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传奇——卡尔蔡司

发表:2012-03-27 1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进入数码时代,很多XD都认为,所谓色彩、锐度、层次等物理元素均可通过后期方式自如调节,即便是焦外也可以“高斯模糊”…… 我也曾经一度这么以为,于是有一段时间在网上恶补后期,以为可以通过后期手段,可以让一颗狗头成功变身牛头。事实上后期确实可以减淡狗头与牛头对于出片的直观影响,但是后来我发现对于同属牛头级别的日头与德头之间,存在无法替代的明显差异!当然我并不是说,日头的成像不如德头,而是说很多手动玩家对于德头所产生的那种“空气感”和“溶解度”十分痴迷,而这种特点是日头所不具备的。为此我专门上网考证,终于得知是由于德头年代久远,那时的制造工艺毕竟不如现代(但是这里必须无条件承认那时的用料远远好过现在!),因而在镜头生产过程中留下了场面距容易弯曲、暗角明显等缺陷,导致镜头的解析力从中心到边缘依次下降(老头在超广角不占优,就是因为边缘分辨率确实不如现在的新头),本来应当是遗憾的一件事,没想到因祸得福,竟然造就了老式德头那强烈的立体感,这样的成像特点,也同样令我欲罢不能。

这里有些老朋友应该知道,数码单反我以前一直用奥林巴斯,因为奥巴机身的法兰距相比其他厂商更短,从而可以转接OM/AI/PK/FD/MD/M42/DKL/QBM/EXA/P6/R/CY等几乎所有卡口的手动镜头头(旁轴镜头除外,但现在已奥巴/松下已开发出了M4/3系统,即便莱卡M头也能照样转接)……但是直到我无意中在奥林巴斯4/3论坛看到一篇有关徕卡的长贴之后,我才如梦方醒,原来我需要的是德头!

90年代中期,我在大学里曾听指导老师马有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86/87/90年度被评为南京市最佳摄影家)讲起过徕卡、蔡司、施耐德这“三驾马车”的传说,给人的感觉仿佛那是来自天籁的神器一般明艳不可方物,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然在那个年代,玩这种贵族镜头,别说学生,就连马老师自己恐怕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荷包了。此后我也一直感觉这种玩意儿与自己无关,直到去年,我淘到了一颗特价徕卡R135/2.8以后,激动的冒雨出去拍片。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很快又收进了传说中的魔头,赵嘉(G2)口中的“七种武器”之一:徕卡R90/2(又名“大头九”),期间还专程赶到杭州,试玩色友的莱卡R35/2.8。

所以,最初让我剧毒发作的并非蔡司,而是徕卡。同样是玩手动头,以前用柯尼卡 57/1.4,200/3.5,50/1.7等拍出的作品,曾经一度令自己很满足,但是和徕卡的一比较之后,发现竟是如此不堪!当时,我几乎是快刀斩乱麻似的,迫不及待的将手里剩余的镜头(包括AF头)纷纷抛售,从那时起,我坚定地以为自己以后的镜头选择非徕卡莫属了……


直到我遇见了蔡司。说起蔡司,无忌上有很多介绍:

Bullcai:蔡司,这个创造了无数传说的光学巨人,在制作了一大批具有极高水准的高端产品的同时,对其低端产品仍然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有蔡司以后,享受超高成像质量不再是富人俱乐部的专利。一支P50/1.7足以让你一窥摄影的精彩世界,仅仅千余元的P45/2足以和价格几倍于它的镜头抗衡!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生产厂商,一分钱一份货本无可厚非,但是蔡司做到了一分钱三分货。一下是本人对蔡司的不负责任的狂想,取名蔡司主义。喜欢的色友不妨进来多看两眼,不喜的朋友尽可以嗤之以鼻,嘟囔一句烧糊了的发烧友。

藏剑:Zeiss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光学产业界的NO.1,圈内一般常用的褒语是 “巨人”、“巨擘”,或曰“宗师”。它是光学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厂家之一,整体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覆盖领域最广,设计能力最强,顶极产品的质量最好,因而其故事、传说也最为庞杂生动,如果铺陈开来,可以写一部光学历史演义了。此非我的能力可及。

