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每一個炎黃子孫血脈相連: 中國五大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

發表:2002-07-17 06: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座被外人誤解為"文化沙漠"的城市--香港,產生了一個為觀眾講述"文化遺產"的電視節目--《大地的神采》。

提起中國的"文化遺產",人們總是想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那27處,或者還有人瞭解"口述非實體人文遺產傑作"的昆劇,然而它們背後更為豐厚的文化積澱,卻鮮有屏面媒體用深入淺出的演繹方法,為我們打開理解之門。香港電臺記錄片《大地的神采》,選取了其中5處,以獨特的角度講述中華大地文化的神采。節目在自5月下旬在亞洲電視本港臺播出後,文化遺產的整理、保護、發揚工作,一時間成了城中熱門話題。

事實上,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與每一個炎黃子孫冥冥之中血脈相連。我們腳下跋涉過的每一寸熱土,我們漂泊異鄉時夢魂牽掛的那一方故土,乃至我們將為子孫後代留下的每一份遺產,無不蘊涵著深沉的民族精神與人文關懷。從《大地的神采》娓娓講述這幾處文化遺產裡,或許有一些引起共鳴與思考的元素。

昆劇篇:戲夢情真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是昆劇經典名著,把劇中人杜麗娘為情執著的故事,刻劃得哀怨感人,令劇目四百多年來,在台上歷演不衰。昆劇這種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從古至今,因為愛好者對它不離不棄之情,使它幾經興衰,得以延續。昆劇本身具有不朽的文學性,遣辭典雅,造句華麗。演唱、表演、服飾、道具、樂器都有嚴謹的準則。後來崛起的戲曲,包括京劇,均深受其影響,所以昆劇"百劇之師"的稱號。昆劇從明萬曆到清嘉慶年間,整整二百多年,風靡全國各地,由皇親國戚、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都為之傾倒。每逢中秋,蘇州的虎丘曲會,從早到晚,吸引來自各地的文人雅士、曲家、老百姓到千人石上唱曲,盛況猶如今天的流行歌曲。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昆劇列為首批"口述非實體人文遺產傑",進一步肯定昆劇這個中國古老的表演藝術的價值。

白先勇在《我的昆曲之旅》中說:"昆曲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美學抒情、寫意、象徵、詩化的一種藝術,能夠把歌、舞、詩、戲糅合成那樣精緻優美的一種表演形式,在別的表演藝術裡,我還沒有看到過,包括西方的歌劇芭蕾,歌劇有歌無舞,芭蕾有舞無歌,終究有點缺憾。昆曲卻能以最簡單樸素的舞臺,表現出最繁複的情感意象來。試看看張繼青表演《尋夢》一折中的'忒忒令',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滿臺的花花草草,這是象徵藝術最高的境界,也是昆曲最厲害的地方。二十世紀的中國人,心靈上總難免有一種文化的飄落感,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在這個世紀被連根拔起,傷得不輕。昆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戲劇藝術,曾經有過如此輝煌的歷史,我們實在應該愛惜它,保護它,使它的藝術生命延續下去,為下個世紀中華文化全面復興留一枚火種。"

今天,昆劇不時要面對觀眾流失、傳統劇目失傳、演員後繼無人等問題。有見於此,臺灣一批昆劇愛好者,現正積極地去培養年輕觀眾,教他們如何欣賞;內地的昆劇研究者,則竭力搶救瀕臨失傳的劇目,鼓勵老藝人在未遺忘之前,重新排演,把技藝傳授給下一代演員。而一批來自海峽兩岸的年輕人,對這一古老的戲曲,不但如痴如醉,還出錢出力,甚至設立網站,大力推廣。

四百多年來,昆劇能一代一代的傳承,靠的就是一群又一群的昆劇愛好者默默的推動和支持,希望我們這一代,會有更多人認識昆劇,欣賞昆劇,讓它流傳不絕。

武當山篇:天人合一

武當山不但風景美,而且是我國一座文化寶庫,山上古代建築中規模宏偉、工程浩大的道教宮觀,則更負盛名,稱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據史載,明成祖朱棣崇奉道教,於永樂十年(1412年)即命人率30萬眾進駐武當山,大興土木,以13年之功,從淨樂宮到天柱峰金頂綿延70公里的路旁,建成殿堂廟宇2萬多間、400多處,總佔地面積160萬平方米,超過故宮一倍以上,構成龐大的道教建築群。其規模之宏大、技藝之精湛、工程之艱鉅,實為世所罕見。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中國名山開發史上可說是絕無僅有。整個建築體系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政治意圖,充分利用了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崖洞的奇峭幽遂,每一建築單元都建在峰、巒、坡、崖澗的合適位置上,使它們與周圍林木、岩石、溪流和諧一體,相互輝映,宛如一幅天然圖畫。既體現了皇權的威武莊嚴,又體現了神權的玄妙神奇,創造了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名山景觀。

