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失礼引爆区域反感(图)

作者:Sakomoto 发表:2025-11-25 07: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外交
刘劲松(右前)与金井正彰(左前)步出会场时的画面因拍摄角度引发热议,遭外界质疑是刻意营造“中强日弱”的外交形象。(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11月25日讯】中国外交官刘劲松以双手插入口袋的姿态,送客日本外务省官员金井正彰,这一幕在国际媒体上迅速发酵,成为现在日中关系最具代表性的画面。

这个动作看似细微,却在外交场合格外刺眼。外交谈判通常具有极高象征性,任何细节都反映国家立场。当中国官员在镜头前展现倨傲神情时,外界看到的是对对方国家的不尊重,也是对国际规范的刻意挑战。

因此,这起事件受到高度关注,它代表中国正在用极强势的态度回应区域议题,同时也显示北京在形象管理上出现了明显破口。

惹怒日本民意

这场会谈的背景牵动深广。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提出“台湾有事”的说法后,北京采取一连串政治性报复,包括冻结赴日旅游、取消市政交流、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以激烈军事语言挑衅日本,以及各种传播媒体和社群平台上,用仇恨言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威胁要“全面清算日本右翼势力”。

中国的动作在几天之内迅速升温,解放军甚至发布日语版海报,以直白语气警告日本若介入台海就将面临全面打击。这样的叙事正在强化日本社会对中国的风险评估,也让更多日本民众意识到区域安全局势已经不同往日。

历史经验证明,采取极端施压手段,常常难以真正促成他国让步。这一次的情况也十分相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不仅没有退缩,他在国会的立场甚至更加清晰,表明日本在面对“存立危机事态”必须采取行动。

更重要的是,这一连串的冲突反而吸引了更多日本民意支持。最新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高市的支持度持续上升,对提升军备与强化安全体系的认同度亦大幅增加。《共同社》在11月16日公布民调显示,高市早苗民调上升约5.5%,赞成“台湾有事”动用集体自卫权的受访者有48.8%,赞成增加日本国防支出的受访者占60.4%。

对于中国经济武器化,经济安保相小野田纪美说“すぐに経済的威圧するところへの依存はリスク”(对于动不动施加经济威压的对象,经济依赖是风险)。这一番话也获得日本舆论的高度认同。

当日本社会愈来愈团结,而中国动态愈来愈急躁,区域局势将沿着另一条轨道发展:更强的集体安全合作,更清楚的价值联盟联系。

全面深化台日安保合作

中国对日本的水产品禁令是一个清楚例子。中国在去年福岛排放议题中也曾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日本渔民随后在政府协助下迅速开拓美国、欧盟、东南亚等新市场,并改善国内物流与加工能力。

因此当中国再次宣布禁止日本水产品时,日本渔业界呈现平静反应。扇贝价格比禁令前上升逾倍,销路也已被其他市场吸收。渔民反而表示对中国市场已有戒心,深怕依赖后又遭任意封锁。这个例子揭示了一个更大的趋势:各国正在加速调整供应链,避免将关键产业放在政治不确定性极高的市场内。

台湾正好是大量采购日本水产品的市场,而且人均消费额远胜中国。在中国推出水产品禁令后,赖清德总统端出寿司午餐,“有来自鹿儿岛的鰤鱼和北海道的帆立贝”表明力挺日本水产品。这个画面立刻被台日网友疯传,还登上各大国际媒体、日本地铁新闻看板,以及新宿的最知名的曲面电视墙上。而同(21)日,台湾政府也立即开放福岛五县的食品输台,以真正行动支持日本。

甚至有网友提到,赖总统端着寿司的画面,神似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当年拿着台湾凤梨的画面。中国对邻国实施农渔产品制裁时,台湾与日本互相扶持,反而更能提升产品供销网络的品质,迅速消化中国冲击。

对台湾而言,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转折点。台湾能在此刻加深与日本的农渔产品贸易合作,协助高品质的日本农渔产品进入台湾的加工、零售与观光体系,建立更可靠紧密的双边市场。同时,台湾的餐饮文化、超市供应体系与食品加工能提供更弹性的通路,补上日本企业离开中国后的市场空缺。

台日双方也能借此扩大观光交流,就像台湾航空公司几乎开通了全日本的地区机场航线,透过文化节日、观光路线、离岛活动、温泉旅游与航空合作,日本人也可以台湾更多地方旅游。当越来越多日本人能直接以第一线经验理解台湾,双方的信任将具备更深厚的社会基础。

非红供应链成安保架构新核心

除了观光产业与农渔产品,实现不受中国经济威压的市场环境,台湾的经验弥足珍贵。台湾长年致力于对中关系的审慎调整,和平时与中国经贸往来同时避免受其箝制,关系紧张时迅速远离中国。现在正是时候远离中国。

台湾的前经济部长郭智辉推动的“非红供应链”政策目标,在这次日中紧张中更显清晰。非红供应链的概念,是协助企业降低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并在全球民主国家间建立更具韧性的网络。

这样的供应链能让企业在不同市场之间保持灵活度,不受极权国家的政治干扰。然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30年后,世界各国要重建制造业并不容易,许多国家注意到,当初从深圳建立起中国现代制造产业链的是台商,台湾是最有能力取代中国,协助各国重振制造业的国家。

为了让台湾与各国扩大经贸交流时,能够一面顺利跨国布局,一面将最重要的技术、研发、品质管理、法规遵循等关键环节保留在台湾,前经济部长推出“境外关内”政策,用政府力量携手台商对外投资。

境外关内政策,后来在台美贸易谈判中被称作“台湾模式”,企业即便跨国布局,也能在核心部分获得台湾制度的保护。日本企业早已意识到这种结构的重要性,对于半导体材料、精密机械、食品加工等产业在台湾设立共同研发或加工中心,也产生更高意愿。

中国在这场外交冲突中展现的粗暴行为,与先前稀土禁令的全球震荡,促使更多国家重新审视北京在国际经贸中的角色,并对“非红供应链”的概念产生认同。

曾经认为中国市场无可替代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单一市场带来的政治风险会摧毁多年累积的信赖;曾经依赖中国生产基地的业者,也逐渐意识到国家之间的关系若被政治绑架,任何经济利益都会瞬间消失。

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一件事: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合作,不再只是友好互动,而是地缘政治演变下的必要选择。而且将会有更多国家选择疏远中国,与台湾、日本加深关系。

穿越地缘政治风险重要路径

“非红供应链”不必局限在科技产业,台湾在这场风暴中应展现成熟、稳定与主动的姿态,积极地邀请更多日本旅客来访,建立更透明的产地追踪制度,以加深日本业者对台湾市场的信心。

台湾更可以在供应链安全与观光政策上,以对日合作模式为基础,延伸至更多友好国家,使台日关系更具战略韧性。这些努力不仅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也能促使国际社会看见台湾对区域稳定所做出的贡献。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失礼行为会持续发生,当中国采用威胁语言、操控舆论与政治性禁令时,台湾应透过开放合作让世界看见另一种治理态度。真正能为区域带来长期稳定的,是可信赖的制度与可预测的行为,而台湾正具备这些条件。

未来的亚洲需要稳定与理性,台湾与日本共同走向更紧密的合作,将是这个新秩序最重要的基础。台湾若能在此刻扩大台日合作、深化非红供应链,与日本真正成为策略伙伴,就能在区域转折的最佳位置上,发挥最关键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本文为《上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上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