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香港”不再的悲剧又来(图)

作者:陈静 发表:2025-09-24 19: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香港
台风“桦加沙”冲击后的香港。(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chenjing/看中国)

惊心一夜 “桦加沙”的冲击

2025年9月24日凌晨,超强台风“桦加沙”挟带惊涛骇浪直逼香港。香港天文台罕见地在凌晨2时40分发出最高级别“十号风球”,警示市民严阵以待。

果然,南区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瞬间成为风暴潮的突破口,玻璃大门被冲碎,潮水如猛兽般涌入大堂,多名员工与游客被击倒,场面惊险。幸而有人高喊“走啊!”,众人得以安全撤离,避免了更大伤亡。

同一时间,东区杏花邨、鲤鱼门等地区相继传出水浸消息,马路化为小河,路灯折断翻滚。翌日中午,特区政府已接获超过400宗塌树报告。沙田公园剧场的天幕在狂风骤雨下坍塌,将军澳多家商户店铺破损。

在惊涛拍岸与玻璃碎裂声响中,港人不禁想起七年前的另一场噩梦——2018年的“山竹”。

2018年的“山竹”前香港的政治气候

2018年前的香港,虽然未出现象2019年“反送中”那样的大规模抗争,但民间的不满与焦虑正在累积。

“雨伞世代”的年轻人对未来失望,许多人选择移民、或转向更激进的主张。

北京对港政策愈加强硬,“一国两制”空间逐步被压缩。

因此,当2018年9月“山竹”来袭时,市民在面对天灾的同时,心底已隐隐察觉:香港正失去昔日的制度韧性与社会信任。

2018年“山竹” 宿命的转折

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袭港,让香港首次真正陷入“全城停摆”。街道满目疮痍,大树连根拔起,玻璃幕墙如薄纸般碎裂。

然而,风雨过后的场景却一度感动全城:市民自发组织清理街道、互相支援。那是一种源自公民社会的韧性,也是“一国两制”下香港尚存的自治活力。

但许多人同时感到不安:向来自信于基建与防灾体系的香港,为何在“山竹”面前如此脆弱?不少人将此视为“天佑香港”消退的转折点。

2018年以前 “大灾不至”破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风“温黛”“露丝”曾夺走数百条人命,成为香港历史伤痕。但自1970年代后,随着海堤加固与城市排水系统升级,香港似乎走出了“台风阴影”。

回归前后的头二十年,虽仍有风雨与黑雨,但大多止于“惊险而不致命”。市民甚至调侃“香港有福”,仿佛这座城市背后有某种天命庇佑。无论金融风暴还是SARS,香港总能“跌倒后再站起来”。

这种信念一度构成港人心底的安全感。然而,2018年的“山竹”打破了心理屏障。自此之后,极端天气仿佛不再绕路,接踵而至。

连年极端天气 天灾还是制度灾?

2019年后,香港社会陷入巨变,政治高压全面笼罩。而几乎与此同步,天灾接连不断:2022年黑雨:被称为“140年以来最强降雨”,地铁车厢被洪水淹没,隧道化为瀑布。特区政府反应迟缓、资讯混乱,民怨四起。

2023年“苏拉”“海葵”叠加:双台风连日暴雨,观塘、北角严重水浸,居民批评“政府预警不足”;2024–2025年酷热与山火:高温屡破记录,山火威胁新界,户外工作者苦不堪言;2025年“桦加沙”:再次逼出“十号风球”,强度甚至被形容为“比山竹更猛烈”;自然科学解释这是全球暖化所致,但灾难规模与后果恶化,却与治理模式息息相关。

失去自主权后 公信力断层

在英治时期香港,天文台与工程部门专业度高、决策透明,市民信任政府预警。然而今日,政治凌驾专业,防灾也染上“报喜不报忧”色彩。

2022年黑雨,当局迟迟不宣布停课,导致学生与上班族被困洪流;2023年双台风,市民靠社交媒体互通资讯,比政府更快;更严重的是,国安法后公民社会被压制。原本在“山竹”中展现的志愿网络、社区组织,如今难以公开行动。防灾自救力量被削弱,让香港更加脆弱。

天灾折射人祸

灾难经验揭示:自然力量虽不可抗,但制度决定后果。同样一场暴雨,在透明资讯、有效疏导、民间互助的社会,可能只是短暂不便;但在缺乏信任、压抑公民参与的体制下,却会演变为全面瘫痪。香港的处境正是如此。天灾与人祸交缠,难以分割。

宿命的隐喻:“天佑香港”何以不再?“天佑香港”曾是一种信念:凭借自由、专业、制度与公民精神,香港总能化险为夷。

但当这些根基被逐一瓦解,香港似乎连同自然庇佑也一并失去。失去自主治理的城市,就像没有舵手的船,哪怕风浪不大也可能翻覆;缺乏自由的社会,不仅难以创新,更难以自救。当制度压抑人心,连自然灾害都显得格外无情。这或许正是“桦加沙”留给香港的隐喻。

取消“一国两制” 是香港灾难的开始

2018年“山竹”之前,港人仍相信“大灾不至”;2018年之后,从“黑雨”到“双台风”再到“桦加沙”,极端天气频频袭来,社会更加脆弱。

表面上,这是全球暖化的挑战;但深层看去,真正的危机在于制度的崩坏。

“一国两制”原本保障了香港的自治、资讯透明与公民互助,这是面对灾难的免疫力。如今它被取消,专业被压制,公民社会被噤声,政府失去信任,市民自救空间缩小。于是,天灾便不再只是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祸交缠的“复合灾难”。

取消“一国两制”,正是香港灾难的开始。因为天灾无情,人祸更残,而制度的瓦解,才是真正让香港陷入无尽风暴的根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