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劍:到底誰是人民?

發表:2002-08-28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報導專稿】「人民」這個詞是許多人早在一進小學就學會了的,但這個詞的具體涵意令筆者困惑了很久很久。在大陸,隨處可見「某某人民政府」、「某某人民醫院」、「人民郵電」、「人民電力」等等字樣,但以筆者的經驗,這些冠以「人民」稱號的所在,對人民並不友好。不過困惑真正變成問題並常常縈繞於心,倒是因為「他人的故事」。1989年東歐「革命」,其中,匈牙利是先從國名變起的: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國」變成了「匈牙利共和國」。根據我的淺識,這類大事的發生,沒有人民的擁護是不行的,人民何以不喜歡「人民」這個稱呼?

看來有必要先搞清楚「人民」的含義。商務印書館1979年出版的《辭源》對「人民」的解釋是:1,人類;2,指平民,百姓。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漢語大辭典》與之基本相同:1,百姓,平民;2,泛指人類。但我對這些解釋卻很有疑問。以我做人民幾十年的經歷,我打算重新梳理一下「人民」的含義。首先,「人民」是一個群體,這似乎是沒話說的;其次,這個群體對於社會的存在、發展、進步而言,發揮著最大、最主要的作用;第三,然而很不幸,這個群體又處於社會的弱勢地位,總是在受「壓迫、剝削」;因此第四,這個群體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第五,相同的社會處境和共同的利益訴求,使這個群體有著完全一致的信念,更確切地說,他們代表著人類最崇高的道義,代表著全體人類最根本的利益。中國素有「為富不仁」的觀念,那麼反過來說,「為貧就很仁」了。後世的類似「無產階級」是全人類中最先進的群體的觀念,應該就是脫胎於此的。

在這五個條件中,最有實質意義的是共同的利益訴求。其實,這一點在邏輯上就說不通。所謂的共同利益,所同的只是獲取利益所擁有的資源和獲利的手段,人們的聯合,正是基於這樣的基礎,而利益本身,由於它最終總是要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人。有一部50年代初拍的電影《六道門》,主人翁是一位碼頭搬運工人,他與僱主之間有一段關於誰養活誰的辯論,他說(大意):「我們在烈日下一個汗珠摔八瓣,你們在房裡搖蒲扇,養得白白胖胖,你說,到底是誰養活誰?」當前的社會存在同樣的辯論,一面是數十億的「核心」專機,另一面是人數不斷增加的下崗工人;一面是為「二奶」所建的國家大劇院,另一面是鄉村小學漏雨的危房;一面是住「紅樓」開跑車的貪官污吏,另一面是為溫飽操勞的平民百姓……

此類對比真是「舉不勝舉」,筆者的困惑也越不可解。這樣兩個日益對立的利益集團,到底誰是人民?其實,對立不單單表現在經濟方面,當今社會中政治上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從鄧、江、胡這種讓局外人摸不著頭腦的權力更換,到「六四」時天安門廣場上的槍聲,再到最近北京和各地到處可見的「法輪大法好」,讓人不禁懷疑這「中華人民共和國」裡的「人民」到底是誰?

現在「人民」這個詞被某些人別有用心地虛無華了。「人民」這個概念被指稱某個無限的存在,但都不涉及具體的事物──當我們說人民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是指稱某一個具體的人,相反,常見的情形是單個的、具體的人,總是淹沒在「人民」話語的黑洞當中。誰是人民呢?誰也說不清。

筆者看到一篇名為《跨國資本、中產階級趣味與當下中國文學》(《新華文摘》2000年第七期)的文章,在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寫到:「問題的中心環節是信念,失去了信念,他們在這個時代看到的只能是這個時代的表面現象,他們只能和人民背道而馳。如此,他們如何能體驗疼痛、體驗苦難、體驗絕望,如何能有切膚的痛楚,他們將失去感覺──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找不到人民──這個最偉大的體驗源泉。」

讀完此文,聯想起時時高喊代表「人民」的大小官僚們,我於是忍不住又嘟噥一句:到底誰是人民?(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