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见客,门告诉你(组图)

发表:2011-11-30 14: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晚清时,人们依然严格遵循着种种中国特有的礼仪,比如男女的坐相,街坊邻里见面时作揖打拱,相互拜访时的穿着以及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等都有讲究。这些礼仪,连西方人有时候也得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遵循着。


晚清男人的坐相,双脚分开,脚掌着地,手放在膝上,即所谓“坐如钟”。图中的三个男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善庆、醇亲王和李鸿章。


晚清妇女的坐相,双脚必须并拢,双手合放在膝上。

如果按照严格的中国礼仪,西方人拜访清朝官员,应当坐有两三个轿夫抬的轿子去,或是乘当地式样的马车去,而且陪同的仆人要穿长衫和靴子,并头戴饰有流苏的帽子,手捧拜访者的“护片”。在快要到衙门的时候,仆人先赶到前面去向守门人通报主人的到来,并将护片递进去。守门人接过护片之后,便转手交给另一位仆人让后者去通报。拜访者的轿子进了衙门之后,穿过几个院子,在一个紧闭的大门前停下来。拜访者依然坐在由轿夫抬着的轿子上,直到从大门里出来一个仆人,对客人说“请进”。假如主人不想见客,就会借口“不在家”,而让仆人直接对客人说“挡驾”,其原意就是“让马车停下来”。

假如主人确实愿意见客,关闭的大门就会敞开,轿子就会被抬进宅门和更里层的屏门,一直来到二堂,官员很可能就在那儿等著客人。但假如主人不想对客人表示出太多礼遇的话,屏门也许就会一直关着,这样的话,拜访者就不得不下轿,跟着仆人走进客厅。而主人往往不一定会等在那。所以这扇门的敞开或关闭暗示著主人是否态度友善或怀有敌意。


每当官老爷出巡,跟班们前呼后拥,有抬轿者,有贴身保卫者,有举伞者,跟平民百姓出门截然不同。


晚清时老北京的居民也十分注重礼节,街坊平时见面也要作揖打拱


盛装的李鸿章夫人,身穿朝服,颈戴朝珠。


除了衣着,轿子在礼仪中也象征着地位与身份,不单是一个交通工具。而且轿夫有多寡之分,颜色有绿蓝等别。


告别茶,即主请茶暗示客人该告辞,所以听到“请茶”时,要留意看主人是否有送客之意。

每当官老爷出巡,跟班们前呼后拥,有抬轿者,有贴身保卫者,有举伞者,跟平民百姓出门截然不同。

所有县级以上的衙门都要经过四重门,才能抵达官员居住的那个院落。开在街面上的第一道门称做头门,第二道是仪门,第三个是带有门的大堂,第四个是宅门。再进去就是屏门,紧接着是二堂和被称作“花厅”的客厅。

倘若主人的官衔为道台,拜访者的轿子是不能进入大堂的;若是知府,轿子会停在宅门外面;而有时即使主人的官衔只不过是知县,轿子也不能被抬进屏门。但拜访者的身份有时会打乱所有这些例行的安排。如果客人的身份高贵,或是主人为了表示尊敬,他就会在二堂里等候客人的到来,而不是像通常那样在花厅。

来源:国际在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