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當山不僅是風景勝地,還是道教名山?quot;北宗少林、南尊武當",自古以來,武當武術與少林功夫齊名,武當高道張三豐更是中國武術界一代宗師,他創立的武當派與嵩山少林派齊名。武當武術與道教淵源極深,道士修煉學道,往往伴以習武,武當武術以養身煉功、防身保健為宗旨,以柔克剛,後發制人,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不過張三豐可能不止一個。有一個說法,張三豐是宋末1247年出生,但張三豐也曾在明代出現過,明代皇帝就多次下聖旨找尋他。宋末到明初,相差大約百幾年,張三豐可能是個超過二百歲的人瑞,也可能在歷史上先後出現過兩個張三豐,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一個公認的說法。

追求長生不老,追求與大自然融合,一直以來都是道教的中心思想。在武當山,古醫學、古樂、古建築無不與這個思想息息相關。武當山上的道人,據說十個之中有九個懂得醫術,懂得調理自己的身體,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古樂,又名武當韻,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樂韻,由於武當山在明代一直為皇室做齋醮儀式,因此今天的儀式,也保留著宮庭音樂的特色。每天早上唱一唱武當韻,對道人養生長壽也有好處。天人合一的思想,給後人留下了不盡的瑰寶。

麗江篇:活水流傳

麗江之美,連沈從文那行雲流水的文筆都不足以表達。

抗戰時期,當時還是西湖藝專學生的李霖燦、李晨嵐來到了麗江,他們把在麗江採寫的遊記寄到西南聯大,在《今日評論》上發表。沈從文教授看了他們的文章後,十分激動,便以此為素材構思一部名為《虹橋》的小說。小說寫了一部分的時候,李晨嵐從麗江玉龍雪山回到昆明,見到了沈從文,把金沙江、虎跳澗、哈巴、玉龍等奇?quot;一一以實地觀感從實招來"。瀋先生聽完後只說了一句話:"完了!聽君一夕深談,就我所能想像的絢麗和我所能控制的詞藻,都還不足以表達出玉龍雪山美之千萬一,這篇小說是寫不下去了!"這樣一篇要流傳千古的小說便沒有了結局。

"激沙沙是納西語,激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水,一個是指房屋;沙沙就是鎖鏈的意思,那就是說水與房屋相互鎖鏈的意思,人與自然融合、結合在一起?quot;住在麗江古城的李實這樣形容他所住的屋。

建築被水道貫穿包圍,是麗江古城的特色,"家家門前有流水",道出了這裡到處流水淙淙的景致。事實上,古城人的起居生活,也與水道緊扣,在這裡,隨時隨處可以見到人們在水道或井邊洗菜洗衫的情景。今日古城居民可以享用這個方便,全靠古人選擇依山傍水,配合自然在這裡建立了這個美麗城鎮。除了利用水道,古人懂得利用高山作為天然屏障,擋住冬天寒冷的西北風;而為了不破壞環境,麗江古城的建築,都按著地形水道而建。因此這裡的房屋有高有低,規劃亦有別於其它古城四方工整的布局,而是不規則發展,造成整個街道的空間合理精彩。

"文化就是要一代一代地傳,要將我們文化裡面先進的這一部分提取出來,傳在後人身上。"致力於文化傳承的黃麗娜,就正努力把納西族的語言、舞蹈、文字等,傳給年輕一代的納西人。

清東陵篇:風水陵園

"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式理氣、諸吉咸備"是歷來風水大師對清東陵的評價,意思是此地無論是山形地貌,抑或氣脈運勢,都滿足了風水學上要求的美好和吉祥,是一片難得的風水寶地。當年清東陵的設計大師們在設計清東陵的整體景觀時,運用我國傳統的借景、襯景手法,把陵園東、西、北三面的嵯峨遠山"借"來,作為陵園的遠景、襯景,以昌瑞山為背景,以陵寢前的砂山、林木為前景,甚至把藍天白雲也納入景觀之中。北望清東陵陵園,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只見錦屏般的昌瑞山下,殿閣崢嶸、松柏滴翠、河流縱橫,上有藍天白雲相襯,遠有群山圍攏,陵寢室建築之美與山川形勝之美水乳交融,和諧統一。

位於河北省遵化的清東陵,是滿清在中原興建的第一個皇家陵園。這裡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孝莊文皇后、孝欽顯皇后(慈禧)等15位皇后;還有136位妃嬪。

