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 战场在哪里(组图)

作者:阿东哥 发表:2025-07-19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时真正意义的战场不在原野陵谷,而是在“喉舌”之间。
有时真正意义的战场不在原野陵谷,而是在“喉舌”之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孙子兵法》有句话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所谓“先胜”,即在实际战役开打之前,胜败就早已经决定了。

“语言”的力量

《左传》记录的战役有400多场,战事叙述之功力,被唐刘知几《史通》誉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400多场战役中,“秦晋肴之战”是最为后人称道的名战之一;虽说是名战,但《史记》对其实战经过,也仅一两语带过而已,反而特写当时诸侯、大臣、商人等言语活动。盖因有时真正意义的战场不在原野陵谷,而是在“喉舌”之间,一场劝谏或外交辞令,很可能就是战争起或泯及成败的关键。

秦晋肴之战的前因至后果,时间横跨鲁僖公三十年至三十三年,期间包含三件大事:“秦晋围郑”、“秦三师袭郑”与“晋败秦师于肴”。肴之战的结果是晋胜秦败,秦经此一战,再无力东进中原,只能向西发展,大好中原则留给晋、楚二国分庭抗礼。

以下是三大事件的分述。

“秦晋围郑”──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晋、秦联手围郑,理由有二个,一是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期间,郑文公对他无礼。二是去年的城濮之战,郑国助楚攻晋。现在,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之南,郑国危急了!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使烛之武见秦君,秦军必退。”

我们来看看烛之武是如何游说秦穆公的。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是活不了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的话,哪里还敢拿亡郑之事来麻烦您。然而越过他国来管理远处的郑国,您知道其中的困难,那又何必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如果您放过郑国,把我们作为中原的东道主,您的外交使臣往来时,我们可以供应他们所欠缺的物资,这对您没有坏处。

再说呢,您曾对晋惠公有恩,他答应送您焦、瑕两地,后来却反悔了,这您是清楚的。那个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扩张了东边(郑国)的土地,就又会想扩大西边的疆域,到时不侵犯秦国,又能打哪里呢?所以亡郑是损害秦国却有利于晋国的事,希望您仔细考虑。”

秦穆公被说服了,反过来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驻守郑国,而后撤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追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当初没有秦穆公的帮助,就没有今日的我,如果我攻打他,是为不仁;失去自己的盟国,是为不智;以两国攻伐取代团结,是为不武。”于是晋国也撤兵回国了。

春秋诸侯大国简图
忘记烛之武之言,不听蹇叔之谏,秦国败于肴山。(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秦三师袭郑”──蹇叔哭师

两年后(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逝世,要出殡到曲沃停放灵柩,一离开国都绛城,灵柩就发出如牛的叫声。卜官郭偃拜曰:“是国君在发布军令,将有西方来的军队过境我国,出兵袭击,必定大胜。”

在早之前,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密报回国说:“郑国让我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出兵,可占领郑国都城。”

秦穆公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去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过有这种事。我军精疲力竭,而远方的郑国早有防备,这行不通吧。而且我军劳苦又一无所得,士兵必定懊丧。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会不知道呢?”一句句的否定,让秦穆公听不进去,仍召见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命令他们在东门外发兵。

蹇叔哭着为他们送行,说:“大军回不来了。”秦穆公听了很生气,派人对蹇叔说:“你懂什么?如果你只活到六十岁,你坟上的树都可以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在军队中,蹇叔对他说:“晋国一定会在肴山伏击你们。肴山有两座山头,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头之间,我会去那里收拾你的尸骨。”

延宕秦军──弦高犒师

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到达滑国,郑国商人正要到周做买卖,在滑国遇到秦军。他假借郑国国君之命,以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犒赏秦军,说道:“我们国君知道你们将要经过郑国,所以先来犒劳你们。我国虽然不富裕,但是你们停留一天,就会为你们供应一天的粮食;如果你们要离开,前一天晚上也会为你们守夜防卫。”与此同时,赶紧派人通知郑国。

郑穆公知道后,派人去探视杞子等秦国大夫住的宾馆,发现他们已经整装待发了(只待秦军到来),就再派大夫皇武子去辞谢他们,说:“大夫们久留在郑国协防,恐怕粮食都吃完了,所以你们就要走了吧!郑国的猎场原圃,如同秦国的猎场具囿一样,你们不妨去原圃猎取麋鹿,继续留在郑国好不好啊?”

秦国大夫知道郑国已经发觉他们的阴谋,纷纷逃往邻国。没有秦人做内应,郑国的危机也就解除了。

“晋败秦师于肴”

秦将孟明接受弦高的犒赏后,知道郑国已有防备,不能取胜了,但是士兵们不能劳而无所得啊,于是灭掉滑国(晋国南边)后,才返回秦国。

晋国大夫原轸说:“秦君不听蹇叔的劝谏,这是上天给我们的良机,机不可失,敌不可纵;放走敌人就会有后患,违背天意就会不吉利,所以一定要讨伐秦军。”

大夫栾枝反对说:“难道忘记先君之前说的话吗?”原轸说:“秦不来祭悼我们的国丧,却去讨伐同姓的郑国、滑国,如此无礼,还有什么恩惠可说。我听说一日纵敌,就会是几代人的祸患,攻秦是为子孙着想,怎能说是忘记先君的话呢!”

于是晋国下令调动姜戎(晋国之南)的军队,并将白色丧服染成黑色,系上麻布腰带,在夏天四月辛巳这一天,于肴山大败秦师。之前被秦国灭掉的滑国,也变成晋国的了。

还记得前面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话吗?“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越过他国而把远处的郑国作为边邑,那是很难镇守的,所以何必要灭掉郑国来增加晋国的土地呢?晋国得利了,而您却削弱了,是在为人作嫁啊!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