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需「走向共和」

作者:BBC中文網記者 魏城 發表:2003-05-19 15: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近,中國的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映反映清末民初歷史的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我來到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網路版的論壇"強國論壇"瀏覽,發現網民討論最熱烈的也是這部電視連續劇:

"沒軍權共和成功不了,有了軍權的又都變成大小軍閥!!議會政治禍國殃民!(作者:溪雲初起日沉閣)

孫中山的妙語,給那些認為國人素質低就不能實行民主的人一記耳光。(作者:守護神)

中國政體改革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一旦內亂強敵四顧國家必亡!警惕吧,盲目西化者!(作者:晴空霹靂)

呵呵,原來袁世凱就特別喜歡談穩定談中國特色,不知有些人聽了是不是很刺耳。(作者:人工生命)

從《走向共和》、到今天的非典、暫住證。很有意思啊!老夫看完感慨良多。(作者:全島紅旗飄揚)......"

這些帖子最初談論的還是這部電視連續劇,但後來就開始"聯繫實際"、"借古喻今"了。不知道這些內容後來是否會被版主刪除。

中國的變化

看了這些帖子,我有兩點感觸:一、中國人仍然關心民主問題;二、如果與"六四"後一段時期內萬馬齊喑的局面相比,中國人現在至少在版主刪帖之前的一段時間內,還有談論這個話題的"平臺"(借用如今中國大陸頗為時髦的一個詞)。

況且我們談的還是中共中央機關報網站的論壇,如果是其它"級別"較低的"機關報"的網站,或多少有點兒民間色彩的網站,那麼,網民談論的話題範圍自然比《強國論壇》更廣,版主刪帖之前的時間也更長,版主刪帖的下刀"殘忍度"也更低。

其實,從中國網民如何評價《走向共和》這部片子、以及如何從此片的評論引申到對現實政治的評論,便可以以小見大,對中國政治氣氛、政治環境的變化略見一斑。

中國的政治氣候確實變了,至少在大眾傳播媒介上看,是變了;這種變化,不僅僅是相對於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最初幾年,也不僅僅是相對於中共換代的"十六大"召開之前,而且也是相對於僅僅一個月前:2003年4月20日,中國的衛生部長和北京市長被撤職──這一人事調整被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為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最重要的政治清洗",還有的國際觀察家認為,這一天可能是中國政治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自這一天開始,中國的傳媒變得更為透明、更為大膽;自這一天開始,中國黨政兩位"第一把手"的工作作風也變得更為切實、更少空談、更為親民。

不幸的是,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由一種病毒帶來的。這種病毒在中國大陸叫"非典",在海外叫"薩斯"。

不知道,這種變化究竟會持續多久,是否也會隨著薩斯病毒的消逝而消逝;也不知道,這種變化是否會擴展到抗擊薩斯戰之外的更為廣闊、更為深層的一些領域。

"孫志剛案"

不過,人們還是看到了一些積極的跡象。這些跡象也沒有被海外的一些持不同政見、但關心中國發展的華人所忽視。

除了中國境內媒體對薩斯病的報導和對《走向共和》的討論之外,中國官方媒體近來對"孫志剛案"的報導和討論也引起海內外華人的廣泛關注。

孫志剛是在廣州達奇服裝有限公司工作的一位大學剛畢業兩年的湖北人。今年3月17日晚,他因未攜帶包括"暫住證"在內的身份證件,在廣州街頭被公安人員當作"三無"人員收容,後因有病被送往收容人員救治站診治,慘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員輪番毆打致死。

此案最早是由中國網民在海內外網站上披露出去的,還有一些網民在網上貼出了徵集簽名的"關於立即廢除收容遣送制度的呼籲",在海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響應。

後來,中國官方的媒體也被迫跟進報導,最終引起廣州公安部門的反應。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最近,涉及此案的1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公安部門緝捕歸案,3名在此案中瀆職的工作人員也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

