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高層眼中的阿扁

作者:新臺灣新聞週刊387期/ 陳宗逸、林依蓉 發表:2003-08-23 08: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阿扁入主總統府以來,每年固定邀請媒體主管下鄉參訪,希望能夠促進與媒體之間互相瞭解。而每一位媒體主管對於類似的活動,也大多抱持著肯定的態度。這些媒體主管眼中的阿扁總統,究竟是什麼模樣?總統與媒體之間的關係,是否真如外界想像,有解不開的結?媒體主管們對於媒體監督、質疑政府的天職,又是抱著何種想法?以下為本刊獨家專訪各主要媒體主管的內容:

臺視新聞部經理王智應:監督批評政府,是我們的天職。

我個人覺得陳水扁這一次是以非常誠懇、真誠的態度,想要讓各個媒體的高階主管,看到臺灣的進步。例如國營企業的改革、民間企業的競爭力等層面,都是陳總統想要表達的重點,我們也都很瞭解。但是,一直以來或許國內的媒體都以比較偏向監督、甚至負面的方向,去看待這些事務,這次陳總統可能想要以一個不同的觀察角度,呈現這些平常在媒體報導上面比較缺乏的觀點,畢竟,觀察一件事物可能都有許多不同的角度。

至於媒體與政府的關係,我覺得應該要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媒體監督政府當權者,是我們的「天職」,而也因為如此,媒體人普遍呈現出來的特質,也應該是屬於比較批判類的,我想當政者應該要瞭解這個特點,多多的體諒。

至於報導是否會有敵意?我個人認為只要報導本身的想法,是基於善意,從一個善意的角度來監督、質疑施政,讓政府本身得到不同角度的資訊,我想這應該不叫做敵意。至於,目前媒體與政府、甚至總統之間,是否相處起來有敵意?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並不想做深入評論。

三立電視執行副總經理吳戈卿:整個活動都經過精心設計

我覺得總統的口才很好,很努力,很認真,參訪過程中他很努力的營造出一個場景,以符合他所要說的東西。每一個參訪場景的組合,都與他後來所準備要講的有連貫,讓我的感覺是,整個活動的過程都經過精心的設計與規劃,刻意要讓我們看到總統所說臺灣的進步。

但是,我覺得臺灣目前有很多的問題,並非他所說的這樣。例如總統提到的國營企業改革,雖然有成功的例子,但是每一個企業的成功都不是同樣的模式。例如唐榮的盈餘,就是賣土地的成果,與經營和企業改造關係比較沒有這麼大。總統很刻意的要在記者會上,講他想要讓我們知道的訊息,但是我們想問的其他問題,總統還是會有技巧的迴避。但這畢竟也是因為他是總統,並不宜以這個身份暢所欲言吧?

至於總統與媒體的關係,我覺得沒有外界所說的這麼惡劣吧?整個過程之中,我覺得總統與我們的互動很好啊?他事先有指明是某些Call in節目二十四小時罵他啦,不是所有的媒體。總統在過程中也有說,他會要求未來政府機構與媒體的互動要更密切,也希望媒體的環境更自由,他也會更接受媒體對他的指教,我覺得這樣很好啊!總統不需要把某些媒體對他的批評,看得太嚴重,這些都只是過程嘛!至於之間的好壞,也是見仁見智的,不必太在意啦。

中時晚報總編輯陳守國:這種活動,不會改變媒體與總統的關係。

這種活動也舉辦了三次,以前李登輝時代就有了,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活動的目的就是將他的施政成果、理念讓媒體知道,算是變相的記者會吧?因為總統沒什麼記者會的時間。所以不要將這次活動定位在因為他與媒體關係不好,而藉機拉攏媒體。要先認清楚本來媒體與政府的關係就是定型化的,媒體是站在監督政府的立場,不因為主政者是李登輝、阿扁或連戰,而有所差別。

但是,媒體的監督會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瞭解而從批評轉為諒解,因為瞭解他的苦衷而諒解。不過如果是施政本來就是錯的,那麼站在媒體的角度就應該要指出錯誤。我認為這次活動之後,媒體與政府的關係應該還是不會有太大的轉變。如果辦一次這種活動就會變的話,那麼為什麼要辦三次呢?

民視新聞部經理胡婉玲:總統應笑看媒體的枝節

我對於總統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體力、耐力與記憶力。這次我們媒體主管跟總統參訪的行程,從白天到晚上三更半夜,我都看到總統個人精神飽滿,讓人對他的那種戰鬥力印象深刻。

而在他與媒體主管之間的個人互動方面,特別是每次握手的機會,總統都會針對每個媒體主管所屬的媒體詳情,做一些詢問。讓我很訝異的是,總統對國內每一個媒體的現狀,都相當的瞭解,我覺得總統平日對於國內媒體的生態,都有持續的關心與掌握。但是我也認為,這樣二、三天短暫密集的參訪行程,雖然讓我們可以近距離的觀察到總統個人,卻還是無法深入。而我們媒體對於總統的個人特質等細節所抱持的興趣,還是沒有對於他的施政成績來的高。

至於總統目前與媒體的互動,是否真的如外界所描述的這麼緊張?總統說媒體日夜二十四小時都在罵他,我覺得還好耶!我們電視臺怎麼可能二十四小時不斷罵?應該是像有一些電臺節目,或者是特定電視節目吧?但是,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全天候火力全開的罵總統吧?我想對於這一點,總統可能有一些誤解。

但是,我覺得不論如何,總統應該不要太在意媒體對於他的評價,我們大家各司其職,媒體做好監督制衡的工作,總統也要拚自己的公共政策,至於其他的互動,我覺得都是其次的事情,總統應該笑看這些枝節,我們媒體也不用太在意總統的批評,這樣比較正常吧?