我只敢简单地说说玩蔡司镜头怎样入门,尤其是135单反镜头。玩蔡司镜头,首先要理清蔡司镜头的分类。我自己的分类方法是:从画幅或像场分,有大蔡(大画幅)、中蔡(中画幅)、小蔡(135)、小小蔡(半格);从产地分,有德蔡、日蔡、新蔡(新加坡);从品牌分,有阿蔡(Alpa)、哈蔡(Hasselblad)、禄蔡(Rollei)、康蔡(Contax)、徕蔡(Leica)、来蔡(Contarex)、弗蔡(Contaflex)……;从取景方式分有后背、单反、双反、旁轴;从对焦方式分,有自动、手动。要注意的是,这些不同的分类大都有着“交集”,比如Contax 645 AF的镜头,就属于中蔡、日蔡、康蔡、单反、自动;而Rollei 35的镜头,属于小蔡、德蔡或新蔡、禄蔡、旁轴、手动。如果搞不清这些分类中所包含的历史衍变,那么玩蔡司很难玩得明白,可能是“糊涂进,糊涂出”。我们一般影友常接触的蔡司镜头,一般是哈苏、禄来和康太时的。既然这个帖子谈的是135单反镜头,那么就说说Contax 135 SLR镜头。

150 年历史的卡尔蔡司生产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品质透镜。以其独有的色彩还原和成像特点令世界摄影爱好者爱不释手。HandyCam 里装备了变焦镜头 (Vario-Sonnar)(Vario-Tessa)。分辩率及对比性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四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量摄影。同时,透镜 T*(T star)表面涂层,抑制无用反射光,使图像更鲜明。[Vario•Sonnar]达到MTF指标 ※ ,生产中为确保质量,在透镜块上编上序号,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逐一生产出来的。

 一个仅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德国古镇耶拿(Jena),卡尔•蔡司的故乡。当初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古镇上的这位学徒会成为世界光学巨子。因为多年对光学和化学的兴趣,在学徒期满之后,卡尔长期在当地的耶拿大学(粉不错的大学,度假的好地方,可惜计算机专业......)旁听。1846 年,30岁的卡尔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得益于两位大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听说过光学玻璃中大名鼎鼎的“肖特”玻璃吗?开创者就是此老)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

一波三折的经历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灾难降临,德累斯顿(明年一定要去逛逛这个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国染指,作为战争赔偿,苏军拆除了剩下94%的工厂设备。在基辅建立了现在的Kiev( 基辅)照相机制造厂(借着这一丝血脉,俄罗斯镜头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拿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标志很快又出现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联邦德国(西德)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东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正宗,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完美。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系经营。总部仍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Carl Zeiss 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经典的缔造者

蔡司开创了镜头工业中的诸多经典设计。蔡司的创始师保罗•鲁道夫就是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1890年,他设计出第一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镜头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包括徕卡)无不借鉴普兰纳镜头的设计。1902年,他又设计出四片三组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虽然结构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惊世骇俗,明快锐利。其他诸如广角镜头的典范Holgon、大光圈镜头的典范Sonnar(索尼DSC-F828的镜头正是基于Sonnar镜头结构设计的)、专为旁轴相机设计的Bio-gon等等,都是蔡司创造的经典名镜。光学产品只要沾了蔡司镜头的边就有市场,这就是事实。

在蔡司、徕卡的耀眼光环下,罗敦司德(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在外行人眼里变的默默无闻。其实在德意志百年的光学传统工业里曾经出现过大量的优秀品牌,但在蔡司、徕卡的垄断下大多凋零了,但罗敦司德和施奈德靠自己的一流的设计还坚强的存在。如果你看到哪款数码相机使用了罗敦司德和施奈德的镜头,其他的不说,光学性能尽可放心。   

