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 勤政的亡国君》再上架 中共文字狱的新篇章(图)

作者:陈静 发表:2025-09-17 10: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习近平
《崇祯:勤政的亡国君》。(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微博)

近日,中国大陆历史书籍《崇祯:勤政的亡国君》重新出现在网上书店,引发关注。这本书的“前世今生”颇具戏剧性:其实,它只是一本重印之作,最初版本名为《崇祯往事——明帝国最后的图景》,由故宫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当时出版平稳无波,并未引起任何争议。

然而,2023年5月31日,作者陈梧桐教授去世后,这部作品换了书名和封面再次出版,却突然成为禁书,于同年10月被下架。舆论普遍认为,书中对崇祯皇帝失政的描写,被部分官媒和敏感读者解读为暗指习近平的治国风格。评论指出,习近平上台以来,其政策所引发的内外交困,使部分观察者自然而然地将其与明末崇祯相提并论。

前美国国务院首席中国顾问余茂春曾表示,封禁此书凸显了习近平的高度敏感与偏执。时政评论员朱小晖也指出,中国大陆近期多本此前禁售书籍开始重新上架,但背后原因仍不明。

不言而喻,《崇祯:勤政的亡国君》的书名、封面设计(一条绳子吊住了崇祯的“崇”字)、以及推介语“昏招连连步步错,越是勤政越亡国”,都极易让读者产生联想。这正是该书被禁的“唯一理由”。

事实上,崇祯既是“勤政君”,又是“亡国君”,这并非新论。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而大众认知中也广为流传。早在2000年代,中国央视节目《百家论坛》系列《明亡清兴六十年》就讨论过这一主题;而《明朝那些事儿》更是将此说法普及到千家万户。即便在香港,2000年代TVB电视剧《帝女花》中,陈豪扮演的崇祯形象,也已是这种“勤政而亡国”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晚明与早清历史书籍浩如烟海,想在其中突出重围并非易事。陈梧桐教授采用通俗的“讲故事”笔法,文字功力虽不算顶尖,但却能将历史事件清楚呈现。这也更凸显了这场文字禁令的荒谬——书籍触碰的“禁忌”,实际上只是历史常识,被演绎成了最新一章的中国文字狱。

幸而作者已故,否则,这样的出版举动在当下的中国,可能会引发无谓的政治风波。

2025年9月16日,大纪元记者再次确认,《崇祯:勤政的亡国君》及其姊妹篇《崇祯传》已在大陆多家网上书店恢复销售。前者深入剖析明朝财政、党争、军事与用人等问题,试图解释崇祯皇帝如何在勤政下仍走向亡国;后者则是一部全面的崇祯传记,呈现这位最后明帝的历史全景。书籍封面仍然以“昏招连连步步错,越是勤政越丧国”作宣传语,提醒人们历史的警示与现实的讽刺意味。

这一事件,不仅再次揭示中国当局对历史比拟的高度敏感,也反映出文字管控的荒谬性。历史是不能被消音的,禁书再上架,也只是对“皇帝的新衣”式禁令的一种折射——荒诞而真实。

对号入座与解禁信号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在权力、历史与言论之间的微妙博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