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 黃 子 孫 與 龍 的 傳 人

發表:2001-08-06 20: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華民族的遠古先民最崇拜的一種神物就是龍。這在古文獻中多有記載,是人所熟知的傳說。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考古發掘中竟發現了我們遠古先民崇拜龍的遺蹟,這是無可爭辯的實證,龍的傳人找到了先民們崇拜龍的根。

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僑和華裔,都非常自豪地承認自己是黃子孫。不論是漢族的張、王、李、趙、劉以及其他什麼姓,還是少數民族的鮮卑、匈奴、羯、氐、羌(歷史的)以及滿、蒙古、壯、藏(現在的),在古文獻記載中,他們的先祖都可以上推到炎黃二帝。而炎黃二帝都與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可以說是龍的象徵、龍的化身。所以龍的傳人就是炎黃子孫,炎黃子孫就是龍的傳人,兩者是一個根。

中國的古文獻中,從傳說中的人皇以後乃至歷代帝王,幾乎都與龍有聯繫。有的乘龍遨遊,有的神龍獻瑞,有的是其母感龍而生,有的是龍體龍顏。龍成了我們祖先最崇拜的神物,成了中華民族共同尊奉的圖騰,於是我們也就成了龍的傳人。

在中國純屬傳說的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與龍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據說在「天地初立」之時,就相繼出現了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他們都各自統治了若干萬年。據說地皇「興於熊耳、龍門」,隱約間已暗示出有龍的形跡。又據說人皇「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按中國古代「雲從龍,風從虎」的傳統說法,乘雲車就是乘龍車。龍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在人皇之後,龍就正式出場了。據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記載:「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注曰:「五龍氏,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故曰五龍氏也」。這時的龍,還是我們祖先的乘具,乘龍上下,顯示出五龍氏的神威。

同樣是神話傳說,但與歷史發展階段有關聯的所謂「三皇」,即伏羲氏、女蝸氏、神農氏,他們與龍的關係就更為密切了。如太昊伏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氏於成紀,蛇身人首,……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①。《太平御覽》卷九二九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包犧氏,風姓。有景龍之瑞,故以龍紀官」。《左傳昭公十七年》又說:「太昊氏以龍紀,故龍師而龍名」。《路史。後紀一》也說:太昊伏犧氏「龍時瑞,因以龍紀官,百師順皆以龍名,作為龍書,以立制號」。《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曹植《庖犧讚》曰:「木德風姓,八封創焉,龍瑞名官,法地像天」。以上記載都說明龍就是伏羲氏的象徵,龍也是他的政權的標誌。但伏羲氏為什麼這樣重視龍卻沒有說清楚。倒是《拾遺記》卷一《春皇庖犧》講出了其中的奧秘:「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居之國,有華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長眉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須垂委地」。《說郛》本「青虹」作「青龍」。其實青虹就是青龍,說明庖犧氏是青龍與神母所生的兒子。龍的兒子當然要尊重龍,因此要以龍名官,作為龍書等等。以上所述都屬於神話傳說,但傳說也能反映出歷史的影子。它說明在遠古時代,我們的先民就有對龍崇拜的習俗。

關於炎帝神農氏,也有與太昊伏羲氏相類似的記載。《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引《帝王世紀》曰:「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嬌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陰,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路史。後紀第三》也說:「炎帝神農氏,母女登,感神於常羊」,注引《春秋元命苞》云:「少典妃女登,游華陰。有神龍感之於常羊,生神子,人面龍顏,好耕,是為神農」。

到了漢代,劉邦就不再滿足「日角龍顏」的骨相了,而又創造出一個龍子的傳說。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也堂而皇之地記載了這一傳說。稱劉邦的母親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漢家皇帝為了神化自己,不惜往他們祖母身上潑髒水,說明龍的神聖性早已被古人所普遍接受。

1987年下半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陽市西南西水坡,發現一處仰韶文化早期遺址。在此遺址中,共發現三組用蚌殼擺成的龍虎圖案。第一組是墓葬(編號M45),墓主人居中,頭南腳北,東西兩邊分別埋有用蚌殼擺成的龍形圖和虎形圖。龍形圖案身長1.78米,虎形圖案身長1.39米,高0.63米。在墓主人的腳邊還有一個似北斗星的杓形圖案。第二組為龍、虎、鹿。第三組為奔虎和人騎龍。龍虎圖案所用蚌殼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整體形象栩栩如生。此遺址經放射性碳素測定,其年代為距今6460+-135年,早於傳說中的黃帝和顓頊時代⑧。前已介紹過,在伏羲、神農、黃帝、顓頊、帝嚳都有崇拜龍、乘龍等傳說,而濮陽又是顓頊、帝嚳的都城,把考古發現與歷史上的傳說兩相印證,說明三皇五帝時代人們確實有對龍崇拜的信仰。其真實性是不容懷疑的。

無獨有偶,1994年6月至1995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遼寧省阜新縣沙拉鄉查海村發掘原始社會聚落遺址時,在遺址的中心部位,清理出一條巨型龍形堆塑。該龍形堆塑是用紅褐色大小均等石塊堆塑而成。龍頭、龍身石塊堆擺厚密,而尾部石塊則較鬆散,給人一種巨龍騰飛之感。龍頭朝西南,龍尾朝東北,全長19.7米,龍身寬1.8─2米,方向為215度,基本與房址建築方向一致。遺址經碳14兩次年代測定:第一次測定加樹輪校正年代為7600年前,第二次測定為7360+-150年,加樹輪校正則已超過8000年。這就是說查海堆塑巨龍,在形體上大於濮陽蚌殼龍,在年代上早於濮陽蚌殼龍。同時還說明,在原始社會,在早於炎黃時代,東北地區的先民和中原地區的先民一樣,也有對龍崇拜的信仰,顯示出中華民族各地文化的一致性。

中華龍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