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不是赢 而是“不屈”(图)

作者:刘哲廷 发表:2025-07-29 09: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台湾
2025年7月24日,支持者在台北总统府前参加大罢免集会。(图片来源:I-HWA CHENG/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29日讯】你知道吗,民主不是赢,而是“不屈”。民主从来不是为了让胜利者登台挥手,而是为了让失败者还能活着说话。我们没有输,因为我们还能说话。还能组织。还能让彼此找到彼此。

7月26日,台湾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免动员。那是一场选票的战役,也是一场主体性的起义。在看似保守的深蓝选区,民间靠着空战与陆战、论述与情感、自发与群策,硬是打出一场逼近五五波的对决。这不是一场局部抗争,而是一场深层政治动员的试炼场。

这场罢免,让我们重新理解“政治”的真正意涵,不再是候选人之间的斗争,而是人民与制度之间的辩证:一个不再代表人民的国会,是否还值得信任?一个不断吸纳中国影子议程的立法院,是否还能说自己是台湾民主的机关?

一场罢免的意义,不在成功与否

罢免是民主制度里最困难的一项权利。根据宪法与《选罢法》,罢免案需先经提案、连署,再进入复决程序,其门槛远高于提名选举,且多数罢免案需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因此,它一方面是对权力者的问责机制,另一方面也是人民能否集体凝聚、实践政治主体性的重要试炼。

这次罢免的目标对象皆为深蓝地区立委──过往国民党稳定盘根的地方,蓝营组织绵密、地方头人牢靠、宗教与利益结构深植。然而,罢免运动仍展现出惊人的对抗能量。这是台湾公民社会迈入新阶段的证明:由下而上的动员已不再是浪漫口号,而是逐渐内化为一种公民本能。

当人民相信自己的行动能对公共事务产生影响时,他们将不再是观众,而是参与者。而这场罢免的本质,正是数以万计的台湾人集体练习“成为民主主体”的过程。不是投票那天才是公民,而是从拟文、印传单、报警、说服邻居的每一刻,都是一种公民实践。

民间的“松动结构”:台湾民主的新肌理

在传统政治学的理论里,制度变迁往往来自“机构内部改革”或“政党轮替”。但21世纪以来的民主发展,愈来愈多由“松动结构”所推动,也就是民间社会透过非正式组织、自主网络、数位协作等模式,建立对现有体制的平行路径。

他们不是政党、没有官方经费,却能调度志工、协调法务、产出素材、举办活动。他们运用群众募资、自媒体发声、地面部队耕耘里邻,成功构筑出一个不依赖政党却更具信赖感的行动网络。

这正如政治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所说:“社会运动是对现存制度资源的再分配与重组。”换句话说,民间不是取代国会,而是在国会失能的时刻,提供一个替代性的政治空间。它们是民主的缓冲地带,也是制度再生的子宫。

中国渗透,是民主免疫的核心工程

更深一层来看,这场罢免其实是一场针对中国渗透的社会免疫演习。自2024年政党轮替后,台湾国会陷入“中国代理人治国”的危机。从强行通过国会改革法案、打压言论自由,到删除转型正义预算、否决军事防卫预算,一连串行径皆显示出:立法院不再是岛内政党之争,而是对岸影响力的延伸舞台。

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知作战”早已不是军事术语,而是国会日常。罢免运动因此不仅仅是“对不适任立委的惩戒”,更是“对中国渗透代理人系统的一次突围”。

民主制度下最大的风险,就是外部威权势力透过内部代言人逐步侵蚀机制,使民主形式仍在、实质却已沦陷。这正是当前台湾最急迫的民主问题。

而这次罢免就是一次全民反渗透的演练。我们学会辨识:哪些议题是中国设定的话语陷阱、哪些媒体是假装中立却实际引导、哪些人物是手握国会权力却背弃国家利益。

主体性的召唤:你是谁,你要守护什么?

如果要给这场罢免运动一个哲学定位,那就是主体性的唤醒。不是“支持哪一党”,而是“你愿意为谁站出来”。

在深蓝选区动员罢免,是在一个对你冷眼相看、甚至敌意四起的土地上,坚持说出不讨喜的话。这不只是勇气,更是主体性本身的显现--我不是因为外在利益或社会期待,而是因为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坚持的。

当一种压迫性意识形态呼唤你、将你套入其叙事框架时,你是否能够拒绝回应,并建立自己的主体位置?罢团就是这群拒绝对权力说“是”的人民。他们不接受“你就是要听中国的”、“你没办法改变什么”这类消极呼唤。他们选择反问:如果不试,我们怎么知道不能改变?

这是一种主体性的生成过程,也是一场“集体觉醒”。主体性不是学者的辩证词,它存在于一双双在烈日下递出罢免书的手里,在你发现母亲其实也反对打人立委时的沉默里,在每一场社区座谈会、每一次LINE群组的长辈回应中一点点累积。

这不是结束,而是公民社会的启动键

罢免没有过门槛,许多人失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启了民主的“再生机制”。

这不是一次选举,而是一次制度之下的社会实验。我们知道了:没有政党也可以动员;没有资源也可以设计论述;没有主流媒体也可以让世界听到我们。

未来的台湾,将会面对更多类似的状况。中国不会停止渗透,政党不会永远站在人民这边,国会也不会自动对准正义。而这次罢免,就是我们第一次,实际练习当自己的主权者。

结语:我们没有输赢,因为我们还在走

我们没有输赢。不是因为嘴硬,而是因为我们还在走。政治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条漫长的抵抗之路。你只要还在行进,就没有输。

这场罢免让我们看清这个国家的裂缝:制度的、伦理的、情感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也让我们看到补丁:志工的脸、街上的灯、每一张手写的罢免书。

台湾不是完美的国家。但它是一个还愿意修补的人之国。我们不会逃,不会让立法院变成“中共支部”,不会让那张写着“民主自由”的选票被折断成中华民族的梦呓。

我爱这个多山的小岛。因为它痛过,也努力站起来过。罢免只是起点。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本文为《上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上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