根據清史檔案記載,清東陵的位置是由順治皇帝親自選定的,但民間則有另一種說法,指清東陵原先是明朝崇楨皇帝的皇陵選址,但來不及興建,明朝便已經亡國。

清朝相信皇陵的風水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當年興建清東陵的時候,清朝將皇陵範圍方圓2500平方公里的地方列為禁區,所有民居、墓地及寺廟全部要搬遷。朝廷更派出八旗軍駐守,嚴禁有人破壞這裡的風水。

研究古代建築的人認為,中國風水其實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包括天文學、地理學,甚至今日的環保科學。清東陵在風水學上是一塊"四神地",意思是東南西北的地形山勢都似有神獸保護一樣,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有朝山後有靠山,這種地方必定風調雨順。如果用科學解釋,就是有這些山擋住北面吹來的風,而且可以留住南面潮濕的空氣,令這個地方形成一個良好的小氣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評定明清兩代皇陵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指出,中國的風水學講求建築和自然環境的配合,當中包含了中國封建時代的觀念和哲學思想,是表現人類創作智能的傑作。這些陵園能保存下來,正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欣賞到這種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人類智能。

平遙篇:票匯商城

160年前,當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的時候,山西平遙縣已經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地位猶如今天的華爾街。

平遙,一個彷彿平凡又遙遠的名字,卻誕生了中國銀行的鼻祖--票號。當時一紙匯票,除通行全國之外,遠至莫斯科、東京、印度加爾各答等也可以兌換過來。

1823年,平遙一間顏料莊的掌櫃(約等同今天的總經理)雷履泰,看到商品經濟發展迅速,使用現銀(元寶)交易已經不合時宜,於是大膽向老闆提議,將顏料莊改為票號經營,取名"日升昌"。"日升昌"為現代管理的典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老闆不參與日常管理,把權責交給了掌櫃;架構精簡,分號相當於今天銀行的分行,只由四至五名員工經營,各人有明確的職務,各盡所能。同時,為鼓勵員工的積極性,"日升昌"也實施了"身股制",按員工表現配給股份。

古代商業智能也反映在匯票的防偽措施上,他們利用漢字編定了一系列密碼,代表著取票日期與金額,並暗地裡將這些密碼寫在匯票上,以杜絕假冒的情況。

一百多年票號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低潮,當時眾多票號結束營業,但仍有商家看準時機,另立門戶,以最小的資金,開發新市場,締造以小搏大的商業傳奇。

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談到平遙票匯:"平遙西大街上中國第一家專營異地匯兌和存、放款業務的'票號'--大名鼎鼎的'日升昌'的舊址。這是今天中國大地上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也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所在。聽我說罷,大家就對西大街上每一個門庭仔細打量起來。這一打量不要緊,才兩三家,我們就已被一種從未領略過的氣勢所壓倒。這實在是一條神奇的街,精雅的屋宇接連不斷,森然的高牆緊密呼應,經過一二百年的風風雨雨,處處已顯出蒼老,但蒼老而風骨猶在,竟然沒有太多的破敗感和潦倒感。許多與之年歲彷彿的文化宅第早已傾坍,而這些商用建築卻依然虎虎有生氣,這使我聯想到文士和商人的差別,從一般意義上說,後者的生命活力是否真的要大一些呢?街道並不寬,每個體面門庭的花崗岩門坎上都有兩道很深的車轍印痕,可以想見當日這條街道上是如何車水馬龍的熱鬧。這些車馬來自全國各地,馱載著金錢馱載著風險馱載著驕傲,馱載著九州的風谷和方言,馱載出一個南來北往經濟血脈的大流暢。"

今天,平遙不再是一個商業城市,反而藉著祖先留下的古建築、古文化來吸引遊人,把平遙發展為旅遊縣城。平遙古城牆是國內保存得最好的縣級城牆,城牆的高度、闊度都是按禮制的規格建造。

1997年,平遙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再給平遙商人一次機會,他們如何繼承祖先經商的智能,把平遙帶到世界舞臺?

歷史嬗變,朝代更迭,歷史長河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遺存了極為豐富的名勝古蹟,恢宏的古代建築群,浩如煙海的古文物,為後人考察和研究中國古代的文化與歷史,提供了真實的依據。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饋贈,上面印刻著民族對歷史文化的創造和記憶,體現了民族文化精神和個性。而這些文化遺產在今時今日的命運,又同經濟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時不時迸發出一些關乎生存與發展的矛盾話題,更產生過許多令人痛心的狀況。當人們已經越來越懂得了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存的意義時,文化多樣性對人類發展的意義卻遠遠未能深入人心。《大地的神采》不僅記錄了中華大地文化的神采,更引出了港人乃至世界華人對文化遺產前世今生新的關注與思考。


鳳凰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