他看来,银行体系房地产信贷资产占比相对较低;我国对银行业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控制有效;房地产贷款具体结构特点,是其作出上述判断的三个主要因素。

不过,刘明康的表白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原因是中国政府的“机密”太多,人们很难了解真相。而且,在机密充斥的社会里,当局仍加大力度打击“泄密”。2011年10月24日,有关官员在中外记者会表示,为了加强经济资料保密工作,境外媒体在经济数据发布之前的预测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打擦边球不行,超出范围更不行。他们并警告在中国的境外媒体工作者:不该问的别问。记者会上,有关单位介绍两个经济资料洩密案,一个是原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孙振,因多次洩露统计资料给证券行业从业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另外一个是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人员伍超明,他将合法获得的统计资料,洩露给证券行业从业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他们两人都是副处级官员,法院认定他们犯有“故意洩露国家秘密罪”。

中国国家保密局发言人杜永胜说,“有的境外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向我经济部门和金融证券企业从业人员核对、求证他们的预测数据。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对此,北京宪政学者陈永苗认为,这些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如果涉及到国家机密他们可以选择不说,如果是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资料数据,那媒体求证是追求事实准确的必要做法,当局不能因此而做出禁止的限制。“这跟国家金融危机有关系,还有维稳,维护稳定有关系,他可能就是担心这个,你看官方媒体,他就会报这个虚假的数据,那外媒就会报真实的数据,那官方会担心这些真实的数据泄漏出去的话,对政权稳定造成冲击,或者对监管造成冲击,所以他可能抓这两个人杀鸡儆猴,告诉他们部门里面的人,别再泄漏秘密了,然后再警告外媒。”

国家保密局发言人杜永胜没有明确说明,哪些境外媒体洩露了中国的涉密经济资料,不过他提醒这些海外媒体工作者,在中国就要遵守这里的法律:“首先你接触不到中国的国家秘密。如果你偶然接触到了中国的国家秘密,我给你出一个招:尽快报告,不要碰它。否则就可能有麻烦。”在中国,“国家机密”常被拿来当挡箭牌,目地就是限制记者的言论,其中属于保密范围的界线,往往模糊不清。陈永苗说,“你可以看一下美国或者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说,把这种经济数据当作国家秘密来保护的,经济数据统计局的数据,这不应该当作一个国家秘密,或者是国家安全方面作为保护,他不应该来谴责这些中外媒体做这方面的报道,因为这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问题。”

不久前,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记者联合会,还对揭露“洛阳性奴案”的记者遇害事件发表声明,谴责中国滥用“保守国家秘密法”,骚扰和恐吓新闻从业者。

就在国家保密局强调“国家机密”的前夕,继全球最大私募基金百仕通集团9月转让其持有的价值约14亿6000万元人民币的上海Channel1调频壹购物中心95%股权之后,10月下旬又爆出一批美国个人投资客集体抛售上海物业的消息,给中国扑朔迷离的房产市场,再蒙上了一层阴影。分析人士指出,外资撤出中国楼市正呈上升趋势。在欧美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美国投资客相继撤离中国楼市,可能是迫于补充资本的压力。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连日来有十多位美国投资客正在集体抛售上海某酒店的70多套房源,市场总价约人民币1亿2600万元左右。据报道,该批房源是他们约在6年前买入;从绝对价格看,6年投资升值仅30%,远低于同期中国住宅市场200%的升幅。经办该笔地产挂牌业务的中介人士表示,业主短期看淡中国房产市场,是决定抛售物业的主因。而酒店出租回报率达不到预期,也是业主考虑抛售的原因之一,“一套总价180万元的房源,月租金在5000元至6000元,撇开持有成本,上述房源的租金回报只有3%”。

美国个人投资客集体抛售上海物业以及黑石集团首次撤资中国房地产,使得外资加速撤离中国楼市的说法甚嚣尘上。对此,DTZ戴德梁行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董事伍惠敏证实,从去年开始,境外投资机构出售境内资产的现象确实持续呈上升趋势。

伍惠敏指出,境外投资机构在投资业务中一般会设定三至五年的期限,进入“收割期”后基本都会坚决退出。此外,在目前美债、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境外投资市场正在进行新一轮洗牌,因此收拢资源也会成为一些投资机构的必然选择。而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严厉的调控环境下,境外机构往往会选择短暂离场,审慎观望,选择合适时机再行出手。

中国国家发改委特聘研究员国世平则表示,除媒体曝光的一些案例,美国友邦等外资也在逐步撤出中国楼市。他表示,这些外资都是低调进行,外资的隐蔽撤出,中国官方当局需要提高警惕,防止引发连锁反应。

欧洲正在艰难地寻找走出债务危机的出路。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一再被视为可能的救星。但事实上,中国自己也背着一座巨大的债务山。虽然数额不及欧洲,但在结构上却盘根错节,暗藏巨大的危险。

德媒说,中国爆发债务危机,会给中国大陆政权沉重一击。它举例道,成都新火车东站本身就像一座城:5幢大楼,26条铁轨,地下两条新的地铁线,周围还有新的公路交通网和公共汽车总站,所有这些仅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就建成了。这个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火车站耗资约10亿欧元。大部分资金来自贷款。金融危机期间,北京给地方政府大笔投资开了绿灯,为的是推动经济发展。数十万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据官方统计,在极短时间里,各省和地方的债务额就迅速攀升至1.2万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国债的60%。北京经济学人信息部的经济专家因尼斯可指出,这已是一个危险的数字。

“中国的债务在一个危险的层面上不断积累,也就是在各地方层面。它们的还账能力有限。而且金融体系也缺乏透明度。哪些贷款是坏账,哪些不是?有没有银行没有申报的债务?非常多的贷款业务都是在官方途径之外进行。这些灰色地带非常令人担忧。因为我们不知道里面究竟是怎么运转的。这就增加了今后几个月里中国经济整体上面临的风险。”

没有人知道,地方和各省究竟贷了多少款。现在就已经不断出现还不上贷款的问题。到了最后,北京恐怕不得不出面,承担大部分的后果,避免让银行遭受大的损失。一开始,中央政府看上去好像能够做到这一点,但现在出现了许多难以估量的危险。过去几年中,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无法在普通银行借到钱的企业和投资者都到地下银行去贷款,为此不得不支付高额利息。一名了解这一体系内部运转的温州企业家说:“做民间借贷的,都是几个亲戚朋友把钱凑起来,也没有去社会上吸引社会资金。这些人都是自己家里找你的这个亲戚,他的那个亲戚,钱嘛也是从银行贷出来的。他们都是到银行去贷款,然后合起来,让某人当头儿。比如从银行贷出来的是4厘,我给你5厘、6厘,你再去放外面。放的人也是朋友关系相当好的,不好的不借的。因为民间借贷风险相当高。不知根底的不借。借出的利息是1分2。”

苏黎世信贷银行估计,中国影子贷款总额已经达到约4000亿欧元。而现在无力还贷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可能会给正规银行带来强大的冲击。许多地下贷款都流入了房地产投机。而现在房价开始下降,贷款就会变成坏账。没有人知道,这座债务山会有多高。

经济专家因尼斯可认为,房地产领域潜伏着最大的危险:“如今中国人借钱买房。房地产公司成为信贷市场上的主要贷方。而银行非常脆弱。我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房地产市场崩溃。那将带来非常多的信贷无法偿还的情况。”而这最终又会给大陆政权沉重一击。因为其主要收入来自房地产领域。债务的恶性循环也将就此回到起点。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来源:《大中华思想门户》 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