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仁者壽

發表:2002-08-01 22: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儒家創始人孔子關於養生的說法很多,但集中到一點,就是要養心,而養心又需從日常做起,也就是平時要養德。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提出「仁者壽」。這「仁者」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解釋說:「仁者,愛人。」這就是說待人要寬厚大度,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大德必得其壽」,孔子在《中庸》中對此說得更加明確。

人們常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因為「無私」,所以終日心平氣和,因為寬厚待人,所以沒有忌賢妒能的憂慮,心裏始終是泰然自若的。一個人如果一直處於心平氣和,泰然自若的狀態,就可以使「主」明心正,這就是養心的關鍵。

歷史上不仁不德的暴君,一般都活不長,常有「名醫多高壽,皇帝皆短命」之說。大德之人,胸懷寬廣,高風亮節,不貪不淫,具有崇高的追求和高尚志趣,寬以待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自信自愛,不忘眾生,這是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

孟子曾提出:不動心--寡慾--收心,最後達到「養浩然正氣」。色彩繽紛,光怪陸離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誘惑,金錢、官位等都可能使人心動,孜孜以求。孟子所說的「不動心」,即指排除外界的各種干擾,不受外界事件的引誘,做到既「不以一得為喜」,也「不以一失為憂」,這樣就可以保持內心的清靜。

儒家以孔子為宗師,在養生中強調修養、道德與壽夭的關係。《禮記.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壽。」將養生與精神結合起來。儒家以射、樂、琴、舞為怡情、養情、養性、強體之法,並遵聖人之訓,戒色、斗、貪,事事以養生為重。

西漢董仲舒為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春秋繁露》曰:「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循天之道,以養其身。」

宋代學者蘇東坡說:「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這就是說病後康復並無靈丹妙藥,唯一的妙方是「安心」靜養。

在當今市場經濟下,對於患事業病、職業病、嫉妒病、紅眼病的人,更需要學點養心修性的本領,這樣不僅有利於事業,也有利於身心健康和祛病延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