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國: 空中長城與空中民主牆的一場對決

作者:張偉國 發表:2002-04-22 20: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調查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哈維特介紹:目前中國的網民人數已經超過3千3百萬,以中國的代號CN爲註冊功能變數名稱的網站已經超過25萬個。而任不寐、楊支柱等中國大陸的知識份子,也已經意識道網際網路的巨大潛力,努力將他們各自創立的網站,建設爲自由思想的精神家園,一批以網路爲舞臺的新一代思想家和評論家的群體已經綻露雛形。

這種發展勢頭,讓中國執政當局面臨了一種兩難的抉擇:一方面他期盼通過培育網路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越過一些傳統經濟發展中的溝溝坎坎,直接躋身世界新經濟的行列;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擔心網路發展對於通訊傳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動搖自己建立在壟斷思想意識形態資源上的統治。前一種期盼,使得中國的網路硬體技術這些年來有了世界爲之刮目相看的進步,後一種擔心則發展出一場具有中國特色的網路"攻防戰":

首先,中國在短時間內以極高的效率制定了管制網際網路的法規,其數量之多、懲戒之嚴可能要數世界之最;其次,中國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網路警察」;中國的監獄裡關押著黃琦、綦嚴成、楊子立等一批因爲在網路上進行自由表達的人士,人數之多也創了世界記錄;此外,政府不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在海外招聘高科技人才,研製了許多創世界水平的監控軟體;最近又有報導,今秋中共「十六大」舉行前,公安部將對網際網路「大清剿」,以淨化輿論環境。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同一切新生事物,網際網路自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在一般情況下超出了任何企圖遏制它發展的阻力。早些時候有美國之音和「三角男孩」軟體的聯盟,旨在突破網路封鎖的"自由網"也應運而生。法輪功在江澤民和中共高壓之下,之所以能夠百折不繞地的堅持抗爭,除了他們自己的精神信仰以外,據信網際網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海內外的中國民主運動在這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有人形容,這是IT時代一場空中長城與空中民主牆的對決!

雖然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相當神速,但是它的蓋率主要集中在三個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和廣州。而佔中國人口80%的農村,幾乎還沒有網際網路。儘管有人(中國人權代理執行主任譚競嫦)擔心,「如果網際網路的使用只集中在城市受過教育的男性人口以及中產階級的層面上,那麼網際網路就不是推動在中國建立民主和文明社會的真正工具。」但是,包括「中國勞工通訊」、「農民論壇」在內的網站,已經把自己的物件定位在中國社會的基層勞動大眾身上,像哈維特教授更是堅信:如果中國全國的失業工人能夠更經常地上網的話,他們就會得到爲反對現政權而組織起來的工具。

發生在中國的網際網路攻防戰,也揭示了網路技術的兩重性,它即可以成爲促進文明進步的工具,也可能變成維護專制獨裁統治的幫凶。有人曾經擔心,希特勒當年如果搶先一步掌握了原子彈,二戰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這種歷史發展的偶然性,應該有助於我們對北京掌控網路技術的用心,保持高度警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