我折腾器材无数,但是对镜头成色并无要求,因为并无收藏的打算,玩腻了就出。正因为如此,就在购入R90/2之后不久,虽然我当时一心只想折腾徕卡,但是无意中被我在蜂鸟上发现了一枚成色不好的蔡司P50/1.4,卖家说镜片有擦痕,而且磕碰过,无法再上滤镜,但是保证无拆无修。于是我一时兴起,随即拿下。到手以后,发现成色居然比我想象中还要寒碜,要是给个不懂行的人看,我怀疑50块他都不要。但是也就是这枚“垃圾”镜头,直至今日还在我手里发挥余热!而且短期内毫无转手打算。原因为何?两个字:成像!直到两个月以后,我经过在网上一番恶补蔡司知识,居然发现这枚蔡头居然还是60编号!要知道,蔡头里面58/60打头编号是公认最优异的材质打造,采用了和康泰时顶级品牌contarex相同的肖特镧系玻璃!

我的第一枚蔡司:“标头之王”——Planar T* 50mm F1.4

在摄影圈中凡不知道卡尔·蔡司(Carl·Zeiss)的基本就会被认定是菜鸟,纵然你拥有如何亮骚的器材或怎样的职业身份也是白搭,而知道卡尔·蔡司却不知晓普拉纳(Planar)的也会被讽为是“棒槌”,因为在相当程度上普拉纳光学结构就是卡尔·蔡司这个光学巨人起家的根本。

从1896年延续至今,Planar结构已经足够悠久了,而Planar T* 50mm f/1.4也已经从一支帝王级的标准镜头演变发展成了一个族群式的标头体系。如今,德国蔡司已通过联合设计及外包代工等形式,为尼康、佳能、索尼、宾得等厂商提供了多种卡口版本的T*级别 50mm f/1.4手动对焦镜头,这些产品在外观样式方面也融入了不少新世代元素。不过,1975至2001年期间发售的老版本Y/C卡口Planar T* 50mm f/1.4,才被多数资深人士认为是血统最纯正的典藏型号之一。

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设计, 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是现在所有标准镜头的鼻祖。而这支Planar 50mm F1.4,是蔡司镜头里水最深的一支,Planar的代表作,被称为“标准镜头的帝王”,超过人的眼睛,“黑中有黑,白中有白”......无数的赞美之辞,但是完好他 需要足够的技量--毕竟是帝王,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驾驭的。说道他水深,应为他的成像虽极为出色,但批次号的不同变化实在太多。正式成品镜头里面就有6个版本,再加上以57*****开头的试做版(光圈叶片有8枚,比现在的MMJ的叶片形状还要好看),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

总的讲,58*****,59*****,60*****这几个批次的镜头中的一部分,(传说镜片都是由德国运到日本的,而且是非环保玻璃,含有大量的过渡金属)在成像上焦内锐利,焦外柔美和新的MM镜相比对背景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对不起在这里用上溶解度这个词)。这种迷人 的“溶解度”对喜欢玩散景的人可是说是无法抗拒 的。 于是就有了买了,卖;卖了,买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从表现上来讲582****到583****之间的镜头表现尤其突出。最近一段时间日本yahoo auction上这个批次的镜头价格持续走高,应该和这个不无关系。但是也有不法之徒老瓶灌新酒,用老的镜身套上新的镜头出售,所以这支镜头是最难玩的。

相反如果不追求最大光圈的表现的话,那么那个批号的镜头都一般无二。另外想玩好这个镜头还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对焦。MF镜头使用起来的感觉自然不如自动标头儿那样方便。但正是因为多了一个必经的介面,--要手动调节对焦或光圈,使人不能像用AF镜头一样抬起手来就按快门。然而这样能使人对镜头的操作有更具体更直接的感知,同时放慢的拍照的节奏使人多一些时间来体会如何拍下片子, 不觉中静静投入。 手持相机看着取景器而轻轻旋动对焦环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这枚知名的标头儿是一件逸品。

