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4端午 那年槐花正香(上)(图)

作者:贾小凡 发表:2025-05-26 0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特大

胡同
老北京的槐花胡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前言

在北京的老胡同里,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挂艾草的习俗,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扔灾”。每年黄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胡同深处的老街坊们会在院落中支起一口铜制火盆,举行“扔灾”仪式,将一年积攒的不顺、灾祸和“五毒饼”、红绒花一起扔进火中。希望能化解心结,迎接新的平安。传统端午中,香囊扮演着特殊角色。北京的香囊往往绣着“五毒”图样——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象征着以毒攻毒的民间智慧。香囊里装着艾叶、雄黄、朱砂等,通常是佩戴在身上或挂在门上,用以驱邪避灾,用完扔掉。在老北京,负责缝制香囊的通常是胡同中手艺最好的妇女,她们用一针一线,将祝福与辟邪的心意缝进每一个香囊。那些细密的针脚,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无声的线脚间,藏着胡同人家最朴素的期盼与守望。

然而,在特殊的年分里,香囊却有了不同的用途。当危险笼罩,秘密需要守护时,香囊成了无声的信使,火盆则成了最安全的守密人。平日里精心缝制的香囊,竟在那个不寻常的端午节被投入火中——这打破常规的做法,为的是保护一个秘密,让所有证据都化为灰烬,只留下无声的默契与担当。

这个故事,就是从那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的广场、从槐花胡同那看似平静的端午时节开始,缓缓展开一幅关于香囊、秘密与救赎的传奇画卷。那是1989年的夏初,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时刻。

第一章 广场历险

1989年6月3日夜,北京,天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浓墨似的积雨云压在头顶,整座城市感觉就像一口正在沸腾的大锅。槐花胡同的片警刘小军,站在东交民巷口,一手插兜,眯眼看着天角那块阴得发黑的云,心底涌上一丝不祥的预感:“今儿个,好像要出事。”小军33岁,个儿不算高,但身板儿很结实,一头的利落短发,两道眉毛浓黑,眼光很活,脸上挂着笑。胡同里人都说:“这小子,嘴贫得要死,可心眼儿实。”他的父亲,原是公安厅里颇有头脸的人物,文革里遭了难,双亲也已过世多年。小军倒也硬气,不走父亲的老关系,就踏踏实实在基层做片儿警。要说他心里头真正敬服的人,唯有胡同里德高望重的三叔。而他心里头最牵挂的,是三叔的养女,她素来不言不语,却是小军内心最放不下的人。

从春天起,天安门那边就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氛。小军每天骑车巡逻,看着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一天比一天热闹。“大学生罢课,都上街了。”听胡同里街坊们也这样低声议论。渐渐地,广场上的学生越聚越多,从游行、请愿到公开演讲,白衬衫在阳光下晃得耀眼,像是要刺穿北京城沉闷的灰色。局子里每天都开会:“严防死守,务必管控。”领导传达说学生“闹事”、“别有用心”,小军听了想不通,他下班换上便服,忍不住溜到广场边上,蹲在金水桥下看那些年轻人。学生瘦削不堪,脸上晒得通红,可他们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他们喊的口号简单又直白:“反腐败!要自由!要新闻监督!”这些话,有错吗?那些日子,小军经常自问:“这个世道,为什么说真话这么难?”他没上过大学,不太能论辩国家大事,但看着学生们的样子,他脑子里总是想起胡同里的童年。胡同里的北京人,穷,可穷得有尊严,穷也能讲个理儿。小时候干了坏事,三叔骂完他,也会盛一碗卤煮给他垫垫肚子;当年凤霞投了河,剩下女儿风琴,胡同里哪家不伸把手帮衬?可这些学生呢?他们在正午的大太阳底下,肚子里没吃的,心里却搁着天大的冤屈。连个能说理儿的地方都没有。小军发现自己越来越同情学生。5月13日以后,学生开始绝食。那天,小军偷偷溜进广场,看到一个年轻人倒在同伴怀里,苍白的脸上挂着汗珠,嘴唇干裂,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开进广场。“你们一定要扛下去?为什么?”小军忍不住问一旁的学生。那学生眼神坦荡地回答,“我们只是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那晚回到家,小军盯着挂在墙上的警服,过了很久很久,他感觉心口有点儿痛。

5月底,局势急转直下,老百姓中间也传说军队要进城,大批民众自发去截堵军车。6月3日当天晚上6点半,央视反复播放紧急通告:“全体市民要提高警惕,从现在起请你们不要到街上去!不要到天安门广场去!”晚上下班后,小军听着广播,心里骂了一声,换上便服就走上街头,他想先到各个路口探风,再去广场声援。此刻,小军走到东交民巷口,一股压抑而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他心里不由自主地一沉,感觉有些不对劲。就在那时,从长安街突然响了一阵震耳的爆裂声,枪声在胡同的砖墙间回荡,仿佛撕裂了夜晚的宁静,时间在那一刻变得无比漫长,小军只觉得心脏像是被人狠狠地攥紧。街上顿时一片混乱,远处一些人惊恐地尖叫着四散奔逃。小军倏地收回目光,只见街口昏黄的路灯下,两名便衣正把一个穿白衬衫、蓝长裤的小伙子往墙上摁,那小伙子裤腿儿染着血迹,喊着:“放开我,大伙都看着呢!”小军警觉地判断这是从广场上撤下来的学生,他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手掏出警证,一手拍在便衣肩上:“哥儿俩,这片儿我们宣武局盯着的,人交给我吧。”他眼神死死盯着那两个便衣,手上的力道一点不轻。便衣一回头,四下里跑散了人群已经向这边围拢过来,人们眼中压抑着喷薄欲出的怒火,空气紧张得仿佛一触即发。刹那间,“砰!”枪声又响了,那两个便衣对视了一眼,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没再犹豫,转身迅速消失在慌乱散去的人群中。

小军迅速将受伤的小伙子半搂半架起来,压低声音催促:“别说话,贴着墙走!”两人踩着夜色,沿着墙根,一头扎进了曲折蜿蜒的胡同。

第二章 香囊接力

槐花胡同口,一盏老式的灯泡泛着昏黄微光。老槐树的巨大阴影下,风琴瘦小的身影静静伫立,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更衬得皮肤近乎透明,手中一个灰布香囊,轻轻在指尖打着圈儿,如同一只灰色的蝴蝶,在她指间翻飞。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