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学怎么了?(三)

作者:若隐 发表:2012-11-09 22: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人说中国大学失去了尊严,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大学。但我们似乎能看到,中国的大学就像是一座颓圮的象牙塔,昏黄如老烟民牙齿,破败如上世纪危楼,面临坍圮的边缘。我们的大学究竟怎么了?
                                         ——导语

大学精神怎么了

学者姚国华说:中国20世纪所有的悲哀,都在于平常时期几乎没有真正的大学,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的地方,只有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 也有人说: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舞厅,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自己的理念。或许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究竟什么是大学精神?
有学者归纳:中国大学精神的源头是以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士志于道”、“明道济世”为根本,吸纳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大学理念在内的人类多种文化的 共同体。也有人说大学精神的内核是一种不媚俗的精神,既是潜心向学的纯粹的学术精神,又是引领社会,敢于不随波逐流的正确的批判精神。不管人们对其内容有 怎样延伸的理解,大学精神的精髓依旧在于其生命力的旺盛以及对后世留下的深远影响。大学精神,应该是帮助万千学子塑造灵魂的模具。那么在现今大学几乎普遍 缺失文化根基的境况下,对于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应该具备的历史感几乎无从说起,能学会沿用西方大学的制度,却不能取其长而补己之短,当下的大学变成四不像。 新建的教学楼替代了历史遗迹,大学城星云棋布,却千篇一律,或许大学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量产的教学机构,而学生也不需要什么文化认同感了,历史留给他们的或 许仅仅剩下了时代的符号和泡沫。文化积淀被渐渐忽视,一些不痛不痒的排名和评比却占据了大学精神的主旨,比起疯狂的无聊竞争,不如多投入教育经费。每个高 校几乎都有校训,但有多少学校拥有独特的文化积淀?有多少学校秉承着独特的精神?有人说北大的学生热情、外向,清华的学子严谨、低调。一个学校独特的文化 底蕴和精神内涵能够影响到身在其中的学子们,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关键在于,有多少学校在岁月的浪潮中依旧传承着自己的精神呢?

这里还有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那便是高校扩招、大学合并。这样做,人数的确是上来了,办学实力却依旧徘徊在原地,面临高校的沼泽化,不知道我们可否还 能以这种可耻的繁荣为荣?大学合并的同时,也是圈地、改名的时候,戴着“学院”土帽的高校,谁不想摘掉这个难看的帽子?另外,若是有幸蹭上个名牌大学,挂 个名也是好的啊。而稍微有点名气的大学,为了做大做强,配的上“世界一流”学校的档次,就拼命拉拢周边院校,多几个院士、学科也是好的啊。各取所需,何乐 而不为?于是就出现了“大学”泛滥的场面,乍一看,分不出好坏,高校再大幅扩招,也就有了“全国最名不副实的十所大学”的排行榜。一些大学的组合取得了适 得其反的效果,杭州大学合并进浙江大学之后,双方都没有因此而受益,有教师说,因此而走掉的一大批极好的学者令他感到万分惋惜。况且,大学之间的合并也埋 没了许多大学本身独有的文化和价值,事实上是和大学精神有悖的。想想看,本来各自独树一帜的几本杂志,硬要给他们来个“大合订”,能不畸形吗?

也许谈到大学的精神,每个人都会想到一个教学改革的先驱人物——蔡元培,那个时代本就摇摇欲坠的北大,经由蔡元培一手改革,焕发出全新的光芒,当 然,那个时候的大学,运行机制是完全操控在校长手里的,纵观现在“正规化”的大学,却并不比过去“人治”来得要好。对于当前中国大地上日益贫瘠的大学精神 来说,蔡元培以及那个时候的北大已经一去不复返,他所提出的“教授治校,民主管理”让现在既存的被容纳进体制内的大学望尘莫及。因为大学的自治和民主若是 被剥夺,其承载的独特文化和精神便不可能得到应有的传承,也就会失去各自独具的品格和办学宗旨。

被容纳进政治权利体系内的大学,完全丧失了独立自治的能力。现在的大学意义更多的来说像是一个行政部门,教授和校长的身份无非就是一介官员,即便有 渴望获得改革权力的个人,即便有再高的权威和学术上的造诣,倘若没有被体系所承认,没有被封个一官半职,权力便无从谈起,但即便是有权力而想改变现状的, 也只能无奈被收纳进体系内,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地方,个人的力量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何况,校长的身份更多的具备了行政上的意义,为什么被任命?过程 有没有公开化?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陈寅恪定义的大学精神第一要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笔者难以想象在当下大学这一精神贫瘠的窑窟中,究竟能开放多 少有思想的花朵,能够解放多少年轻人的思想禁锢,学校究竟能否承担起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的作用?大学变得和高中教学无异,这无疑是一种悲哀。有网友开玩笑 说:自从十二年前我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堂,从此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呵,有人说大学是自由的天堂,有人说大学是思想的圣殿,但越来越多的荒诞“改革”告 诉我们,大学正变得越来越不像大学,与二十世纪上叶北大的辉煌形象已不可同日而语。说白了,中国的小学到大学的一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完整洗脑、驯化的 过程。大学精神,兴许已经由思想解放的翅膀堕落成了精神禁锢的裹脚布。

后记:未来的大学应该怎么走?或许我们的时代已经没有了蔡元培,也很难产生梁漱溟“们”,但不能停留在无休止的仰望和追忆中而无视掉先辈们留给我们 的启示,需要明白:大学的彻底改革,必定要以真正的自治作为前提,辅以精神文化的传承,彻底肃清与陈腐行政体系的关联,才可能会见到希望的曙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