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哈苏实验室通过多项测试评出的世界上十九枚最好的镜头中,蔡司50/1.4和蔡司50/1.7均赫然在列!
      注:哈苏实验室评测世界上最好的19只镜头
      徕卡镜头:M系列:50/2,75/1.4,90/2.8;R系列:50/2,90/2.8,100/2.8 Macro
      蔡司(康太时):50/1.7,50/1.4,85/1.4,45/2G
      佳能:EF85/1.2,EF135/2,EF 200/1.8
      宾得:50/1.4,50/2.8Macro,85/1.4
      美能达:AF 50/2.8Macro,AF 100/2.8Macro
      图丽:MF AT-X 90/2.5Macro


虽然此头成色不佳,但毕竟德头的做工放在那里,口径为55mm,体积小巧,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坨,镜身全金属打造,“调焦如丝般顺滑”。要说成像,更是蔡司的神韵毕现!在我手里,先后配合奥林巴斯E330\佳能5D\40D使用,其油润的色彩几乎带着一种夸张的表现,发色竟似油画一般,简直让我目瞪口呆。其他如层次更是一流,焦外十分梦幻,简直如“奶油般化开”;明暗过渡非常好,高反差却无色散,而像场亦十分平坦,至于画质,最大光圈下相对偏软(但比别家亦是好太多了),收到F2时便大有改善,到F2.8则极为锐利。果然是帝王的逸品,平民的价格。要说缺点,主要是近摄时焦外略带二线性,另外紫边比较明显。此头与佳能EF50/1.4相比,简直叫人不敢相信居然是同一价位,甚至佳能更贵。

我的第二枚蔡司:“锐利之王”——Planar T* 50mm F1.7

这颗头最大的优点是锐利,最大的缺点是太锐利了。它几乎是康泰时蔡镜中最廉价的一支(好吧,我承认还有天塞结构的45/2.8饼干),成像的风格和蔡司巅峰“四大神镜”之一——P55mmF1.2有些相似,是蔡司镜中的优等生之一。和他的兄长P50/1.4相比,在色彩方面略微素雅一些。除了在光圈小半档,最短对焦距离略长,以及塑料镜身以外,几乎找不出任何缺点。注意:和P50/1.4相比,它的最大光圈完全就是可用光圈!对焦比P50/1.4容易而被广泛的好评。因此它绝对不是为了填补产品线而生产的“狗头”。对于初学者来讲是最值得推荐的。毕竟“味道”这个东西是很难品位的。想体验真正蔡司T*的魅力,这款P50/1.7应该是最好、最廉价的选择。虽然了解不深的朋友可能觉得这款标头光圈不大,名气也没有50/1.4大,但是他胜在便宜,而且据日本方面的评论,他的风格最接近P55/1.2,而不是50/1.4那只。全世界所有50毫米标头中,解析力排第一名的就是蔡司F1.7,这是哈苏实验室的评测结论。所以它轻松入选哈苏鉴定“世界上最好的十九款镜头”,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我的第三枚蔡司:“全能之王”——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35/2.4

      ——我折腾过的菜头当中,这是唯一的一颗冬菜。

      认识这颗头,到拥有这颗头,我只花了不足一个星期的时间考虑。

      原本是中毒蔡司D35/1.4,无奈成色好点的至今仍在6000开外,看来几年内是无福消受了,没那个决心。

      ——静下心来想一想,D35最让我中毒的是什么?

      1、品牌效应,满足自己的德味情结。
      2、光学素质。
      3、视角!——不错,35mm的视角,被誉为“大师的视角”。看了太多D35的好片,但是好中求好,真正让我感到剧毒无比,一眼难忘的,多半都是全幅数码或胶片拍摄的人文作品(或风光小景)。

