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媒体关注延迟退休一事

发表:2012-06-15 19: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单挑”全国媒体,不仅是那些需要维护地方利益的宣传官员们必须要做,对《北京日报》这样的“左派”媒体来说,也是打击西方意识形态及其中国追随者的重要工作。在“七日谈”按例出版的这个星期五,这份首都市委机关报再度高举《中国有信心走自己的人权发展之路》和《中国的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的旗帜,并且,说上一句“理直气壮发现‘最美’歌颂‘最美’”。

“有人担心过头了,别让‘最美’变了味。然而,无论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赞美,还是各级部门的表彰与奖励,冲的都不仅是周冲这个人,更是他的行为所体现出的高尚品德。就社会而言,褒奖与弘扬善行美德,营造崇尚厚德、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风尚,下多大气力也不为过”——这句话,应该是说给团中央机关报听的。不过,评论员曹林也没顾上这个,他今天的任务则是与党中央机关报昨日之论商榷,《批判“极端主义”,也要反思现实土壤》:“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触及体制核心的关键改革,来消除滋生极端主义思潮的土壤。”

北京市委机关报——团中央机关报——中共中央机关报,这些看上去都拥有浓重官办色彩的党报,却能够环环相扣公开论争。其实,在互联网媒体“鲶鱼作用”的刺激下,新闻管制者和具体从业者的倾向如今均已多元化,力量对冲使得中国媒体能够为更多意见冲突各自提供麦克风——当然,要排除那些超级禁忌的领域。

只不过,网络论战使得很多人还是更习惯于“贴标签”,所以,他们要惊叹于《北京日报》所辖《北京晚报》前天那个大标题,《人还在,钱没了。延迟退休,你是愿意呢,还是愿意呢?》

于是,这组直指“社会公平”的报道,在今天得到了致敬与效仿。《扬子晚报》引用“明年养老金缺口达18.3万亿”的预测,自问一句“人还在,钱没了,我们会这样吗”;《广州日报》发表作者评论,叹息“最大的悲剧是‘人还在钱没了’”。

事实上,对中国政府意欲延迟退休年龄的民间抗争,在过去一周里从未在舆论场中退散。比起“国进民退”或者“宽松货币政策”这样的财经话题,还是“能不能拿到养老金”更贴近那些“草根屌丝”的民生,愿意站在“平民百姓”立场的市场化媒体向研究者提供大量版面,批评政府此举有违政治伦理、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底层民众不公,更斥公务员群体从中不当得利。

昨日即有大河报发表《养老金缺口不是劳动者的错》,质问“机关公务员及很多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前不用缴纳一分钱的养老金,退休后拿到的反而比企业退休人员高得多。如果他们也必须缴费,如果他们也只拿和企业退休职工一样多的退休金,养老金的亏空还会那么大吗?”而后更宣布,“一群自己根本不用缴费的人,反过来决定那些缴费的人要延迟几年才能拿到养老金,只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无异于慷民众之慨,这是说不过去的。”

至于那些很容易就能观察到网络不满声的门户网站,就更加鲜明地表达立场了。早在上周五刚刚获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试探后,搜狐就已设计出养老金亏空图解,结语强调的是“一年的三公消费大概是9000亿,如果用这笔钱来填社保个人账户空账,只需要2年”;网易更制作专题解释“我们为什么对延迟退休说不”:“与‘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还没富裕起来的中国已快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辛苦半辈子的工薪族对养老金需求更为迫切,也对公平问题更加敏感。在与之相关的社保、劳动关系尚未理顺前,冒然延迟退休很可能是压倒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新华每日电讯》正在劝诫“摸清养老金‘家底’,别让数字乱飞”,但《成都商报》今天已允许作者推测那个18.3万亿的养老金缺口数据是专家学者们在为延迟退休年龄的官方政策提供“证明”:“以这种数据来反证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只会激起民众更大的反对”;《新京报》干脆提出“查账”,根据今天这篇见报社评的观点,“养老金政策调整当然可以,但对民众来说,不管政策如何调整,有利还是无利,养老金的账本首先应该让人看明白”;《重庆晨报》则是警告公权力“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别动不动打延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主意”,文章强调,“如果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只是借新钱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不能保障劳动者养老,那么就应该进行及时修改完善。”

