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父子吃完面 老板说:这老爷子以后养老悬了(图)

发表:2025-08-23 19: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父子吃面
父子吃面引发的深思:溺爱非真爱,立规矩方为远谋。(图片来源:Pixabay)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长成什么样,根子就在父母怎么教。

一碗面照见的未来

面馆里,一对父子刚吃完面。儿子吃光自己的,随手把父亲的碗拉过来,倒了大半。父亲默默不语。结帐时,儿子不耐烦地催促,父亲掏钱时掉了一地硬币,弯腰去捡,儿子却站在门口嫌弃地扭过头。老板看在眼里,叹息说:“这老爷子,以后怕是连养老院的门都进不去。”

很多父母以为满足孩子就是福气,却不知过度纵容养出的,往往是白眼狼。《颜氏家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缺乏威严与规矩,孩子自然怠慢父母。

溺爱的代价:周员外的悲剧

北宋汴京有个周员外,老来得子,取名宝儿。因溺爱,宝儿坏事不断;打碎玉瓶,父亲笑称“碎碎平安”;打伤书僮,赔钱了事;赌博输掉铺面,父亲咬牙还债。十年后,父亲病倒,宝儿却逼问房契,最后卷走财产,将父亲赶出家门。风雪夜里,周员外孤苦而死。宝儿却在酒楼狂欢,大言:“老头子的棺材本,本就该给我享用!”这便是溺爱的代价。

《左传》言:“爱子,教之以义方。”真正的爱,是教孩子走正道,而非剥夺成长的能力。孩子要什么都给,犯错也不教,最终害的是他自己,也让父母老来凄凉。

真爱的智慧:“狠心”的父母计深远

“慈母多败儿”并非空话。教育孩子需要原则和分寸,让他们吃点苦、碰点壁,才能长大。战国时赵太后最爱小儿子长安君,却在老臣触龙劝说下忍痛送去齐国做人质。长安君在外历练,后来反而能担重任。这正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教育三要素:管、教、罚

1.肯管:规矩是人生的第一道护栏

没有规矩的自由是放纵,容易养出失控的“巨婴”。规矩不是束缚,而是帮助孩子看清世界红线的灯塔。研究证明,家庭规矩明确的孩子,安全感更高。

2.肯教: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是无声的“现场直播”。孩子的言行,往往是父母自身的镜像。

3.肯罚: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惩罚的目的不是伤害,而是让孩子明白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过度的保护只会剥夺孩子的责任感与担当。当孩子学会直面自己选择的结果,责任感的种子才能真正扎根。

结语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若舍不得立规矩、狠心教育,孩子长大必然缺乏责任与感恩。教育没有快捷方式,父慈子孝、家庭和乐,从来都是父母一笔一划教出来的因果。



责任编辑:牛兰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