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上述現象遠不止杭州一地有,在大中城市已成為共性問題,只是程度有差異。冒充窮人吃低保的根由,已顯現相關制度的偏差。所謂制度偏差,極有可能在辦理低保的具體程序上出了問題。
按說,這第一關應是申請程序。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都會以書面的形式提出十足的理由。第二關應該是受理程序,在這個環節上,街道辦事處或鎮(鄉)人民政府對申請人提供的證件和證明材料進行審驗,並確認其真實有效和完備的,方可由申請人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接下來就進入了公示、審核和審批程序。在這5個環節中,如果某一個環節的「鏈條」鬆了,披金戴銀者出現在社區領取低保的行列,是不足為怪的!
公眾可能會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名單,是否在社區進行了公示?有沒有專人隨時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舉報?申請人的申請批准後,為接受群眾監督,是否進行了第二次公示,並且能夠隨時查詢?
公眾可能還想知道,在審批這個環節上,政府的民政部門是否委託社區居民委員會在社區公布准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名單、月補助金額、享受期限等有關內容?民政部門對低保申請家庭是否實行了動態管理?期滿(6個月)後是不是重新辦理了申請、審核、審批手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