一些民间人士试图在这个僵持时刻给出具体修改方案。《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昨向国企待遇宣战,指控延迟退休建议“有遮蔽真命题和舍本逐末之嫌”,强调“延迟退休是经济粗放发展模式在社保体系的写真,不会根本上缓解社保支出性贫困压力”,“与期当前与其在延迟退休上大做文章,不如下决心补足国企对社保的历史欠库,并有效推动市场化制度变革,为私人部门提供低交易成本之环境,同时矫枉失范的社保体系,政府基于城镇居民社保和农保等构建公共型的社会保障计划,以满足全民的基本生活诉求。”

今日《南方都市报》上,编辑们除了转摘这篇《与其延迟养老,不如补足国企历史欠库》,更允许唐钧苦口婆心,劝告中国决策者“没必要为了200亿得罪2亿人”,“这笔账怎么算也是亏本生意———影响安定团结啊!”根据这位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的分析,参保农民工的“转移接续”问题更加紧迫,如果这2亿多人退休时因为缴费年限不够,领不到养老金,“又会发生什么呢!”

该报另一位专栏作者傅蔚冈,亦曾在昨天形容“绝大多数中国人在退休8年后就去世”的可能性“太过残忍”、“步伐也太大了,超出了民众的普遍预期和承受能力”,这位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提出的办法是,“减少统筹比例,提高个人账户所占的比例——至少应该和统筹账户对半。在统筹部分的投资效率乏善可陈时,过高的统筹规模是对当下人的剥削。同时,个人账户的投资应当更加透明,同时,要允许个人参与对其账户的管理。”

比起个人比例,那个托名“胡释之”的凤凰网答问系列,就更进一步了。虽然也将推迟退休年龄比作政府“单方面毁约”、“一种赖账的考虑”,但他更劝告各位,“个人养老才是最公平的”:“寄托于国家养老,更多就是觉得政府会有个转移收入的过程,因为它带有强制性,它可能会有劫富济贫的效果。通过国家强制养老,我可能能从别人的收入里攫取到一些。会有这样一种“邪恶”的考虑。虽然这其实是一种妄想。”

对人社部官员来说,可能还是《环球时报》更加能够体贴现实困境。这份报纸在周二发表《延迟退休,一个捂不住的现实难题》,承认“最近几天针对这一设想的网络投票结果都是否定性的”,“反对者据分析主要是两大人群,一种是希望早些拿到退休金、自行安排以后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二是担心晚退休者挤占优质工作岗位、从而影响自己前途的年轻人。应当说,他们的愿望和担心都有道理。”

不过,根据胡锡进总编的分析,“这个现实问题是中国上下必须直面的,人保部现在就把它提出来,供全社会充分讨论,承受各种愤怒情绪,我们认为,这样做比捂着问题,用寅吃卯粮、透支子孙的竞争力来讨好公众,是一种更负责任的表现。”文章就此寄语中国人,不要以“欧美最好的福利标准”作为自身参照坐标,“一定要扎根经济发展的现实”:“希望中国弹性延迟退休的计划能够设计得更缜密,也能最终推行得更顺利些,而不像欧洲国家那样伴随大量非理性抗争。中国的体制应有助于公众对国家实际情况的了解,扩大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共识。对一旦推行这一制度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国家也应更有能力予以化解。”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日头条,人社部再次强调“延迟退休暂无时间表,最快下半年启动调研”。除了引述学者们“尽早决策,小步渐进,逐步到位”的谋略外,记者亦提及那份已有176万参与者的人民网调查,针对“94.5%的人对延迟退休政策表示反对”的数据,官员们的态度是:“网络调查具有一定片面性,上网的人多数比较年轻,某种意义上老人占位子,年轻人压力会很大,网上很难展现出全景的结果,需要对不同行业、单位、层级的人进行调查。”

看完报导网友局内人“也不是什么民主国家,讲那么多有什么屁用,不就你党中央说了筭。就拿那个计划生育这种丧尽天良的事都干了30来年了!还有什么共产党干不出来的事。”

 

原标题:媒体札记:人还在,钱没了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