對此案的談論,如今已成中國官方媒體的熱點之一。

新華社的網站"新華網"在剛剛過去的那個星期中還推出了"誰應該對孫志剛之死負責?"的熱點主題討論。一位網民建議中國政府"要像對待非典那樣對待孫志剛案的處理"。

《人民日報》網路版也刊登了許多網民對此案的討論,一位署名"黎城的蘇鐵"的網民指出:"如果說,目前正在肆虐的非典是一場天災,那麼,孫志剛之死無疑更是一出人禍。古語云: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可以說,對一個無辜的大學生之死,網路上下從未出現過如此聲援和討論。這其中,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到潛在的網路力量、媒體的力量,感到人們對民主和法治的強烈渴盼。一句話:公權不可濫、民心不可違。"

公民上書

後來,"孫志剛案"在中國又引起了更深刻的迴響。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三位法學博士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上書中國全國人大,建議對收容辦法進行違憲審查。

《中國青年報》報導說,這三位法學博士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的俞江、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的騰彪和北京郵電大學文法學院的許志永,他們因為受到孫志剛案的震動,而提出了這份罕見的以公民身份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違憲審查權的建議書。

中國政治氣候的變化也引起了海外華人的注意。在美國華人自辦的網上論壇《海納百川》上,一位署名"安魂曲"的網民認為,中國大陸媒體有關"公民上書要求違憲審查"的報導意義重大,開了三大先河:

"第一、承認了公民直接給人大等政權機關公開上書的權利和必要性。此例一開,民間政治就有突破口;

第二、首次提到'違憲審查',並且承認公民可以提請違憲審查。如此,今後可做的文章非常多;

第三、這是孫志剛案引發的對收容制度的直接挑戰,不管結果如何,官方傳媒已在鼓勵不同聲音。"

網民"張三一言"跟帖表示贊同:"我認為這是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和民眾體制外鬥爭的結果。"

儘管中國政府最近在種種壓力下施政出現了開明的趨向,但"張三一言"仍然指出:"我們不能忘記,這個政府是一個專制政府,它的一切都是為鞏固政權而作。"

其他許多海外華人也認為,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儘管這些變化與最近出任中共黨政一把手的胡錦濤、溫家寶的改革信念和親民作風有關,但如果想讓這些變化的生命力延續到薩斯病毒消滅之後,並長期持續下去,就不能僅僅指望某幾個領導人的開明,而應該靠制度性的改革。

"制度比人重要"

讓我們再回到中國大陸,回到對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的討論。

我又來到了兩個官方色彩不那麼強烈的網上論壇《世紀沙龍》和《關天茶舍》,發現那裡的網民對這部電視連續劇的評價更為兩極化:

例如,在《世紀沙龍》上,一個署名"華山劍"的網民對這部電視連續劇持強烈的否定態度:"《走向共和》和1989年導致全國思想混亂的那部政治文藝評論電視片《河殤》有異曲同工之處,它們都是在使用'文藝武器'去試圖歪曲中國基本歷史事實和顛覆中國的基礎歷史價值觀。"

但在《關天茶舍》上,一位署名"pepperpie"的網民熱情讚賞這部連續劇:"《走向共和》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的內涵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歷史劇的範疇......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在某個時代曾經靠某一個明君、某一些忠臣就能屹立在世界上成為最強大的帝國,但是在十九世紀末,人治的中國已經完全無法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了,專制集權的君主制下任何企圖靠某一個人──那怕他身居高位──來使中國富強的企圖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制度比人重要!──所以才叫'走向共和',這才是《走向共和》的真正含義。"

儘管這位網友欲言又止,但顯然在他的心目中,上述道理同樣適用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在本文快收筆時,我又上了一次"強國論壇",發現該壇上有兩位網民對這個道理說得更加直截了當:

"《走向共和》是一部啟發民主的好片(雖然它有不足),它指出中國的出路是真正的共和。(作者:一半清醒一半糊塗)

共和呀共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作者:你是主人,不可說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