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捐之〈弃珠崖议〉何必执着南边小岛呢(图)

作者:阿东哥 发表:2025-08-13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贾捐之很清楚一国的伟大之处该在何处。
贾捐之很清楚一个国家的伟大之处该在何处。(图片来源:手绘插画 志清/看中国)

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有一场著名的廷议,争论大意是──是否为了汉朝的声威、疆域的伟岸,不顾百姓生计,也要贪图外在胜利!

故事原由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带兵南征,灭掉南越后,发现一个很大的岛屿,便在上面设立了珠崖和儋耳两个郡县;那个大岛屿就是现在的海南岛

岛上的原住民很不好惹,数犯禁令,派去做官的汉人也严酷待之,暴敛横征,以致那里大小叛乱不断,令汉武帝之后的皇帝们非常头痛。

到了汉元帝时,珠崖郡叛变再起,朝廷派兵镇压,结果“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于是朝中开始出现争论──“要不要再调兵攻打?”

贾捐之上奏〈弃珠崖议〉,认为不该再征兵出征,建议放弃珠崖。

主战派认为不打会损害大汉声威,乐昌侯王商说:“珠崖内属为郡久矣,今背叛逆节,而云不当击,长蛮夷之乱,亏先帝功德,经义何以处之?”意思是说,珠崖是大汉的,今日叛乱却不去攻打,会助长他们的气焰,亏损先帝的功德,在《六经》中又符合哪一条经义了?”

反战派丞相于定国则说:“连年调兵去镇压,护军都尉、校尉和丞等十一人,只有二人生还,士兵与辎重已死了上万人,花费三亿多,还不能完全降伏珠崖。如今关东民不聊生,很难再从民间征兵了,贾捐之的建议是对的。”

贾捐之反战的理由

贾捐之是贾谊的孙子,头脑很清楚,做事很实在,在连年民生困顿之前,无所谓汉朝威望,无所谓本朝疆域之伟岸;他很清楚一国的伟大之处该在何处。

贾捐之上奏〈弃珠崖议〉,提出反战的理由约有三点:

一、国家是否伟大与疆域大小没有关系。

二、战争对本朝民生的危害。

三、战争所付出的巨资。

贾捐之说,像尧、舜、禹三位伟大的圣人,以及武丁、成王等殷周时代的伟大仁君,他们统治的土地都不大,但是他们的教化与声望却远传四方,直至四海。想被统治的就来归附,不想被统治的也不勉强,四方部族各得其宜,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自有心悦诚服的部族前来进贡,这不是战争手段能达到的。

大汉平定天下后,汉文帝哀怜中原百姓生活困顿,于是停止征战,轻徭薄税,休养生息,朝中一年的判决案不过几百桩,国家也渐渐富强。

到了汉武帝时,开始厉兵秣马,扩大版图,征战不休,为了供应军需,百姓的赋税加重了,朝中一年要判决的案子多达几万件。比时盗贼并起,军旅数发,父亲战死于前,儿子负伤于后,老母妻儿在里巷中哭泣。这都是为了疆域,不停征战的缘故。

如今本朝内部民生问题已经够多了,关东百姓长年流离失所,已经到嫁妻卖子的地步;法令禁止不了,道义也禁止不了,这是国家的大患。陛下何必为那一点意气、那一点声威,不顾国家大患,也要跟远在天边的原住民较劲!再说也不是只有那里能出产珍珠、犀角,何必一定要执着于珠崖呢?“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威”,放弃珠崖也不会减损汉朝的威风的。

我算个数给您看啊,用往年征羌的军队来说,范围不逾千里,就要费“四十余万万”,何况是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珠崖呢!而且那里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恐怕敌人还未俘虏,我们的战士就自己先死了,一点功劳都没有。所以望陛下三思,舍弃珠崖,集中力量拯救关东百姓。

最后汉元帝听从贾捐之的意见,决定放弃珠崖。“夫万民之饥饿,与远蛮之不讨,危孰大焉?”毕竟万民的饥饿与放弃珠崖一事相比,前者对朝廷的危害更大。还有就是,“民有慕义欲内属,便处之;不欲,勿疆。”岛上的居民,若有仰慕中原礼仪,愿意归附大汉的,欢迎来定居:不愿意,也不勉强。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