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掘阿房宮有進展 五年後將解開千古之謎

發表:2003-01-08 16: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有關方面對秦朝皇宮阿房宮的遺址進行五年大規模發掘的首年度發掘已經完成,發現了疑為宮殿牆基的夯土和一枚銅鏃等遺址遺物。有關專家言,這次「有史以來」第一次對2000多年前的阿房宮遺址的首次科學發掘,有望解開一些千古之謎。


有史以來首次發掘阿房宮

阿房宮為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皇朝秦朝的宮殿,據稱當初建造時富麗堂皇。不過,隨著漢朝滅秦,該宮殿也被燒燬,隨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去年3-6月間,城址方面的考古專家、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先生、社科院的李毓芳研究員等專家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多次現場勘察,後來在眾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五年的勘探發掘計畫,當年8月30日國家文物局對秦阿房宮遺址的發掘予以批准,隨即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參與此次發掘的王自力館員告訴記者,歷史上,對阿房宮遺址從未進行過科學發掘,該次發掘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該遺址進行的科學發掘。此次大規模發掘是為了拯救瀕臨破壞的重要遺址;搞清現代各遺址的時代、性質及其相互關係;搞清該遺址宮殿群的布局、內部結構及範圍等。

初步發掘取得驚人發現

記者另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瞭解到,從去年11月18日至12月31日,由劉慶柱、李毓芳、孫福喜、尚民傑等考古權威專家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首年度發掘,為了不破壞文物,這次發掘還是用洛陽鏟鑽孔法進行。勘探面積40000平方米,共發現各種遺蹟現象13處。重要的是在耕土層下發現了一條沿夯土臺基北邊緣東西走向的一條寬頻狀夯土堆積,寬約15米,高出南部夯土面積70厘米,疑為宮殿的牆基,在此牆基下向南發現與牆基走向一致,寬約7.5米的一條磚瓦堆積帶,應為其它與宮牆有關的建築遺蹟。此外,在編號為T1的探方的底部即夯土面上,發現了一枚銅鏃。

五年後有望解開千古之謎

協助此次發掘的秦阿房宮遺址保管所所長惠曉東告訴記者,阿房宮毀於大火,其龐大的建築式樣、宮廷院落和異寶奇珍等千百年來廣為世人所臆測,後代的史籍記錄簡約,遂成了千古之謎。惠所長說阿房宮雖是秦代遺址,但又不是一個帝王建的,直到秦始皇駕崩,阿房宮還在修筑當中,項羽入關後大火燒燬了阿房宮,以後阿房宮仍在上林苑範圍內,不斷得到改造擴建,北朝時又作為「阿城」,唐宋以後逐步夷為農田。他說,這次發掘就是準備用5年時間,把秦阿房宮殿殿群遺址具體位置、範圍以及所屬年代做一次詳細的考古發掘,為阿房宮大規模的保護、研究作好鋪墊。

王自力館員則說,相信通過五年的勘探和發掘,可以進一步搞清遺址宮殿的布局、結構及範圍等問題,屆時也許可使人們窺見昔日阿房宮的「廬山真面目」。

呼喚立即保護遺址

此次發掘中發現,阿房宮前殿遺址現狀被趙家堡、聚駕莊和大小古城村佔據,農田建設、人為取土、埋葬死人對遺址蠶食破壞令人焦急。專家們告訴記者,如果不及時作出科學的、行之有效的保護規劃,那麼前殿遺址、上天臺遺址將慢慢被吞沒,高大雄偉的阿房宮遺址將無處可覓。

而提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農田「千畝會戰」中大規模的平整遺址運動,一批巨型石柱礎、下水管道、門址、甬道等出土被毀;九十年代公路部門修路對2000立方米夯土臺基的破壞以及大量鄉村磚瓦場對遺址的毀滅性破壞,專家們痛心疾首,呼籲阿房宮遺址絲毫也不能再毀壞了!

西安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