      ——既然主要是为了35mm视角,又何须咬牙上D35?于是开始考虑其他镜头资源。

      毕竟是玩手动头,所以光圈太小就没意思了,否则自动的变焦狗头多得是。考虑到35mm的焦段已属小广角,所以决定挑选最大光圈大于2.8的镜头。

      这样,初步定下几个候选目标,并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
      1、OM35/2。简评:ZUIKO系F2系列,光学素质不俗,但是据称此头在F2系中属于倒数几名,以自己的水平,恐怕控制的不好。
      2、SMC太苦马35/2。简评:做工优异,太苦马镜头对暖黄的表现非常迷人,成像有德镜特点,但是网上评价似乎不多,性价比不好确定。
      3、美能达35/1.8。简评:公认小牛头,但是MD接环需加矫正镜片,对成像多少有影响。
      4、其他:剩下的多半都是高价头了。最便宜的是NIKON AIS35/2,对N家没感觉;施耐德35/1.9?——有钱也不一定找得到;禄来35/1.4?——和D35一个价;福伦达35/1.2?——别做梦了……

      本来基本上是打算先搞个OM35/2来体验一下“大师的视角”,然而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帖子,是描述CZJ flektogon MC 35/2.4的。原本一直对东蔡没太多好感,觉得有山寨味,但是此镜的表现令我眼前一亮,专题搜索了一遍,竟然发现好评如潮啊!刚好淘宝上有一颗在出手,价格也合理,于是便拿下了。此头给人的最深印象就是立体感一流,或者说空间感一流,甚至可以说是“空气感”一流。这种感觉,即使是在无忌上的徕蔡专帖中也不多见。在我每天必上4/3论坛,给我留下类似的“空气感”印象最深的,要属面粉王大虾曾经发过的一个帖子,是关于“蔡司中的皇冠”——Contarex!链接:http://www.four-thirds.cn/forum /viewthread.php?tid=97328&highlight=%2B%C3%E6%B7%DB%CD%F5。请注意首页其中几张女孩的样片,虽为随性之作,也无需后期动作,但是顶级魔头的表现一览无遗。

      此头的成就,当然无法与Contarex相比,但是两者的价格相差就不止几倍了。

      说说我个人对它的不满之处吧:
      1、外观过于古典,口径仅为49mm,以致于前小后大,呈圆锥形。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小巧,很多名头也确是如此,不过这一点因人而异。对于我这样手掌巨大的人来说,无论是机身还是镜头,都是越亮骚越好。5D的手把我都嫌小,至于镜头嘛,怎么地也得是67mm起步的,比如说D35/1.4。
      2、东蔡做工的确不及西蔡。我收的这枚镜头尽管镜身并无明显露白,但是上面的部分字迹却开始给人以斑驳不清的感觉。虽然并不严重,而且我相信就算是全新头也许字迹也好不了多少。卖家之前说有九成新,而我看了以后觉得最多88新,本想理论,想想还是算了。这么多年老头了,要求不可过高。
      3、此镜上滤镜恐怕有点不易。主要是前镜片边缘有一圈环形突起,几乎与滤镜口持平,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个小遗憾。
      4、变焦手感颇为生涩。前面说过了,做工问题。
      5、此头在全幅上成像有暗角,当然比起我以前玩过的vivitar19/3.8那种恐怖暗角来是差远了。很多人排斥暗角,所以姑且称其是缺点吧,但是我却是一个狂热的暗角爱好者,所以我出的片子八成都有暗角(超广风光片例外)。
      6、最大的缺陷,边缘成像质量下降明显。也许在4/3或APS上感觉不明显,但是在全幅上,还是可以觉察的到的。这个缺点虽然遗憾,但是考虑到广角头多少都有类似的问题。蔡司D35/2.8是个特例,但是一代铭镜D25/2.8也同样无法摆脱这样的无奈,边缘照样一塌糊涂。只能在构图时自己注意把握了。

      可是,云集众多“缺点”于一身的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35/2.4,在我看来却已达到东蔡之巅峰……无论是近拍还是远摄,锐度极佳,层次丰富,尤其是焦外,堪称完美!

      废话不说了,此头早已被我再度出手,现翻出几幅老片奉上,权当是留个念想。

      时至今日,我都未能完全接受这颗头过于古典的外型,虽然它有着少见且迷人的紫色镀膜。


我的第四枚蔡司:又见 PLANAR 50/1.4!

