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古人如何睡眠养生?(绘画:志清/看中国)
中国人自古就很注意睡眠养生之道,古人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说法。现代人面临的睡眠问题更加严重,更应该注重睡眠养生,了解古人睡眠养生经验,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古人睡眠养生: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
1、寝不横尸
什么叫做“寝不横尸”?它出自于《论语.乡党》,原话是“寝不尸”。这里的“尸”,指的是如尸体一样仰面而卧。也就是说,仰面睡觉,在古人看来就如横尸一样,是十分不吉利、不健康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么说确实有一定道理。研究发现,在所有的睡姿中,仰面睡觉肢体的放松程度最差,而且容易把手放在胸口、腹部,引发不适甚至噩梦。最重要的是,仰面入睡可能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口水流入器官,更有甚者会引发食物的反流而导致窒息。因此,古人把仰面睡觉视作“横尸”,是不为过的。
2、卧不覆首
“卧不覆首”的说法,源于《千金要方》。原文讲:“冬夜不覆其头,得长寿”。头为诸阳之会,为一身阳经汇聚之所,气血运行旺盛。覆首,一来容易影响气血的运行,二来可能引发头部出汗,腠理舒张,从而令病邪乘虚而入。
更重要的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覆首而卧会影响到呼吸的顺畅,降低睡眠质量。所以,卧不覆首的讲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3、眠不北向
所谓“眠不北向”,出自于《老老恒言》。原文讲:“首勿北卧,谓避阴气”。《千金要方》也说:“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
古人为什么忌讳向北而卧呢?很简单,北者,阴也。头部作为诸阳之会,睡眠时北卧,易受阴气所扰。尤其是秋冬季节,风寒之邪易从北而来,若于睡眠中直入于脑,则容易形成风寒头痛,甚则影响一身气血运行。
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绘画:志清/看中国)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10个禁忌
1、睡前不可恼怒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凡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怒,还应防止任何情绪的过激。
2、睡前不可进食
临睡进食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伤害身体。如睡前感觉饥饿,饮食后宜稍休息一段时间再睡。古人说:“早饭宜早,午饭饱,晚饭宜少”,这确是个值得注意的养生经验。若夜卧以后,在床上进食,更为不利.
3、睡卧不可言语
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此时言语,则易耗肺气,这好像钟磬一样,不悬挂不能发声。另外,睡前说话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4、睡卧不可对灯
睡卧对灯光,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
5、睡时不可张口
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口呼吸有很多缺点,不仅不卫生,而且使肺脏易受冷空气和灰尘等的刺激,胃内也易进入凉气。
6、睡时不可掩面
以被覆面,使人呼吸困难,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对于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写道:“夜卧不覆首”,足见古人对这一养生方法的重视。
7、睡眠不可忧虑
睡时一定要专心安稳思睡,不可想事。古人说:“先睡心,后睡身”,是睡眠的重要秘诀。
如果睡下以后总在思虑日间或过去未来的杂事,甚至忧愁焦虑,不但会失眠,而且对身体的损害会比白天更大。
8、卧处不可当风
古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人体睡眠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最易受风邪的侵袭。《琐碎录》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
9、卧时不可头对火炉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且由于温度过高,容易在入睡后将被撩开,反而着凉。
10、睡眠不可总是采用仰卧姿式
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如果仰卧,则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噩梦,还影响呼吸与心跳。
因此,除患有某些特殊疾病者外,不宜长期仰卧睡眠。短时间仰卧并无害。
责任编辑:笙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