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寻觅什么?(组图)

——声声慢•寻寻觅觅再解

作者:于海心 发表:2013-07-28 1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7月28日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字易安。是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出生在一个诗礼贵族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当时的文学家,曾师从于苏轼。王拱宸,以忠厚和才学被皇上点为状元,他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是李清照的母亲。得天独厚的遗传与家庭的熏陶,造就了才调绝伦的李清照。十岁出头的年纪时,李清照已经才名远播。此时的她,过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贵族少女生活。

及至及笈,嫁与赵明诚为妻。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政敌,但是李清照素有才名,赵明诚也以好学、忠厚而闻名于仕宦人家,因此两家弃宿见而结亲。赵李婚后过着校书赏画,指述典故,斗诗拼比才情的富足的精神生活。二人节衣缩食收藏金石书画,收藏品蔚为大观,可以盈屋充栋。琴瑟合鸣的日子中,偶有离别,李清照描摹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少妇情怀。

但是世事无常,转眼间金军的马蹄惊破了琴棋书画的风雅生活。靖康之变,宋室南迁,赋闲十年的赵明诚被启用。赵明诚赴任后,三个月的时间,病入膏肓,西去。“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的夫君成为李清照心头永远的追忆和伤痛。

夫妇二人一生的金石书画的收藏,或毁于战乱,或上献朝廷,或被偷盗,所剩无几。

李清照的这首词,写在战乱、国破、离丧、南渡之后。

李清照善以触手成春之笔,以极平易的口语道出的极雅致的情怀,仿佛于天地之间长袖广舒,随兴而舞,却又步步踏韵,自然之至,工整之至。李清照的词,流传下来的篇篇是精品。而这一首,又是李清照的词中的神品。

这首词的韵律之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历来的评论家对这首词无不尽赞美之词。

李清照与赵明诚没有子女,南渡后的李清照,孑然一身,想到夫婿墓前可以合抱的树木,是否会悲叹“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

二人毕生收藏的金石书画,即使没有战乱,也会有人事代谢,总有一天会散去,流入别家,恰如当初它们流入二人的手中。

这首词的韵律之美,乐章之美在这里无需多说。诗人在这首词里到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多少年来却始终是个迷。诗人到底在寻觅什么?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佛家的瞬息万变。这首词,已经超出了审美意义,上升到哲学意义上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追寻。谁是谁的最终归宿?人的最终归宿在哪里?通向归宿的路又在何方?

在历经战乱流离之苦后,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与当初养尊处优的贵族眼光已迥然不同。繁华易逝,人生无常,人,最终,要去往哪里?

李清照以她惊人的才华为中国的文学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男中有李后主,女中有李易安,在中国文学史上尽显风流。

就是在专制、集权国家的教科书中,独裁政党也不得不承认,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宗教情怀。而人思想的追求,是用什么暴力手段都不能抹去的。

佛家还说,人生有轮回,这些曾经创造了中华文化的人物如今在哪里呢?他们是否找到了生生世世追求的灵魂归宿?

来源: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