原本是嫌自己的第一枚P50成色太差,外拍时有点拿不出手,于是索性又收了一颗。这颗还是AEJ版本,59号段,距传说中最神秘的58号段仅一步之遥。可是没想到新手的这颗成色又太好了,实在舍不得用来干活,思量再三还是又卖了。纯折腾了一把。

我的第五枚蔡司:色彩之王——DISTAGON T* 25/2.8

      ——“色彩之王”不是我封的,这是全球菜粉用中英文给它起的绰号。


      CARL ZEISS Distagon T*25/2.8这只头的名声很响,赞誉很多。俺手头这支是58编号德国AEG版,一般认为德版早期使用非环保玻璃,比日产MMJ或AEJ更润。试用过 D25后。我被其“高贵”的色彩所折服,虽然此头在某些评论者口中锐度不佳,但它在拥有艳丽而不俗的色彩同时,其畸变控制极为优秀,对于这个档次的头,讨论分辨率好像已经意义不大。

      在介绍这支Distagon T* 2.8/25之前,我们先从它的名字Distagon开始说起。Distagon 这个词来源于Distanz(距离),和Gonio(角度),由Erhard Glatzel博士设计,是专门用于单反相机的广角镜头光学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反望远或者叫逆焦,我们知道在旁轴测距相机上广角镜头光学设计中有着非常棒的Biogon结构,但在单反上就没法用这个结构了,原因是Biogon镜头后组镜片离焦平面太近,而单反这个地方 是有个反光镜的,而且对于任何的对称式设计的镜头而言,它对焦在无穷远的时候的光学中心位置基本都在前后镜组之间,也就是说任何对称设计的35MM镜头最 后一片镜片和焦平面的距离都远小于35MM,那反光镜的活动空间就没有了,要想让镜头后组和焦平面之间空出一个反光镜活动的位置,也就是一个法兰焦距的长度,就必须使用特殊的光学设计将整个镜头的光学中心后移,甚至可以后移到最后一片镜片的后面的空气中。和无与伦比的Biogon相比,Distagon在像质上并不差,但付出了结构更复杂,体积也更大,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都更高的代价,因此高质量的Distagon结构镜头一般都价格不菲。

      有人问赤诚耕一(器材评论家,有著作《在日本实现莱卡梦》),最值得推荐的蔡头时,他给出了25/2.8,35/1.4,85/1.4的答案。一般认为 Distagon 25mm F2.8在光圈全开的时候不是很锐,单单以色彩取胜。可是实际上这支头的中心部在光圈全开是解像度就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可是离开中心以后解像度迅速下降。用好的话,相片特别有立体感。这也是这支头被称为“玄人好きなレンズ”的原因之一。翻译过来的话就是说:摄影老手喜欢的镜头.充分利用D25mm中间锐利,边缘柔和的特性,可以创造出主体突出富于立体感的作品。Distagon 25mm在拍摄黑白片的时候,和planar一样黑中有黑,白中有白,动态范围非常宽广,层次极为丰富。

      D25mm 的立体感随着光圈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只头,很适合人文题材拍摄。光圈全开时中间的解像力达220pl/m以上,周边渐次下降,容易打造立体感、空气感极强的人文作品。25mm视角80度比较特殊,而D25的色彩略带琥珀色,拍人文片的话,会略带一些“乡愁”味道。而且D25的色彩比较向暗部靠拢,因此显得色彩比较厚重,即使是在暗部也能非常逼真的展现光影,因此有暗影之神的传说。当然,D25总体来讲全开光圈的时候给人柔柔的感觉,但是在收到F5.6以后就会表现的非常鲜锐。尤其是到F8以后,拍大场景的风光也是可圈可点。

      实事求是,这颗头其实缺点确实也不少,首先是锐度实在不敢恭维,其次边缘画质是“急剧”下降(尤其在全副上),焦外更是谈不上奶油,至于被大多数人所称道的色彩,我感觉实在浓艳的夸张了些,以致于后期不但不需要加饱和,甚至要减淡颜色。