東森電視資深副總嚴智徑:總統應以平常心看待批評

媒體主管參訪的行程,我三次都有去,覺得從第一次到現在,真的是有很大的進步,特別的是這一次行程,是總統這個任期內的最後一次,我感覺到總統刻意要展現給我們看他拚經濟的「執行力」,尤其是各個國營企業民營化之後的改變,讓我們看到臺灣經濟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總統要展現他拚經濟藍圖裡面,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的一種觀點,我覺得這個非常的好。總統個人的那種細膩與用心,我也可以清楚的感覺到。

至於媒體罵總統的問題,我覺得要平常心看啦。像那些Call in節目,不罵總統可能就沒有收視率,罵總統多過癮不是嗎?至於我上那些節目,通常都不會以意識型態或者政黨偏見,來涵蓋我的意見,都很公道的,我知道有一些人是這樣啦,只是我並不是。

但是,我認為媒體與執政者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這種「恐怖平衡」,我們要從問題面來看問題,華盛頓郵報當年也是因為嗅到了問題,才會開始深入追查水門事件,如果沒有問題,他們應該不會這樣去刻意打擊尼克森吧?我覺得臺灣的媒體也是一樣,沒有事情的話應該不會故意去找麻煩。我認為新聞界的觀點比較巨觀,看問題的角度比較廣,總統應該要平常心看。

我跑新聞很多年了,當年做一個小記者的時候,跑總統府新聞連總統府都接近不了,現在情況好很多了,府內一樓還有記者室,這是我當年沒有辦法想像的。阿扁是從基層民代一路爬起來的,以我跑多年新聞的經驗,這種民代背景的政治人物,民主素養都很高,阿扁當總統之後,與媒體的互動比以前好很多,我認為這都歸功於他的民主素養。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張景為:他既是總統、也是神父,更是推銷員!

現在是民主多元的社會,總統也不像從前威權時代那麼具有神秘的面紗,如果要我談我眼中的阿扁是什麼樣子,倒不如說活動這二天他扮演的角色─「既是總統、也是神父,更是推銷員!」。

總統,必須理性前瞻、務實治國。神父,應該激勵人心、給予信心。至於推銷員,當然是產品至上、以贏為先,達到目的最重要。阿扁總統這次主動拋出的「直航三階段時間表」,不僅突破了所謂環境條件說,更明確地挑明瞭明年大選投票後展開協商、明年底完成協商進而實現直航的具體時間,但對於這兩個時間是怎麼評斷出來的?為何是這兩個時間點?他卻是語焉不詳,或者說是意在言外。

簡單地說,他是以神父的角色,宣告大家「相信就有力量」!但是要相信什麼呢?我想他的意思是相信只要阿扁當選連任,中共當局就會接受現實,兩岸局面就會改變!直航自然實現!

至於說到總統與媒體之間的關係,阿扁是「選匠」出身,因此他很重視媒體,早期尚未執政之前也靠媒體幫了不少忙,現在執政了,可能是對於媒體本來就具備的監督政府責任有些不適應,因此才會覺得媒體可能對他不友善。

其實民主時代,總統威權降低,總統應該也要接受媒體、民眾的批評,而且他也應分清楚,批評不一味是罵,有的是建言,總統應該也要虛心接受。另外也應相信民主多元機制,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會判斷是非。

蘋果日報副總編輯何旭初:有不少人問問題,他都實問虛答。

這次參加的人很多,大約四十幾個,平常參訪時他身旁也都是隨扈,所以沒什麼機會與他有進一步的接觸,除非是團長,搭遊覽車才會坐在他旁邊,雖然吃飯時他會輪流跟不同桌的人吃飯,不過其實閒聊也是滿表面的。總體而言,他不算是個很風趣的人,不過他表現出很熱絡、想要好好招待你的感覺。

不過,如果要討論「舉辦這個活動」以及「阿扁跟媒體之間的關係」,其實這應該是兩回事。表面上,阿扁似乎主動想要釋放一些東西、想作公關,但是有不少人問問題,他都實問虛答。例如,問到貧富差距、執政黨和在野黨與媒體三者之間的關係、教改等問題,他都利用機會四兩撥千金。

中央社副社長兼總編輯劉志聰:阿扁很隨和,而且吃苦當作吃補!

這樣近距離的與總統接觸,我覺得他相當平易近人、親切隨和,由於他出身自貧苦人家,草根性強,因此來到基層,民眾對他的熱情自然流露。我認為,這一點應該算是他的個人特質。

阿扁也滿細心的,上飛機之前還會跟機組人員談論天氣、現在適不適合飛行之類的;他對經濟也很關心,即使每天行程很忙,都會關心股市的指數,因為股市是經濟之窗。整體而言,他是個既能掌握全局,又能深入瞭解問題的人。

這次參訪,我們看到國營企業的轉虧為盈,這和過去政府對國營企業採取放任的態度,有很大的不同,我想也跟阿扁自己盯得很緊有關係。他七、八月份各去了中船、唐榮二次,高鐵也是一個月造訪二次,這種劍及履及、追根究椎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