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是「中國廿一世紀開幕第一人」?

發表:2001-09-26 22: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說:「譚瀏陽志節學行思想,為我中國二十世紀開幕第一人。」譚瀏陽就是譚嗣同,戊戌變法死難「六君子」的首席人物。當中華大地沉於酣睡,譚嗣同決定以生命喚醒同胞。他的一聲「我自橫刀向天笑」,撼動了千年沿襲的封建王朝。先有譚嗣同的流血,後有黃花崗七十二人跟著流血,隨後有千千萬萬青年前仆後繼的流血,終於使中國變成共和政體,為二十世紀的新中國拉開序幕。

照梁啟超的說法,開創風氣的志士仁人,需要「志節、學行和思想」。與梁氏同時代的知識份子,似乎多十分注意人才的問題。民國二十一年,史學家孟森和他的北大同事胡適聊天,同聲憂心於國家領袖人才哪裡來。孟森回家寫了一篇〈論士大夫〉送給胡適,胡適回應了一篇〈領袖人才的來源〉,兩文同時刊於《獨立評論》第十二期。

照胡適的理解,孟森所說的「士大夫」,就是「領袖人物」。孟氏感嘆近世居領袖地位的人缺乏真領袖的風度,既拋棄了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風範,又不知外國「士大夫」的流風遺韻,所以成了一種不足表率人群的領導者。

胡適在文中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士大夫」,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範型式的領袖人物。「在今日的中國,領袖人物必須具備充分的現代見識,必須有充分的現代訓練,必須有足以引起多數人信仰的人格。」

從民國二十一年到民國九十年,七十個年頭過去了,中國出了多少位合乎上述條件的領袖?尤其在「人格」上,足以「引起多數人信仰」?

臺灣要想產生這樣的領袖,必須先破解三個「迷思」:

一、民主問題:只有選舉的形式上的民主,並不能使國家穩定和進步。臺灣實行地方自治五十年,最後連總統都直選了,還選出個「政黨輪替」來,但今天國家局面如何?

二、「去中國化」問題:「本土化」已推動很久,「兩國論」和「戒急用忍」也行之有年,其效果好像只有把臺灣陷於困境。現在我們也許看得出,不論是統是獨,若一味自外於中國,不把臺灣人民的生存共識與大陸人民的生存共識血肉同體,大概不能解決臺灣的難題。

三、國際援助問題:自清季末葉以來,中國或想找一個先進國家做為學習榜樣,或想找一大國、強國做為奧援,先後對日本、英國、俄國、德國等國家有過幻想,但最後都成虛滅,這證明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救國。現在有人又一廂情願地傾向美國及日本,將來恐怕又是春夢一場。

一個國家,既需要思想家,也需要實行家。思想家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實行家在那條道路上領導大家前進。臺灣有這樣的人物嗎?看不出來。大陸有這樣的人物嗎?還待觀察。

有些人常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為什會是中國人的世紀?是必然的嗎?有白吃午餐的可能嗎?如果二十世紀的中國,有譚嗣同這樣的人拉開序幕,那麼二十一世紀為中國剪綵揭幕的人是誰?

正是:我願天公重抖擻,早降開幕第一人。(張作錦)(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