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發明者

發表:2001-09-03 03: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麼,干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侖尚書正義》解釋說:「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週。」

  梁啟超在《國文語原解》中認為,天干地支這二十二個字,頗為「奇異複雜而不可思議」。他主張干支應與羅馬、腓尼西亞(腓尼基)和希臘文的字母等同起來看待。並在《飲冰室合集》中,從字形和讀音上揭示彼此間的聯繫,以為中西自古以來的字形與讀音,屢經變遷,「若從兩方面盡蒐羅其異形異音而校合之,安此二十二文,非即腓尼西亞之二十二母乎」?按梁氏的觀點,中國古代干支紀法的發明,似乎與腓尼基的二十二字母有關聯。

  然而,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以往人們對干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干」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製。至於「十二地支」,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人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人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於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儘管,郭、梁的說法影響較大,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為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於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彤成六十日廣個循環的紀日法。

  中國古代的干支紀法,究竟是誰發明的?最早出現於何時?看來這個謎並沒有完全解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