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人历时十余年收集的抗战图集

发表:2013-01-12 14: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抗战胜利60年来,有关抗战主题的画册出版了不少,但其中所使用的照片大同小异,这些照片大多是抗战胜利后作为南京战犯法庭的呈堂证物从中日各地收集而来的。这些照片虽然具有极高的价值,但随着不断翻拍,它们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有鉴于此,秦风,一位来自台湾的文史工作者,从1988年开始发下誓愿,要尽其所能在世界各地收集抗战照片,建立一个画质优良、包含各个层次的完整的抗战图档。10年来,他在日本的古书店里寻找有价值的图片,从台湾文物市场里发现前国民党军政要员的私人藏品中的抗战文物。至今,他已经收集了几十万张照片,他表示,“这不仅是我们民族珍贵完整的记忆,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反驳日本右翼时,都能使用的武器。

现摘录书中章节精选图和部分插图如下:


火种


人心


出征


沦陷


战斗


流离


出卖


暴行


凌辱


谎言


轰炸


后援


同盟


胜利


正义


宽容


战火下的儿童

追悼“一·二八”阵亡将士1932年5月,“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在苏州举行,图为女学生在竹竿上挂起各界人士送来的挽联。这场战役自1月28日进行到3月3日,牺牲4千余人,负伤近万人、英勇作战的十九路军则成为中国人民抗战救亡的象征。

驶向中华门的日军坦克1937年12月12日,日军坦克冲破南京中华门防线,城墙上中国军队所书“誓复国仇”的标语仍清晰可见。铁甲坦克与砖土城墙对峙,极具象征意义。此照片通常被视为南京大屠杀的前奏。

巷战1939年秋,中国军队展开长沙会战,图为中国军人在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巷战。抗战八年,“一寸河山一寸血”的背后,是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灵。

重返卢沟桥1945年10月,中国军队于“七七事变”8年后重回卢沟桥。身后石碑上斑驳的“卢沟晓月”4个大字见证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与荣耀。

来源:中华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