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暖心的人生哲理(图)

发表:2015-04-14 00: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苏东坡之所以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魅力,是源自于他一生相当的坎坷不幸。(图片来源:Pixabay)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中曾言“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苏东坡之所以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魅力,是源自于他一生相当的坎坷不幸。然而,却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他灵魂的欢欣与心智的乐趣。

林语堂认为:“他的思想有印度风味,脾气却完全是中国人。由佛家绝灭生命的信仰,儒家生活的哲学和道家简化生命的信念,他心灵和感觉的坩埚融出了一种新的合金。”

苏东坡的内在境界

苏轼以佛家精神超脱,以道家精神养气,以儒家精神担纲,在顺境及逆境的更迭、在入世与出世的互换、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在佛道儒的碰撞中,苏东坡得到融会、整合与统一,进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

苏轼受到儒道释的影响,使得他的人生观呈现出两种面貌﹕儒士与隐士。苏轼在被贬谪至黄州之前,他凭借儒士心态欲积极有为于世间,希冀建构不朽的功勋,留万世芳名,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入世的旷达心境。但是,他在被贬谪于黄州后,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的打击与朝廷政敌的迫害,使得他儒士心态严重受到挫败,退隐以求超脱旷达的隐士心态则成为他主要的精神支柱。随后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心灵净化,即是一种超越、旷达的内在心态。

苏轼的这种旷达心态,则充分展现在《赤壁赋》一文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坎坷的官途

苏轼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仕途坎坷。他则历经了孤寂、淡泊、旷达的心路历程,并以旷达为主旋律,令心灵内在得以净化,最终了悟人生的真谛。他深刻的思索人世,并将现世的进退、纷争观看得极为透彻。他虽然屡次遭到贬官,却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令他更深入佛禅,形成“外儒内道”的情形。苏轼的人生经历,让他感觉到人生如梦,从中更体会了人间的美好与温馨。他在临终前,竟悟出“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的境界。

苏轼一生受到奸臣的排挤与陷害,虽然屡次经受生死磨难,让喜爱他的人为之叹惜落泪,让憎恨他的人为之雀跃欢呼,苏东坡都依然故我,始终保持潇洒、乐观的行走于天地之间。亦如他在《临江仙》所作:“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自此可看出,灾难舛途并没有令苏轼对生命的感悟有所愚钝,也不曾因为艰难困苦而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反之,他在历经种种之后,更懂得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

责任编辑:予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