 

我的第六枚蔡司:边缘之王——DISTAGON T* 35/2.8


      前面说了,D25的边缘成像饱受诟病,为了得到更出色的边缘画质,于是我入了CARL ZEISS Distagon 35/2.8。此头色彩略逊D25,但是最大光圈、最高分辨率、焦外均胜出,至于边缘成像更是远胜D25。因此是我个人认为Distagon系列里面性价比仅次于 PLANAR 50/1.7的镜头,目前蜂鸟上1400-1700就可以拥有。当然,如果没有F1.4那个怪物,35/2.8的价格估计也要被JS抬高了。

      引用MOOD的评论
      35/2.8 绝对是只难忘的镜头,现在大家可能不屑于它的口径和焦距段,可在60,70年代生产一只优秀的广角头很难,大的光角一般都在旁轴的相机上实现,但由于结构的差别,固然畸变良好,可暗角都很严重,在单反上35/2.8几乎是绝对的广角,关于35/2.8 有没有德制的问题,很简单Contax的没有,但Rollei SL 35系列有,这完全是一型两款,一个是T*,一个HFT(不过早期不是)。这是一只优秀廉价的CZ头,最高分辨率和50/1.4一样是最高水平,在ASAHI测试中就是著名的”224线对/毫米”,这是个难以逾越的数值,畸变,边角失光,各光圈的焦点漂移都很优秀,ASAHI的实际测试的MTF值甚至比CZ的还要好一点。

      实测:

      焦距的实测值是35.5毫米,光圈非常准确F2.80,球面收差从图来看(后补)中间鼓起的部分(最大球差)仅仅0.06毫米,镜头周边稍稍有点过补正,从全体看来球差非常的小,所以在F5.6的时候,焦点的偏移量仅为0.03毫米,非点收差方面,从放射和同心两部分来看,作为广角镜头是少见的好值,两像面的平均弯曲极小,可以想象会有高的摄影解像力。畸变在半画角22.5度时-1.0,31度时-2.0,相当良好的数值。它的结构也很有意思,6片6组,没有胶合镜片,12个空气面,但眩光很小,前组玻璃不大,但比较突出。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单纯从实拍和德味上来说,这是CZ的经典表现,色彩浓郁厚实,但不浑浊,层次丰富凝重又不乏活泼,兼之*****的锐利,的确很好,目前的价位在CZ中倒数第四。唯一缺点最近对焦距离远了点(0.4M),但考虑到这头多用与快拍,应该不是问题。

      引用无忌蔡司大虾167的评价:
      总评: 非常喜欢的镜头,价格不高,做工很好,小巧轻便,成像锐利,畸变很小,色彩浓厚,解析力很好,性价比很高。

      D35/2.8的镜头素质和备受好评的T3 的Sonnar 35不相上下,暗角控制更好些,清晰度好于我用过的T2镜头的素质。
      优点: 很多:
      1.35mm的视角很常用
      2.镜头小巧容易携带
      3.D35/2.8素质一流,全开光圈已经非常优秀了,解像力高,畸变很小,色彩和层次表现是一贯的蔡司风格
      4.逆光表现优秀
      5.镜头锐利,禁得起放大
      6.做工很好,全金属镜头很耐用
      缺点: 1.光圈略小,F2.8的光圈再35mm上上很平庸,如果是F2就爽了!
      2.有大哥35/1.4压着。不过我很少用D35/1.4,因为太大太重
      3.最近对焦距离0.4m,和D35/1.4的最近对焦距离0.3m相比太遗憾了

      ——正如167最后一条所说的那样,此头的最近对焦距离的确太远了些,以至于无法完成较明显的虚化,部分特点题材的拍摄可能会受到限制。另外,此头在5D上虽不打板,但光圈拨杆会划反光镜箱,导致无法收缩光圈,除非磨护叉或剜反光镜基座。

      可是,对于一枚廉价菜头来说,它的表现已经足够优秀了,所以怎么还好意思多说什么呢……

来源: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